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术发布 > 正文

雄安新区的村庄 有一群老师在支持艺术教育

编辑:csm351
2018-01-19


上周六,端村学校的孩子们在练功房跳舞。


        河北安新县端村,在白洋淀北岸,是安新县12个乡镇之一。2013年开始,北京的一家基金会联合了一批艺术教育工作者在端村学校推广乡村艺术教育。如今,学校现有600多名学生,100多个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艺术课。四年来,来自北京、保定的志愿者老师像候鸟一样两地奔波,每个周末的艺术课是他们和孩子之间不变的约定。

音乐唤醒

冬天的村庄

        冬月里白洋淀的早晨是静谧的,田地开阔空旷,一行行收割后的根茬挂着薄霜,白茫茫一片。上午十点,围堤北岸端村的小道上,渐渐多了笑声,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们三五成群雀跃跑来,涌向端村学校。车也多了起来,一辆辆北京的、保定当地牌照的轿车驶向这里。

        过了一会儿,校园里没了嬉闹,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电子琴、小提琴、长号、笛子、萨克斯等各种乐器的演奏声陆续响起。

        1月6日上午,像四年来的每个周末一样,乐声如约而至,淙淙流水般流淌过校园,流淌过田野,唤醒了寂静的村庄。

        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的,除了庄稼收成、打工的收入,还有谁家的娃娃学什么乐器、什么舞蹈,学得咋样。那些原先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表演,如今不再遥不可及。

        “以前镇上的几个村子,像东堤、西堤、大河南村都有小学,房子很旧,老师就在那儿教弹琴跳舞,条件特别简陋。”当地村民说起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在田埂上踮起脚尖跳起芭蕾舞,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2013年春天开始,北京的荷风艺术基金会组织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北京高校的师生和保定当地的志愿者,来到端村免费为孩子们上芭蕾舞、管弦乐、打击乐、合唱、美术、儿童剧等艺术课。

        当年9月,政府和民间捐资人共同投资的端村学校建成,合并了三所小学的学生,艺术课门类越来越多,志愿者老师越来越多,“每个周六、周日,老师们像候鸟一样来了,孩子们一大早就在盼着。”

候鸟老师不变的约定

        6日上午,端村学校的教学楼、科技楼、操场旁的练功房,课程排得满满。

        教中提琴的韩子鸣是中央音乐学院大二学生。这个随和爱笑的年轻女孩,走上讲台自带气场,语速不急不缓,看起来有点儿严肃。班上5个学生,其中两个男孩,举止沉稳的“首席”宋程旺和活泼跳脱的冯博文。冯博文确实有点儿皮,哧溜一下从凳子滑到地上,棉袄上一块块泥印也不擦,做个鬼脸兴奋得很。不过,当他托起琴,按弦,运弓,安静而专注,仿佛马上变了个人。韩子鸣看在眼里,嘴角微微扬起笑意。“不严肃不行,有的学生皮着呢。”她说,这节课主要复习,艺术课考试快到了,希望学生们能考得好一点。

        因为考试临近,各个班都在抓紧最后一次复习。武宁老师的小提琴班,学生分成两组,两个学琴比较久的男生正在练习二重奏。武宁是这里“资历”最老的志愿者之一,四年里每个周六都在北京和端村之间奔波——6点多起床,从团结湖乘地铁赶往复兴门,7点40分和北京的志愿者一起乘车出发,北京距离安新县端村100多公里两小时车程,十点赶到学校,第一节课10点半到12点,下午第二节1点到2点半,然后往北京赶,顺利的话6点多到家——来回一次就是12小时。每年寒暑假,学校都有集训,她一次没落。

        端村学校的志愿者老师大多是年轻面孔,也有例外,比如62岁的尹大群老师。2013年学校成立之初,他在保定一家群艺馆工作,每个周末来这里教孩子们长笛、单簧管、双簧管,2017年8月退休之后干脆搬到学校来住,从候鸟老师变成了住校老师。除了周末教课,他平日里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还有就是备课、改改乐谱,“书本上的曲子,有的地方难度大,不太适合刚刚入门的孩子,要做一些调整。我喜欢琢磨这些,也闲不住。”他说,现在每个月回一次保定,家里人也理解,退休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喜欢的事挺好,“跟孩子们在一起,高兴”。

被艺术改变的人们

        “艺术有力量”,这句话印在艺术课听课证上。

        四年前,艺术班刚刚开始招生时,老师跟学生和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艺术的力量”,为什么要开艺术课。家长们疑惑,学艺术到底有啥用?“女孩子学跳舞,可以培养气质,仪态好,更漂亮,好嫁人。”北京舞蹈学院的关於老师急智之下给出特别接地气的回答。

        如今,盘着高发髻、身姿挺拔地走在乡间小道上的女孩成了端村的一道风景线。很多家长告诉关老师,女儿变得爱美了、懂礼貌了,而且更加自信了。

        端村学校现有600多名学生,100多个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艺术课。放学之后,孩子们呼朋引伴利用课余时间练习。

        二年级的王梓朔是国标舞蹈班的学生。前天,妈妈张春艳陪着一起来上课。看着孩子穿着演出服,有模有样地跟舞伴练习,张春艳一脸笑意:“学了跳舞之后,跟以前不一样了。之前上课、做作业总喜欢趴着,现在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腰杆儿直,精神多了。他喜欢来上课,跟小伙伴儿一起跳舞。”张春艳说,只要孩子愿意,就会支持他学下去。

“不影响学习,还能多学点东西,这是好事。”家长们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打击乐乐队有十多个学生,家长自发排了时间表来学校“值班”。

        “乐队除了两个女孩子其他都是男生,淘得很。玩起乐器来,不使劲吼还真听不清说什么。来过几次以后,家长的嗓门儿也练出来了。”北京来的张国庆老师提起乐队“家长团”,直呼给力,“自家孩子不听话,特别淘气的,直接拎出去教育。别人家的,批评起来也不留情。家长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自家孩子挨批了,一点儿不介意,都是为了孩子好。”

农村女孩的舞蹈梦

        孩子上中学了要不要继续练,是不是努努劲儿报考专业的艺术学校?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这些课程对孩子来说,是艺术的熏陶、启蒙,也是一种快乐。至于以后的路怎么走,顺其自然,毕竟有天赋的苗子少之又少,机遇也很重要。

        在端村学校的各个艺术课程中,芭蕾舞是“最有名”的一个,孩子们不仅在各地演出,还走进了央视演播室。2017年,舞团的13个女孩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央视2017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五月的鲜花”录播,她们的曲目是《田埂上的芭蕾》。去年夏天,舞团学员刘叶童被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中专部)舞蹈系录取,马悦收到了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学校芭蕾舞表演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到目前为止,端村学校的4名学员走进艺术学校继续深造。与芭蕾的邂逅,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她们成为学弟学妹艳羡的榜样。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田埂上的芭蕾》。我也跳过芭蕾呢,还有恰恰,还有好多舞蹈。”11岁的梁佳妮现在学国标。七岁时,父母送她去安新县城的艺术班学芭蕾。端村到县城六七公里,当时只有一趟过路车,“因为路远,我学了一阵子就不去了”。端村学校开了艺术课,梁佳妮前前后后报了好几个课,“舞蹈都想学学看,舞台剧也很喜欢”。她说,自己最开心的事就是在北京跳舞,那是去年荷风基金会在北京的年会,“要是今年也能去北京跳舞该多好啊!”她仰起头微微踮起脚尖,跟舞伴们拥簇着在地板上旋转,憧憬着未来的舞台。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