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术发布 > 正文

“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编辑:csm351
2011-03-27

  学校飘出“花儿”声

  “校园的小树你不要摇,叫她直直长着;校园的花朵你不要摘,叫她艳艳开着;河里的鱼儿你不要捉,叫她快活地游着……”23日,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一小四年级一班武嘉静一边走,一边哼着根据回族花儿《上河鱼儿下河来》改编的校园“花儿”。她告诉记者,学校每周有3节音乐课,老师都会教学生唱“花儿”,现在她都会唱《割韭菜》、《绿苗苗》、《宁夏川》了。

  和武嘉静一样,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花儿”。学唱“花儿”已成为学生们每周音乐课的必修内容,教室里、操场上,时不时飘出动听的“花儿”。

  记者了解到,2005年,宁夏回族民间艺术“山花儿”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区教育、文化部门从2007年开始在海原、西吉、盐池等地校园率先试行教唱“花儿”,下发《简编花儿教程》,通过开办校园“花儿”教员培训班,为各地培训“花儿”音乐教师。

  作为银川首家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传承保护基地”的小学,回民一小千余名师生都在学唱“花儿”。该校专门开设“花儿”欣赏课,全年安排80课时,还聘请民间花儿歌手赵福朝教唱原汁原味的“花儿”。

  银川回中16个班级也开设“花儿”音乐欣赏课,还有花儿教室和研究室。音乐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非常高。

  宁夏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靳宗伟表示,“‘花儿’大部分是情歌,在学校不太好传唱。这几年在校园传承的过程中,师生们加以创新,自编歌词,这样一来就容易传唱了。如回民一小师生将《上河鱼儿下河来》改编成校园‘花儿’,中卫市把《割韭菜》歌词改为硒砂瓜相关内容,虽然歌词稚嫩,却是传承的希望。”

  非遗项目在中小学开展后,又开始走向大学课堂。去年年底,宁夏非遗保护中心与宁夏大学音乐学院达成共识,成立传承保护基地,让更多年轻人倾听、亲近“花儿”,了解、接受“花儿”,同时发现和培养一批热爱民间艺术、有志于“花儿”演唱的专门人才,让宁夏优秀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踏脚代替课间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泾源县文化馆就将回族踏脚作为‘西部之舞’,率先在泾源一中进行试点。”3月23日,该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光辉告诉记者,由于学生课程繁重等多种原因,回族踏脚舞不得不中断,一断就是十多年。

  流传了100多年的踏脚是回族所独有的一种舞蹈,是集娱乐、舞蹈、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民间艺术,2005年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踏脚面临失传、灭绝的危机。为保护这个只在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2007年底开始,当地正式确定把踏脚列为地方中小学课程的一项内容。

  刚开始,学生感觉有些难,而且枯燥无味,并不受学生、老师的欢迎。李光辉等几位多年热爱踏脚技艺的文艺工作者依然担当起培训老师的义务,结合学生特点,融入舞蹈元素,编排了一套学生们容易练习的教材。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第一次集体表演就博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踏脚课,感受这种民间古老艺术的魅力。”李光辉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加紧编排一套踏脚韵律操,编成后刻成光盘,作为课间操在全县各中小学推广。这样学生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把踏脚继承下去。

  除此之外,今年我区又在银川回民一小5年级和6年级开设回族剪纸和口弦兴趣课;回族器乐泥哇呜、武术何家棍及鱼尾剑等非遗项目也先后在石嘴山、平罗中小学及宁夏大学、吴忠文化馆艺术幼儿园等地开展。汤瓶八诊传承人杨华祥培养了120多人,目前已初步掌握技能。与此同时,还在宁夏医科大学建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让传统手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后记:

  “‘非遗’项目走进学校是一件好事,但不能一拥而进。”部分老师建议,“非遗”进校园,首先要选好项目,不同学校传承不同的项目,有重点地开展传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此次《非遗法》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不能像以前一样可有可无。希望今后政府相关部门投入相应的经费加强师资培训,让“非遗”项目得到更好地传承。(记者 陈秀梅 实习生 郭卫卫)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