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认知方向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小学、中学普通教育的音乐教材分两套。一套为普通学校音乐教材,每周二节音乐课;另一套为歌唱普通学校音乐教材,每周五节音乐课,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前一套每周二节音乐课的音乐教材。
世界范围内,小学阶段每周二节音乐课的条件是普遍具有的,但是能像匈牙利那样,在每周二节课的时间里,把音乐课上出如此令人瞩目的质量是很少的。个中原因,已经分析了很多,如教育观念超前、指导思想正确、教学原则合理、教学手段先进、以民歌为素材编写的教材有特色、对低幼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等。在这些分析中,很少有人关注音乐认知的问题,即没人考虑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教材教法是如何在音乐认知上,符合儿童音乐思维形成的要求,遵循儿童音乐思维形成的逻辑轨迹。
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完善,经由感知、记忆、注意、想象、理解的过程。
一方面,注意、想象是贯穿在感知、记忆、理解过程的基本条件。在音乐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注意能力是一个由活动感知的注意到音乐本体注意动态成长、发展的过程;而想象能力是一个由情绪同构的想象(音乐的气氛效果使儿童产生的情绪上的联想)到结构、风格等高层次的有逻辑内涵的想象的发展过程。注意、想象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感知、记忆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想象能力的提高又能极大地推动感知、记忆与理解能力的发展,这是双向、交错影响的过程。
另一方面,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完善,以感知为纲,记忆、理解为目。感知是第一步、是基石,重要且不可逾越,我们不能在儿童没有感知能力的前提下,去追求记忆、理解能力。只有形成了准确的音乐感知能力后,音乐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才能够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但感知是整合性的,感知过程也是记忆、理解的过程,在实践中是不可能按时间顺序严格地把感知、记忆、理解割裂开来的。我们认为,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小学一至三年级是音乐的感知阶段,所以一至三年级的教学是整个八年义务音乐教育的基石(匈牙利的义务教育实行八年制),这一阶段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一个教学内容时,例如,教一首歌,必须是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的全部参与,这是由感知的心理特征--整合性决定的。在对每一首具体的歌、一个具体的律动与舞蹈的记忆、理解过程中,大大加强了儿童的整体音乐感知能力,所以很难分辨是感知能力提高了记忆、理解能力,还是记忆、理解能力提高了感知能力,这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过程。然而,不可否认感知为第一阶段、记忆、理解为感知后面二个阶段所展现的三个层面又确实是存在了的,如果没有感知的完成,换句浅显的话说,如果儿童没有音准、节奏的基本能力,想要有效、准确的音乐记忆与有效、准确地理解音乐是很勉强的。
明确感知阶段是基石,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感觉与知觉能力,即让儿童具有准确的音高、节奏能力;基本的音色、力度、结构、和声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有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让儿童在小学一至二年级感知阶段,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具体体现在教材的逻辑严密与教学方法的细腻生动上,而这些又是极大地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心理规律的。 柯达伊音乐体系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四年级以后的音乐课,从教学方法上看,有以下特点:外在的、辅助性的方法逐渐减少,开始进入音乐本体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看,它的特点是:①由听觉表象为主附带视谱的学习,进入完全的视谱学习;②由感知为主的形象化学习,进入曲式、体裁、风格、历史的分析与多声部视唱、合唱、创作、鉴赏等带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习。如果在一到三年级阶段不能培养儿童准确、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那么,面对柯达伊音乐体系四年级以后的教材,在我国,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都只能望书兴叹。 所以,本文对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普通学校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教材进行分析,解剖这套教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如何按照音乐认知的发展规律安排内容的。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音准:掌握Sol、Mi、La、Do、Re五个音的音高。
(分析:音乐要素中,音准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其它音乐要素,节奏、速度、音色、强弱等都可以找到日常生活中相对应的体验,如:跑、跳、走对应节奏的长短与速度的快慢,音色可以与人的声音、动物的叫声产生联想,强弱可以与提东西的轻重相比较等等。只有音准没有任何可联想的材料,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完全依赖感觉、模仿、顿悟等一系列的训练来完成。所以在第一年,不要求儿童掌握半音,而是扎扎实实地唱准五声音阶的歌曲,这是非常符合儿童音乐认知要求的。)
