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术发布 > 正文

[原创]成长时评:期待更多“新学堂歌”飞进校园

编辑:csm351
2018-04-04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校园里,广播站每天播出《新学堂歌》;课堂上,老师领着孩子们把经典古诗唱起来……为响应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贯彻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近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掀起了“经典咏流传”活动热潮。(3月14日《南宁晚报》)
  据悉,从2004年开始,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开始致力于为儿童写歌,取材于唐诗的《新学堂歌》,便是她献给广大孩子的心血。诚如她的创作初衷,“这些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愿给它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播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成为滋润孩子心扉的文化营养,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成长。”这些歌,丰富了孩子们的“学堂”。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儿童歌曲面临严重短缺,适合儿童歌唱的优秀歌曲更是寥若星辰。尤其是互联网的冲击,以及流行歌曲迅速发展的挤压下,幼儿翻唱成人歌曲的现象不仅比比皆是,而且有的还登上了电视台等大雅之堂,让人大跌眼镜。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听的、唱的,基本是流行歌曲,属于儿童自己的歌却很少,这很难说对他们的成长有利。
  儿童歌曲严重短缺,当然与儿童歌曲创作存在许多问题密切相关。有媒体曾经分析,儿童歌曲创作队伍素质不高,儿童歌曲创作思路单一,儿童歌曲传播途径较少,等等。尤其是,创作儿童歌曲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不及创作流行歌曲来得实惠,低创作、低效益、低出版、低发行、低消费,已然成为儿童歌曲的创作怪圈。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歌声。因为童谣和校园歌曲是记录少年儿童梦想与激情的最精华、最美丽的乐章。比如,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谷建芬创作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那就是我》《妈妈的吻》《思念》……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成为美丽的青春记忆,这就是歌曲的力量。
  令人欣慰的是,儿童歌曲的创作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与机构的重视。比如,江苏省在去年就举办了童谣和校园歌曲创作大赛,评出优秀童谣100首、最佳校园歌曲20首;又如,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与中国作协诗刊社共同举办的“为孩子写儿歌”征稿活动,等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无疑是激发儿童歌曲创作与传播的“助推器”。
  让歌声伴随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歌曲,我们成人责无旁贷。也唯有在提高创作队伍的素质、提高作品质量、把握好商业化与精品化和谐统一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让儿童歌曲创作拥有不竭的动力。所以,谷建芬的呕心力作《新学堂歌》,不仅有飞进校园与孩子们心田的价值,而且也期待能够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优秀儿歌涌现出来。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