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克雷莫纳的缘起,就因为在意大利观赏米兰大教堂时,忽然想起电影《红色小提琴》里也出现过一座气势磅礴的大教堂,而那座教堂就在米兰数十公里之外,于是,隔天跳上一列开往电影中那个古老小城镇的小火车……
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离米兰大约只有83公里。每天往返米兰和克雷莫纳两地的火车,每两小时就有一趟。虽说交通便利,却没有让这两个地方有太大的交集。米兰的时尚和喧嚣,在这里全然不见。比肩而立的这两个地方,各自保留着特点与特色。不能拿她们相提并论,更不能拿她们相比。如果真要我说,我也只能说:一列小小的,仅有几节车厢的火车,轻易地把乘客从繁忙的世界焦点送到另一个仿佛和世界脱轨的寂静世界。
特低调的音乐之乡
对一般人来说,克雷莫纳是一座保持低调的怀旧老城;但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她可是一座非常闻名的手工小提琴之乡。虽然如此,克雷莫纳却从来没有利用这两个光环来发展旅游业,也从来没有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而去沾米兰的光。对于克雷莫纳人来说,懂得旅游或热爱古典音乐的人,自然而然会来这里。
如果不了解克雷莫纳的辉煌过去,去到那里只会感觉她是一个有着很多制琴坊的意大利小镇而已。
克雷莫纳火车站是一座结构挺简便的小火车站。因为它位于克雷莫纳的边沿地带,传说中,中世纪的遗迹在这里了无踪迹。这里人潮汹涌,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橱窗摆设,仿佛就是一座购物中心,觉得它只不过属于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欧洲小城所有。
下了火车,放眼环顾之后,我曾一度以为下错站。经过一番探路,再辗转走了一段距离,我才成功地站在克雷莫纳的群众大广场(Piazza Comunale)上,隔着穿梭在早市摊位的人群,仰望着宏伟的大教堂(Cattedrale di Cremona)。
在克雷莫纳,斯特拉迪瓦里广场中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雕像,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一代制琴巨匠而竖立的。
克雷莫纳市集落在每星期三与六的早上。每逢举办市集的日子,摆卖各种货品的摊位就会占满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我在无心之下,于星期三来到了克雷莫纳,体验了这小城镇的市集壮况。至今想起,总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建于12世纪初期的克雷莫纳大教堂,是意大利北部最美、最宏伟壮观的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的建筑工程按照当时盛行的雄浑庄重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创建。可是后来因为建筑工程进度缓慢,受到时代推移下艺术价值观念的改革与创新的影响,以致竣工后的克雷莫纳大教堂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在建筑风格上带着多种建筑派系的特色——它以雄浑庄重的罗马式来作基本构架,转以宗教色彩浓厚的哥特式和豪华繁荣的文化复兴时期风格来作建筑脉络。到了竣工前的最后阶段,连离经叛道、象征享乐与激情,且非理性的巴洛克风格,也融汇在这座教堂的建设之中。各派各系的建筑风格都在克雷莫纳大教堂上显而易见,以致今天这座大教堂给人既神圣又神秘的混淆印象。
大教堂面向南方。朝阳每天从它的左边升起,再从它的右边落下。因为大教堂绝大部分墙面都镶上大理石,所以在阳光照耀下,墙面显得晶莹剔透。石柱上精致的雕刻也因为阳光显得分外栩栩如生。尽管大教堂是如此的耀眼,与它并肩而立的克雷莫纳钟楼(Torrazzo)也不甘落后,以112.57米的高度夺人目。
在建筑上,这座耸入云霄的克雷莫纳钟楼是世界排名第三高的砖砌钟楼,而镶在这座钟楼上的时钟是一个直径8米的世界第一大星座时钟。站在平地上瞻仰这座钟楼和钟楼上的巨型星座时钟,不禁让人感觉自己的渺小。就在我不断为这两座建筑物发出惊叹的当儿,忽然发现钟楼底层有一扇敞开的门。门外有一张有关钟楼的介绍,门内有一个售卖参观券的小柜台。
珍藏300年历史的老琴
克雷莫纳钟楼的入门券是5欧元,开放参观时间分为两段:从早晨10时至中午12时30分与下午2时30分至傍晚5时30分。