2、节奏: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三个基本节奏。
(分析: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正因为此,很多教师以为掌握节奏真的很容易,往往在一年时间里把所有的节奏类型全都灌给儿童,结果儿童似懂非懂,其实还是不懂。柯达伊音乐教材在第一年只学三个基本节奏,我认为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音乐是整体,作为两个基本要素的音准与节奏,绝不能偏颇任何一个,一定得携手共进,因为离开部分的整体是不存在的。音准入门难,所以第一年,放比较多的精力在音准上是必须的。第二,节奏入门容易,但真正准确地掌握节奏也非易事,在等待音准发展的同时,把节奏训练往深度上发展。教材里大量的节奏多声部练习,既为旋律多声部打基础,也培养了儿童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第二年其它节奏类型的学习,打下了十分结实的基础。)
3、节拍: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分析:节拍与节奏是儿童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一般的教师往往重视节奏而疏忽儿童对节拍的感知。教材里只要求感知2/4拍一种节拍,目的在于强调第一年基础扎实的重要性。这种小步子的内容安排是柯达伊第一年音乐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成功的原因也在于此。)
音乐认知方向
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小学、中学普通教育的音乐教材分两套。一套为普通学校音乐教材,每周二节音乐课;另一套为歌唱普通学校音乐教材,每周五节音乐课,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前一套每周二节音乐课的音乐教材。
世界范围内,小学阶段每周二节音乐课的条件是普遍具有的,但是能像匈牙利那样,在每周二节课的时间里,把音乐课上出如此令人瞩目的质量是很少的。个中原因,已经分析了很多,如教育观念超前、指导思想正确、教学原则合理、教学手段先进、以民歌为素材编写的教材有特色、对低幼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等。在这些分析中,很少有人关注音乐认知的问题,即没人考虑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教材教法是如何在音乐认知上,符合儿童音乐思维形成的要求,遵循儿童音乐思维形成的逻辑轨迹。
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完善,经由感知、记忆、注意、想象、理解的过程。
一方面,注意、想象是贯穿在感知、记忆、理解过程的基本条件。在音乐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注意能力是一个由活动感知的注意到音乐本体注意动态成长、发展的过程;而想象能力是一个由情绪同构的想象(音乐的气氛效果使儿童产生的情绪上的联想)到结构、风格等高层次的有逻辑内涵的想象的发展过程。注意、想象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感知、记忆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想象能力的提高又能极大地推动感知、记忆与理解能力的发展,这是双向、交错影响的过程。
另一方面,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完善,以感知为纲,记忆、理解为目。感知是第一步、是基石,重要且不可逾越,我们不能在儿童没有感知能力的前提下,去追求记忆、理解能力。只有形成了准确的音乐感知能力后,音乐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才能够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但感知是整合性的,感知过程也是记忆、理解的过程,在实践中是不可能按时间顺序严格地把感知、记忆、理解割裂开来的。我们认为,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小学一至三年级是音乐的感知阶段,所以一至三年级的教学是整个八年义务音乐教育的基石(匈牙利的义务教育实行八年制),这一阶段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一个教学内容时,例如,教一首歌,必须是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的全部参与,这是由感知的心理特征--整合性决定的。在对每一首具体的歌、一个具体的律动与舞蹈的记忆、理解过程中,大大加强了儿童的整体音乐感知能力,所以很难分辨是感知能力提高了记忆、理解能力,还是记忆、理解能力提高了感知能力,这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过程。然而,不可否认感知为第一阶段、记忆、理解为感知后面二个阶段所展现的三个层面又确实是存在了的,如果没有感知的完成,换句浅显的话说,如果儿童没有音准、节奏的基本能力,想要有效、准确的音乐记忆与有效、准确地理解音乐是很勉强的。
