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情系高原 声声入耳——记“中国好人”,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长(援青)、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汤声声

编辑:csm351
2024-04-07

jw25sd3l

汤声声(右)正为学生麻切仁措进行专业指导。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石成砚

她将2000多公里外的青海当作第二故乡,跨越山海传道授业,为高原牧区教育美育贡献智慧力量;她克服海拔4000米高寒恶劣环境,缺氧不缺精神,用心用情谱写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灿烂乐章;她挖掘人才悉心教导,帮助草原上牧民的孩子叩开国内顶尖音乐学府的大门……

她就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上海援青专家人才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汤声声。1月3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汤声声作为我省唯一代表,上榜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从浦江之畔到黄河源头,她谱写援青文化浸润的乐章

2020年8月,夏日的高原天高气爽,在首届青海省“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上,随着双方签约完成,汤声声成为果洛州引进的柔性人才和项目专家,开始在援青文化交流、教育美育发展,艺术人才平台搭建和指导培养领域发挥一己之长。

人生第一次踏上高原,眼前不同于都市高楼的熙熙攘攘,大美河山给向来热爱自然风光的汤声声带来难以言表的震撼。果洛州地处黄河源头,当地生态和人文之美成为艺术创作的天然土壤,所见所闻为汤声声打开了灵感的大门。

作为格萨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果洛州被誉为“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当地保留有古老而丰富的藏族非遗乐器:牛角琴有500多年历史,藏族鹰骨笛历史悠久,弦子已有上千年历史,而龙头琴则在1856年以前就诞生了,还有出现在9世纪的达玛鼓、吉祥海螺、打击乐器“丁夏”……

汤声声了解得知,长期以来果洛本土音乐人习惯于自弹自唱“单兵作战”,无法形成有力的传播声势,因此不少音乐人才被埋没,当地非遗文化得不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如何为这些本土音乐人打开另一扇艺术大门,让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宝藏乐器”和当地特色原生态人声走出高原,成为这位援青人才眼中亟待解决的“果洛所需”。

2021年初,汤声声发起并成立了果洛州第一支钢琴与非遗民族器乐组合——“阿尼玛卿组合”,引导当地本土音乐人才和特色资源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作为项目制作人和主创,汤声声运用果洛地区特有的民间曲调与当代民族音乐技法创新融合,将果洛本土的6种民间非遗乐器与西洋乐器、果洛原生态人声、三江源绿色生态镜像与高科技舞美跨界融合,推陈出新制作出《从黄河到长江》原创品牌系列之《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

血氧很低,说话间动辄鼻血直流……在带领组合成员排练时,顶着高寒缺氧身体不适,汤声声早已习惯了插着氧气管弹琴,她的钢琴旁总伫立着一米多高的蓝色医用氧气瓶,每当身体抱病就靠使用抗生素坚持工作。

在此之前,组合中的本土音乐人从未接受过专业系统教育而看不懂乐谱,汤声声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句句教学,一遍遍排练。这样的勤勉与付出,无言中激励着大家。为了将雪域高原的声音传出去这一共同的目标,汤声声和组合所有成员们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如同琴弦般和谐振动,组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2023年,“守护三江源”大型生态情景音画——《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陆续走进青海、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果洛本土歌手婉转悠扬的原生态人声穿透了一场场巡演现场的天花板,非遗乐器悉数亮相,编织出一串串音符如高山流水、雄鹰翱翔……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声音直抵人心,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巡演结束后,来自观众的各种好评声纷至沓来。

同年6月,《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以音乐党课小分队的形式在果洛州各县开展了14场次的乡村振兴基层行民族音乐党课,引起了当地热烈反响。

作为上海市对口援青资助的重点文化浸润项目,《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获批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成为沪青文化浸润品牌中一张“金名片”。

从搭建平台到点亮心灵,她践行美育滋养学生的心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四岁半起,汤声声便开始接受西方古典音乐教育,并深受中国国粹戏曲影响。从踏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到后来留校从事音乐教育,长期以来,汤声声都非常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从踏上高原以来,汤声声接触到不少果洛的孩子,这些孩子即便学业繁忙依然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向往和在音乐中释放天性的美好。这让汤声声坚信,地处偏远的孩子了解世界的渠道并非只有拼命读书一条路,她将美育浸润作为校园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致力为果洛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带来更多选择和机遇。

在指导协助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艺术特色发展方向规划时,汤声声提出了创建首支学生管乐团的想法。起初这个想法并不被看好,原因是对于家住草原上的孩子们而言,西洋乐器显得遥不可及,几乎所有人都从未在现实中见过管乐器,少数也仅仅是通过手机互联网才有所了解。

“孩子们会喜欢管乐器吗?会有人愿意主动学习吗?”

