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他改编的很多钢琴作品如《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茉莉花》等,不仅被中国钢琴家大量演奏,而且也成为音乐院校及业余考级或比赛的常用教材和曲目。近日,著名旅澳钢琴家储望华做客南艺举办钢琴讲座,从《黄河》钢琴协奏曲谈起,跟学子交流探索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体会。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储望华对国内钢琴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表示忧虑,不少专业院校重视在国际大赛拿奖,却忽视民族元素的发掘。
旅澳近30年 自认知音始终在国内
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留校任教后,储望华于1982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现代作曲。在国外,储望华的音乐之旅始终没有间断。他1987年荣获澳大利亚“迈基”作曲比赛大奖,并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终身常任代表。他应邀在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墨尔本大学音乐厅、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皇家理工学院演奏厅等处,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钢琴独奏会。1993年他还与澳大利亚东南爱乐交响乐团成功地合作公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旅澳多年来,储望华基本上每年都会回到国内,担任一些钢琴比赛的评委或为艺术院校授课。此次在南艺的讲课结束后,他还要前往苏州、常州等地的院校,他形容这是一种“充电”:“我的音乐市场始终是在国内,听众还是在国内”。2001年,储望华在国内七大城市成功举办了“华夏情怀”巡演,其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同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储望华钢琴作品选集》。去年,四川突发震灾之后,在很多演出交流活动临时取消的情况下,储望华仍选择去川音举办义务讲座。
忆钢琴普及 影院弹琴“送货上门”
储望华深有感触地回忆,在60年代国内音乐环境中,如何让钢琴这么“洋气”的音乐形式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经常下乡演出,农民看到钢琴就很奇怪,怎么是这样一个大黑柜子!弹奏起来感觉声音又是乱乱的。”当时储望华冒出了一个普及钢琴的点子。在首都电影院和中央电影院,他们直接把钢琴推到舞台上,在放电影的间隙弹两首钢琴曲子。在20分钟的短暂休息时间,让观众欣赏免费的钢琴表演,“同时还可以普及一些音乐常识,比如在肖邦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顺便讲讲他的不朽经典《波兰舞曲》,完全是‘送货上门’,没想到竟然很受欢迎。”
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也是钢琴普及的一个成功的例子。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许斐星等人,改编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其实是一部产生于“文革”高潮时的御用音乐作品,却在世界舞台上久演不衰。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储望华对该作品的钢琴独奏部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协奏曲的创作历尽艰辛,是很多作者汗水的结晶,仅仅作曲的草稿纸就倒了几十筐。但协奏曲的成功还得归功于其才华横溢的前身《黄河大合唱》。储望华说,以前和殷承宗在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就志向较合,他们搭档的《农村新歌》在给周总理演出时,受到了令人振奋的赞誉,“第一次听钢琴这么受教育!”
冷眼钢琴热 好的钢琴作品太匮乏
对比当年普及钢琴的艰辛,当下国内的琴童学钢琴热引发储望华的关注与思考。“琴童弹琴是好事,其实中国并不缺乏郎朗这样的人才,高校的钢琴教育也名师辈出,但是好的钢琴作品太匮乏了!”储望华回忆说,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时,学校硬性规定3成曲目必须是中国作品,但现在高校并不重视扶植本土化的钢琴音乐。“我们要成为钢琴大国,没有自己的音乐作品肯定不行!”尤其现在国内的钢琴教育很重视在国际上拿奖,为比赛准备的大多是西方经典作品,这导致钢琴家也不愿意弹中国曲子。“跟国外的经典作品相比,一些民族钢琴曲必然是稚嫩的,要产生肖邦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现阶段条件还不成熟。”
储望华今年的四手联弹新作《翻身的日子》,也于昨日首发。农村风格的《翻身的日子》被加入摇滚元素,改编成富有现代格调的新作,“现在中国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人又迎来了新的‘翻身的日子’,应该有一些新意。”此外,在香港作曲比赛上获得第一名的作品《城市舞曲》也一同出版。年近古稀之年还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力,储望华有什么秘诀呢?“很简单,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我经常跟学生讲,搞作曲的也要增加艺术修养,”储望华在油画、书法、篆刻等艺术领域也颇有心得。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