明确感知阶段是基石,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感觉与知觉能力,即让儿童具有准确的音高、节奏能力;基本的音色、力度、结构、和声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有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让儿童在小学一至二年级感知阶段,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具体体现在教材的逻辑严密与教学方法的细腻生动上,而这些又是极大地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心理规律的。 柯达伊音乐体系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四年级以后的音乐课,从教学方法上看,有以下特点:外在的、辅助性的方法逐渐减少,开始进入音乐本体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看,它的特点是:①由听觉表象为主附带视谱的学习,进入完全的视谱学习;②由感知为主的形象化学习,进入曲式、体裁、风格、历史的分析与多声部视唱、合唱、创作、鉴赏等带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习。如果在一到三年级阶段不能培养儿童准确、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那么,面对柯达伊音乐体系四年级以后的教材,在我国,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都只能望书兴叹。 所以,本文对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普通学校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教材进行分析,解剖这套教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如何按照音乐认知的发展规律安排内容的。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音准:掌握Sol、Mi、La、Do、Re五个音的音高。
(分析:音乐要素中,音准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其它音乐要素,节奏、速度、音色、强弱等都可以找到日常生活中相对应的体验,如:跑、跳、走对应节奏的长短与速度的快慢,音色可以与人的声音、动物的叫声产生联想,强弱可以与提东西的轻重相比较等等。只有音准没有任何可联想的材料,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完全依赖感觉、模仿、顿悟等一系列的训练来完成。所以在第一年,不要求儿童掌握半音,而是扎扎实实地唱准五声音阶的歌曲,这是非常符合儿童音乐认知要求的。)
2、节奏: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三个基本节奏。
(分析: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正因为此,很多教师以为掌握节奏真的很容易,往往在一年时间里把所有的节奏类型全都灌给儿童,结果儿童似懂非懂,其实还是不懂。柯达伊音乐教材在第一年只学三个基本节奏,我认为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音乐是整体,作为两个基本要素的音准与节奏,绝不能偏颇任何一个,一定得携手共进,因为离开部分的整体是不存在的。音准入门难,所以第一年,放比较多的精力在音准上是必须的。第二,节奏入门容易,但真正准确地掌握节奏也非易事,在等待音准发展的同时,把节奏训练往深度上发展。教材里大量的节奏多声部练习,既为旋律多声部打基础,也培养了儿童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第二年其它节奏类型的学习,打下了十分结实的基础。)
3、节拍: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分析:节拍与节奏是儿童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一般的教师往往重视节奏而疏忽儿童对节拍的感知。教材里只要求感知2/4拍一种节拍,目的在于强调第一年基础扎实的重要性。这种小步子的内容安排是柯达伊第一年音乐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成功的原因也在于此。)
4、识谱:①认读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组成的节奏谱。②识认由Sol、Mi、La三个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材料的G调、D调、F调的不带谱号、只带简易拍号的五线谱。
(分析:识谱教学与歌唱教学采取不同步方式,即识谱教学目标只是完成三个音与三种基本节奏的综合,而歌唱教学目标一方面完成五声音阶中,中音区五个音组成的各种音程的准确歌唱;另一方面能基本歌唱最高音扩展到高音Do,最低音扩展到低音Sol的五声、七声歌曲。这种识谱与歌唱的不同步,持续三年,一直到四年级才实现识谱与歌唱的大汇合。这种形式的教材安排,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听觉比视觉发达阶段,这一时期充分发挥儿童听觉记忆优势,同时也顺带挖掘视觉记忆的潜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当视觉记忆优势出现时,很自然地实现由听觉记忆向视觉记忆的过渡,没有出现任何的勉强。)
5、知觉整合:
①能准确地歌唱以Sol、Mi、La、Do、Ro五个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材料的歌曲。
②用首调唱名法,能流畅地视唱由Sol、Mi、La三个音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材料的G调、D调、F调的五线谱。
③能歌唱最高音扩展到高音Do、最低音扩展到低音Sol的五声、七声歌曲35首。
(分析:如果只有学习各要素的目标,没有知觉整合的目标,这样就只停留在感觉层面。而分开学习各要素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各要素的知觉整合,所以,音乐教学中,我们始终要记住的一个原则是:部分是为了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毫无意义。)
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由歌谣引入节奏的学习。
1、 念歌谣伴随多种节奏图谱。 ①学习能朗朗上口的歌谣、民谣。②边朗诵边律动(包括拍手、拍腿、跺脚、走、跑等),感受动作的节奏性。③朗诵熟练后,用大鞋子、小鞋子,大鼓、小鼓,大实心圈、小实心圈等视觉形象画出对语言节奏的感觉。④把歌谣的语言用象声词代替,由此来进一步体会语言节奏的长与短。例如:"我是一只小青蛙,专吃害虫保庄稼。"这样一首歌谣,用"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代替。⑤用打击乐器来感受语言节奏的长与短。
