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音乐教室,布谷鸟鸣、瀑布飞泻、万马奔腾的声音此起彼伏。台湾姑娘李纪辰正与马头琴手练习“呼麦”演唱,“呼麦”和马头琴激烈“碰撞”,在教室中还原出大自然的声音。
今年29岁的李纪辰来自台北,目前在台南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从小就喜欢音乐的她,大学时与好友组建过乐队,在台湾颇受欢迎。在台湾小有名气的李纪辰希望自己的音乐能与众不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蒙古族“呼麦”演唱。
时而厚重、时而高亢的“呼麦”声,深深吸引这个台湾姑娘。“一场音乐会下来,我听到了很多大自然的声音,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回响,仿佛置身于森林深处,很难想象人类能唱出这么多的声音。”李纪辰兴奋地说。
与“呼麦”的初次邂逅令李纪辰久久难以忘怀,她终于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声音。“唱‘呼麦’时,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基音浑厚深沉、泛音声若金石,再加上马头琴的旋转低回,给聆听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说。
为了了解这个神秘而又神奇的音乐,李纪辰曾在台湾多地求教,但是所获甚微。她说:“在台湾,人们常听的有流行音乐和本地民族音乐,‘呼麦’在台湾极少能听到,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民族音乐。”
在台湾求学不得的李纪辰在网络上搜索“呼麦”演唱会和教学视频,拷贝在电脑里自学。“我照葫芦画瓢,翻来覆去地模仿拷下来的视频,把自己唱的‘呼麦’录下来与原唱对比,有时发音很相似,但有时气息的运用总是拿不准。”她回忆说。
对“呼麦”如痴如醉的李纪辰,2010年前往新疆向图瓦“呼麦”艺术家拜师学艺。“蒙古族‘呼麦’因地域不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蒙古国的‘呼麦’铿锵有力,有战场将士的气概;内蒙古的‘呼麦’融入现代元素,更适合现代人们对音乐的追求。而图瓦人的‘呼麦’,更像是一首民歌,带给人快乐和音乐的享受”。
了解了各地“呼麦”的特色后,李纪辰开始谋划着到内蒙古学习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的“呼麦”。今年3月,李纪辰听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将在4月开设“蒙古族‘呼麦’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一听到这个消息,她的心就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听内蒙古大学的老师说,在内蒙古有很多学唱‘呼麦’的女生,而且唱得很好,我也想像她们一样。”
4月1日,李纪辰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飞行,来到了呼和浩特。第一次来内蒙古的李纪辰,看到蒙古族元素的建筑、骏马雕塑、马头琴造型的桥,都感到很新鲜。一同参加培训的50名学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没想到能和这么多天南海北、不同民族的学员共同学习‘呼麦’,还有很多知名的老师来讲课,我们都很期待。”
然而,培训的第一天,李纪辰就碰到了难题。“呼麦”基础发音课的老师来自蒙古国,李纪辰听不懂老师的蒙古语授课。“听不懂也要学”,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李纪辰把老师讲课内容用录音笔录下来,下课后向同学请教,她还买了一套学习蒙古语的教材,抓紧业余时间学习蒙古语。“这次来内蒙古学习‘呼麦’对我来说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我都要克服,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李纪辰暗自下决心。
李纪辰之前接触最多的是流行音乐,怎样把刻在脑海里的流行音乐思维“抹掉”,从零开始学习唱“呼麦”也成了令她头疼的事。“流行音乐没有太复杂的标准,但‘呼麦’就不一样了,声带、口腔、气息的运用都很有讲究,要很仔细地去领悟‘呼麦’的奥妙才能学会这个天籁之音。”
学习中,李纪辰不断地摸索“呼麦”演唱技巧,还把学习蒙古语与学唱“呼麦”结合了起来。“蒙古语与‘呼麦’发音有很多共同点,蒙古语里卷舌音很多,发音也比较低沉,‘呼麦’也一样,发音浑沉,舌头的运用很有技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呼麦’能成为蒙古族独特音乐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培训已接近尾声,但李纪辰还意犹未尽。为了参加结业巡演,李纪辰天天都要到音乐教室和马头琴手配合练习。“这次培训的学员们都有很好的‘呼麦’基础,结业巡演是一个很好的切磋机会,我也要呈现出最好的表演。”李纪辰信心满满。
培训结束后,李纪辰将要返回台湾。对未来她有很多规划,每一个规划里都少不了“呼麦”。“回到台湾后,我要把‘呼麦’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人们了解和喜欢这个自然的音乐。”李纪辰说。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