1791年12月5日,年仅35岁的莫扎特死于维也纳。
翻译家傅雷认为,在整部艺术史上,莫扎特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3岁识谱,4岁作曲,6岁已经谱出四首小步舞曲和一曲快板,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他的创作数量的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在短短35年的人生中,光交响乐就创作了41部,而以交响乐为名的贝多芬,只完整创作了9部。
在交响乐方面,莫扎特深深影响了“交响乐之父”海顿晚年的创作。在歌剧方面,瓦格纳说:“意大利歌剧倒是由一个德国人(莫扎特)提高到理想的完满之境的。”
在西方音乐史中,莫扎特被毫无疑问地公认为是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因此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典范。
然而,这一切的辉煌都随着他的离世戛然而止。这位“出生即巅峰”的伟大艺术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一,他是求职失败的神童。
莫扎特6岁在慕尼黑演奏,7岁和法国皇室同桌吃饭。在英国,国王在街上偶遇莫扎特一家都会向他们鞠躬。但在那时候的欧洲,知名度高不等于钱多,更不等于活得好。
天才如莫扎特,求职之路却很不顺利。
在18世纪中叶以前,音乐家们是为皇室、贵族或者教廷服务的,虽然有时候身份地位并不低,但在功能上其实相当于仆人。他们的音乐也都是为自己的雇主写作应景的音乐,比如雇主家里聚会聚餐时的背景音乐等等。
莫扎特出去演奏,贵族给他赏钱。有的人大方,有的人吝啬,收入很不稳定。这个时期的作曲家收入也非常低。而古典音乐家最稳妥的谋生方式是成为一名宫廷乐师。钱虽不多,但不会饥一顿饱一顿。
莫扎特的父亲之所以致力于带儿子到处演出,就是希望最后能在这些大贵族那里为莫扎特谋得一个稳定的职位。
所以,从7岁开始,长达10年的巡演,也是莫扎特找了十年工作的过程。可惜王公贵族们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就可能导致他们几个月的旅行徒劳无功。
比如当时,维也纳的玛丽亚·特雷莎女皇一辈子都在跟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为敌,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关系也不好。莫扎特来的时候,女皇正为国家忧心,纵使再惊才绝艳的天才,也没有得到维也纳贵族和皇室的重视。
莫扎特走了一大圈,最后还是求职失败,只能回到家乡接任父亲的职位。
莫扎特在演奏
第二,他是三句不离低俗字眼的秽语综合征患者。
虽然事业上并不顺利,但莫扎特的才华确实是有目共睹。音乐出尘高洁,充满着天堂般的欢乐和美好,然而我们难以想象的是,莫扎特在日常对话和书信中,却格外喜欢用一些极端低俗的字眼。
据说当时维也纳社会风气淫荡,人们的爱好比较粗俗,说恶心话就像现在的痞子说脏话一样过瘾,莫扎特就是其中的一名脏话爱好者。
我们来看一下莫扎特写给他堂妹的一封信:
“粪蛆!——粪蛆!——啊,粪蛆!甜蜜的字眼!粪蛆!垃圾!那也很美。粪蛆,垃圾!粪蛆!——污泥——唔,可爱的东西。粪蛆,污泥!我喜欢的东西!粪蛆和污泥!垃圾、粪蛆和污泥、粪蛆!”
他喜欢玩,喜欢耍贱讲笑话,对所有的新鲜事物兴致勃勃,但也会在高雅的场合时不时爆发嘎嘎嘎大笑,引得众人侧目,而且三句离不开屎尿屁。
第三,他是脱离欧洲宫廷的创业青年。
莫扎特的才华震惊了全欧洲,但却没有多少雇主愿意为他的才华买单,大部分的雇主并不能接受一个才华高过自己的音乐家,他们更喜欢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意愿作曲的人。
达•芬奇、巴赫,乃至和莫扎特几乎同时代的海顿,都是工匠艺术家。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是受委托生产的。但甲方的要求很比较具体,会限制艺术家们的创造,尤其对莫扎特这种天才选手,就更加束手束脚。
莫扎特对自己的才华有着充分的自信,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他无法容忍在一个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很闭塞的地方生活。于是因为薪水微薄,加上艺术理念的冲突,莫扎特19岁就与雇佣自己的红衣主教发生了剧烈冲突,更是在21岁的时候直接被踢出教廷,彻底与自己的“金饭碗”告别,宁可来到维也纳当一个独立艺术家。
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因为他得罪了大主教,音乐之路却越走越艰辛,后来更是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毕竟在整个欧洲,愿意花钱购买莫扎特作品的只有王公贵族。当时独立艺术家根本无法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哪怕歌剧再受欢迎,他也没办法靠版税来取得稳定收入。
莫扎特想要的音乐自由,前提是人的自由,而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远远没做好这个准备。一个人的才华换不了地位和财富,虽然心里各种不愿意和鄙视,但还是要靠贵族、宫廷以及教会来生存。
1790年的一天,海顿要去英国,莫扎特去送别。分别的时刻,莫扎特流着眼泪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当时别人以为莫扎特觉得海顿年事已高,恐怕不久于人世才这么说。但第二年,莫扎特就去世了,而海顿又多活了18年。
如果莫扎特多活十年,或许时代会将欠他的一切都还给他。市民阶层成长起来,就像贝多芬一样,即便不依赖宫廷,市场也可以养活艺术家。然而莫扎特就这么离开了,在35岁的年纪,留下两个孩子,一身债务和终将不朽的音乐。
提到“天才”就会想到莫扎特,然而我们想不到莫扎特竟然是个失败的求职者,更无法想象他还是一位秽语综合征患者。这再次验证了头部效应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当一个人身具多种特质,影响最大的那个常常会掩盖和遮蔽他的其他特点。
历代评价
莫扎特不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但他的确是一个音乐天才。
——安德鲁·莫劳夫奇克
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