(分析:通过语言的长短引出节奏的含义,通过画图的形式画出节奏的长短,这种方法在节奏教学初期屡试屡爽,已被全世界的音乐教师所采用,但像这本教材那样,把步骤分得那么细腻、过程放得那么慢,是很少见的。一方面,检验教学合理、得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班学生学习结果是否维持最小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唯这样,儿童对节奏的感受才能是全面的、深刻的。)
2、 出现节奏谱。 ①从大实心圈与小实心圈等节奏图谱引出形状相似的节奏谱。例如, 出现节奏谱时,注意避开二分音符。②出现节奏谱卡片,例如, 注意每张卡片有意识地安排二拍。③学习只包含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新歌谣,让儿童自己排列节奏谱。④根据节奏谱,请儿童编语言。 (分析:由节奏图谱自然地过渡到节奏谱,使儿童没有负担,而且使儿童对节奏谱有比较生动的认识,不会觉得抽象。)
3、 用重音,形成有规律的运动,从而引出二拍子的强弱特点。
(分析:在节奏律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有很明显的强弱规律的律动,如表示火车轮子转动的律动,第一下手臂伸出去,第二下手臂收回来,这与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正好吻合。利用这种契机,趁热打铁,让儿童体会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4、 出现带小节线的节奏谱,同时开始进入二声部的节奏练习。
(分析:这套教材的教学逻辑一环扣一环,正因为有了上一步骤不断重复的强弱规律的体验,这时在二拍之间插一个小节线顺理成章,儿童很容易地就能理解小节线的含义。另外,脚踏节拍,手拍节奏,这样,节奏的二声部训练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
5、 出现有简易2/4拍拍子记号的节奏谱。
(分析:这时儿童对二拍子的概念,仅是一个强一个弱的动作形象,并不涉及时值,所以只出现简易记号,使儿童的思维逻辑保持在简单、清晰的层面上。这非常符合一年级年龄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逻辑思维的萌芽已经出现。)
6、四分、八分音符节奏名称的引入,用ta的读音表示四分音符节奏,用titi表示八分音符节奏。
(分析: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明白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种概念性太强的名称,所以用ta作为四分音符的节奏名称,用titi作为八分音符的节奏名称,既朗朗上口、容易发音,又生动有趣,非常符合音乐教学重音乐的活动性感知轻僵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原则。)
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由歌谣引入节奏的学习。
1、 念歌谣伴随多种节奏图谱。 ①学习能朗朗上口的歌谣、民谣。②边朗诵边律动(包括拍手、拍腿、跺脚、走、跑等),感受动作的节奏性。③朗诵熟练后,用大鞋子、小鞋子,大鼓、小鼓,大实心圈、小实心圈等视觉形象画出对语言节奏的感觉。④把歌谣的语言用象声词代替,由此来进一步体会语言节奏的长与短。例如:"我是一只小青蛙,专吃害虫保庄稼。"这样一首歌谣,用"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代替。⑤用打击乐器来感受语言节奏的长与短。
(分析:通过语言的长短引出节奏的含义,通过画图的形式画出节奏的长短,这种方法在节奏教学初期屡试屡爽,已被全世界的音乐教师所采用,但像这本教材那样,把步骤分得那么细腻、过程放得那么慢,是很少见的。一方面,检验教学合理、得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班学生学习结果是否维持最小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唯这样,儿童对节奏的感受才能是全面的、深刻的。)
2、 出现节奏谱。 ①从大实心圈与小实心圈等节奏图谱引出形状相似的节奏谱。例如, 出现节奏谱时,注意避开二分音符。②出现节奏谱卡片,例如, 注意每张卡片有意识地安排二拍。③学习只包含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新歌谣,让儿童自己排列节奏谱。④根据节奏谱,请儿童编语言。 (分析:由节奏图谱自然地过渡到节奏谱,使儿童没有负担,而且使儿童对节奏谱有比较生动的认识,不会觉得抽象。)
3、 用重音,形成有规律的运动,从而引出二拍子的强弱特点。
(分析:在节奏律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有很明显的强弱规律的律动,如表示火车轮子转动的律动,第一下手臂伸出去,第二下手臂收回来,这与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正好吻合。利用这种契机,趁热打铁,让儿童体会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4、 出现带小节线的节奏谱,同时开始进入二声部的节奏练习。
(分析:这套教材的教学逻辑一环扣一环,正因为有了上一步骤不断重复的强弱规律的体验,这时在二拍之间插一个小节线顺理成章,儿童很容易地就能理解小节线的含义。另外,脚踏节拍,手拍节奏,这样,节奏的二声部训练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
5、 出现有简易2/4拍拍子记号的节奏谱。
(分析:这时儿童对二拍子的概念,仅是一个强一个弱的动作形象,并不涉及时值,所以只出现简易记号,使儿童的思维逻辑保持在简单、清晰的层面上。这非常符合一年级年龄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逻辑思维的萌芽已经出现。)
6、四分、八分音符节奏名称的引入,用ta的读音表示四分音符节奏,用titi表示八分音符节奏。
(分析: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明白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种概念性太强的名称,所以用ta作为四分音符的节奏名称,用titi作为八分音符的节奏名称,既朗朗上口、容易发音,又生动有趣,非常符合音乐教学重音乐的活动性感知轻僵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原则。)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