售票员告诉我说,钟楼内共有502级梯级,只要爬上这些梯级,克雷莫纳被一大片绿色田园环绕的美丽风景,和城镇内壮观的古罗马式城市布局都会一一映入眼帘。他还说,从钟楼顶楼往下望,钟楼对面那座曾经的古宫殿、今日市政厅的内部建设也将会一览无遗。
屋顶上烟囱
钟楼对面那座四周以红砖砌成围墙的建筑物除了是历史价值极高的古宫殿,今日为居民日理万机的市政厅之外,它还是克雷莫纳这座小提琴之乡的提琴展示厅。这座建筑保留了一个挺大的空间来展示曾被当地制琴大师亲制的12把名贵老琴。这12把有着至少300年历史的珍贵老琴,其中10把是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及一把大提琴。
门票
它们的外形精致,音色婉转悠扬。当年最著名的三大小提琴制造师阿玛蒂(Amati)、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和瓜奈里(Guarneri)的几把杰作,也被收藏在这里。它们都是无价之宝。如果说小提琴是乐器中的女王,那么这些在展示厅内1600-1750年产自克莫蒙那制琴大师之手的这些提琴就是女王中的女王了。
珍贵的提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这么大的世界里,偏偏只有这小小的克雷莫纳能从老远的从前一路走来,力保手工制琴业至今。有人认为那是因为她人杰地灵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愿。无论如何,克雷莫纳由古至今就是一个提琴制作的圣地。就算今天,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除了有150家左右的提琴制作坊之外,还有好一些低调的琴匠默默呆在自己家里制作提琴。
闯进工作坊吓呆制琴师
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坊遍布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他们就像是春天小雏菊,零零散散盛开在每一个角落。走在这小城镇的每条古老石巷,走没几步,就能遇见一家制琴坊或售卖手工提琴的专卖店。
这把陈列在提琴展示厅有着偏红色泽的琴身,出自制琴大师瓜奈里(Guarneri)之手。他所制作的小提琴曾受到著名小提琴兼作曲家尼可罗·帕格尼尼的偏爱。
提琴专卖店是华丽的,然而制琴坊却是带着那么一点神秘,躲在橱窗后面。制琴坊的橱窗设计都很简单——大大小小的制琴工具,提琴构造的绘图,以及半完成状态的琴身一般都被制琴师用作橱窗设计,让人一眼就看明白隐藏在橱窗后面的工作性质。
没带着要定制一把小提琴的意愿,也没有预约,我就因为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而推开一家制琴坊的门。打开门之后,看着琴匠惊心未定的神情,我禁不住向他道歉。
我鲁莽的出现,显然打扰了这位正在专心制琴的琴匠。当他把投注在琴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时,客气地问我需要什么。我坦率地告诉他,我想拍几张琴坊的照片,他但笑不语。
聊天中得知,这位温文尔雅的琴匠,是克雷莫纳新一代的年轻琴匠之一Luca Tenore。他来自西西里亚,原来是一个稍有名气的年轻大提琴手。除了练习和演出之外,他还对自己的提琴加以保养与简单维修。就这样,他慢慢地发现,研究琴身构造其实挺具挑战力,因而慢慢对琴身的研究感到兴趣。于是,他不惜千里来到克雷莫纳修读手工提琴的制作。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到来,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对某些人来说,克雷莫纳是一个既简单又深沉,充满魔力的美丽小镇。”Luca如此说。
离开了Luca的制琴坊,我马上往来时路走去,走向火车站。
一路上,我没别的心思,只专心地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但当我坐上了火车,心情略为放松之际,才回想起这一天行程的美丽。我从背包里掏出了相机,将藏在相机里一张又一张的克雷莫纳景物翻出来重看。当我翻看到Luca正在制琴的照片时,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感动——昏黄灯光下,他是那么专心地为别人制琴。
看着那张照片,我先想起他背着一个大背包和一把提琴,孤孤单单来到这座小镇。后来又想起他把克雷莫纳形容成一个简单深沉、充满魔力的美丽小镇。
在钟楼上拍小镇全景
克雷莫纳真的就如Luca所说的那样,有着一股莫名的魔力将人深深吸引,我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