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退休教授钱仁康全家秉承“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家风
- 编辑:csm351
2018-02-24来源:东方网
大约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一个立式大书柜、一张长书桌、一架被碎花布罩住的钢琴便占去了大半空间。这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钱亦平的书房,也曾是其父钱仁康晚年时读书、办公的居所。现在,钱亦平一抬手就能从书柜中找出父亲撰写的专著,任谁问起,总是如数家珍。
了解钱亦平一家的人无不称赞钱家“家风好”———做人低调、做事踏实,这才有了“三代七教师、一门三博导”的美谈。但在钱亦平看来,所谓“家风”并非是“嘴上的话”,而是如血缘般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和为人之道、处事作风,就像“汤里的盐”,不显眼却微妙地改变着一个家庭的“味道”。
情怀远大,却从不嫌讲台狭小
“一门三博导”,指的是钱仁康、钱亦平、王丹丹这三位一生投身音乐教育事业的钱家人。这一成就足以令旁人歆羡,更难能可贵的是,三代人共同的追求和坚守,从来不是个人的“锦绣前程”,而是那一方三尺讲台。
从照片上看青年时期的钱仁康,长褂在身,一头立式板寸,戴着银边眼镜,气质儒雅,眼神却坚毅。身为我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投身音乐教育七十余载,是公认的音乐学界“百科全书”。钱亦平说,无论是作曲还是音乐理论,父亲皆信手拈来,教务处排课的老师都知道“哪门课排不出老师了,就让钱先生上”。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通才,却终生坚守一线基础教学。即便到了76岁高龄,仍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大课。
为了能让更多人欣赏音乐,钱仁康还曾写过一本音乐通俗读物《音乐欣赏讲话》。这本出版于1982年、售价仅七角九分的“老古董”,很多上了年纪的音乐迷仍记忆犹新。
之后,女儿钱亦平接过父亲的教棒。“教书是良心工程,最重要的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钱亦平从教34年,即使拥有教授、博导头衔,她从未离开本科生基础教育一线。她的教学内容,年年更新,国内外最新教改科研成果总能第一时间反映在她的课堂教学之中。
从小耳濡目染感受着长辈的言传身教,钱亦平的女儿王丹丹走上音乐教育与研究之路,可谓水到渠成。从一名普通讲师成长为音乐学系副系主任,王丹丹一直坚持教授《西方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等基础大课,一上就是十几年。“外公和母亲的教学生涯深刻诠释了何为教师的德与行,那就是,首先不能挑学生,其次不能挑课程。”这一点,她从不敢忘却。
2016年,年满70周岁的钱亦平从上海音乐学院退休,但挂心教学的她仍指导着11名研究生,同时和女儿王丹丹一起,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研究曲式发展史。日常生活虽然忙碌,她却坚持给小区老年钢琴班上课,而且分文不取。现在她已收下16个“学生”,年龄最大的94岁。
不成文的家风,是亲情之外最重要的东西
钱仁康淡泊明志的品质,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女们。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钱仁康的长子钱伯初奔赴兰州大学任职,支援开发建设大西北,在三尺讲台坚守了60个春秋。他是全国第一届教学名师,被称为国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他编写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教材,如今仍在大学课堂上使用。学术之外,他酷爱围棋,是闻名遐迩的“兰州棋王”。
钱亦平兄弟姐妹九人,下一辈足足有11个孩子。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三位教师:钱亦平的大姐钱乐知曾于上世纪50年代留学波兰,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副教授;二姐钱秋宇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曾参与测定铕、铈、铟、锑等金属元素的国际原子量新标准;外甥女黄晓红则是上海市时代中学校长,教龄已达20多年。
“我们家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钱亦平承认,“大家都很像。”或许是因为祖祖辈辈以身作则,始终谦逊待人、认真求学,家风虽无言,大家也相隔千里,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而那时,总有一份亲情的牵绊和精神的共鸣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实,钱仁康一家出自赫赫有名的吴越钱氏家族。自从解放初从无锡迁至上海,在钱仁康和钱家人心中,承载着家族情结和往事的家谱,便成了他们回望祖先的慰藉。
“我儿子今年高三了,他从来没和大舅舅钱伯初见过面,但他将大舅舅的生平故事写成了一份研究报告,他是带着感情写成的。”黄晓红很高兴,两个素未谋面的至亲家人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