面对不断传来质疑的声音,汤声声觉得既然认定了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学生管乐团报名推介会如期举行。报名当天,学生们现场欣赏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及乐团特聘师资的精彩演绎,参加报名的学生出乎意料地非常踊跃。“最终报名169人。尽管全是对管乐器零基础的孩子,但丝毫没有影响报名学习的热情。”汤声声说。

从发起到正式成立历经近一年,2023年12月26日,全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正式成立。这支管乐团共有90余人,覆盖了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初一到高三年级,其中75%的学生来自果洛牧民家庭。

今年13岁的久美桑改,个头不高,加入管乐团以来,每当握起长号时,这个男孩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信。

正如汤声声所期待的那样,管乐团所能提供的平台支持让果洛牧民家庭的孩子,有机会从教室走上舞台,投入到艺术实践当中。平日里腼腆内向的孩子们变得更加愿意与人交流,性格也更加活泼。

在为管乐团提供专业协助之余,汤声声还将个人援青高原补贴拿了出来,捐赠给了学生管乐团,用于设立优秀艺术生专项奖学金。

今年在省会西宁的青海大剧院和果洛州州府举行首场演出,成为了汤声声和管乐团所有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和计划。

从偏远草原到顶尖学府,她拨动牧区学子命运的齿轮

性格乐观的汤声声认为,如果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力所能及地付诸行动,那么身边很多事情原本看似注定的结果就会变得更好,而发生在麻切仁措身上的故事更让她坚信如此。回忆起与麻切仁措初次相遇的那个下午,汤声声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议。

因地处高原自然气候环境恶劣,果洛州当地中小学校留不住长期稳定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2022年,从上海前来援青的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校长李鹏找到了汤声声,想请她在业余时间为将要艺考的高三年级学生开展短期培训。听到又能重拾上课教学的老本行,汤声声欣然前往。

在展示演唱功底的3名艺考生中,来自果洛州甘德县的麻切仁措,以没有基本功失误的演唱表现,让汤声声眼前一亮,看到了这个略微羞涩但歌声如同天籁的女孩的天赋和努力。

晚上回到宿舍,汤声声关上房门,脑海里仍止不住回想午后的场景。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瞬时划过,将麻切仁措与千里之外黄浦江畔的上海音乐学院联系在了一起。

“为什么不能够试试看?”汤声声不禁在心里反问的同时,上海音乐学院著名校友、内地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的形象浮现在了脑海里,冥冥之中鼓励着她迈出尝试的步伐。

当晚,汤声声坐在电脑前花了4个小时写下一封电子邮件,收件人是长期倾心支持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教育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这封信的内容既包括了果洛州党委政府对牧区学子艺术教育的关心关注,也谈及了麻切仁措的情况以及她对音乐的追求热爱。

很快,在收到廖院长肯定并支持的答复后,汤声声和学院援青同伴开始严格按照要求,为麻切仁措开展系统性教学引导,帮助她纠正发声方法、改善表演状态,抢抓时间补齐短板。生活上,汤声声更是不吝自己3年的个人补贴,尽可能帮助麻切仁措和家人免去后顾之忧。

麻切仁措也拿出了十分的劲头,每天清晨5点就已经在校园里学习,一直学到晚上10点自习结束,就连晚饭时都在跟上海援青组团式帮扶的文化课授课老师坐在一起请教问题。

正如许多励志故事的结尾,在一开始几乎没有人相信的情况下,最终,麻切仁措顺利通过上海音乐学院三轮专业校考,并以超过文化课录取分数线100分的高考成绩,迈入上海音乐学院大门,开始学习自己钟爱的音乐。

如一颗石子落水,麻切仁措的故事唤起了更多果洛学子追求个人艺术梦想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当地教育部门坚持克服困难、抓好艺术人才教育的决心。汤声声相信,在麻切仁措激起的层层涟漪间,蕴藏着果洛艺术学子未来更多的可能。

《青海日报》(2024年04月07日 第2版:省内要闻)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