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艺术教育的真挚理想以及支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学院2017级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9名研究生党员同学组建了“艺缕阳光”暑期社会实践队。
经过一个月紧张的联系与筹备工作,7月8日,队员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勒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艺术支教与调研之旅,用他们的专业与热情,将艺术教育的“阳光”照耀到祖国西部南疆地区,播撒下民族团结与艺术教育的种子。
他们此次前往柯坪县阿恰勒镇,不仅是一次短期的艺术教育帮扶,更是一次对于南疆地区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意在通过调研,结合自身专业,对于南疆艺术教育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或对策。
在课程开始前,实践队举行了一次捐赠仪式,将他们为孩子准备的300余份礼物,手把手交到他们手上,这其中包括队员们带来的文具、美术用品,和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玩具、衣物等物品,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内地学子们的关心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促进了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孩子们如阳光灿烂的笑脸,让每一位实践队员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
捐赠仪式结束后,队员们走进课堂,在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快乐。虽然在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但这丝毫没有妨碍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队员们对于课堂的热爱和信心。
美术学专业2017级专业硕士陶丹杨、刘艳、李博文为孩子们带来了中国画课程和综合材料课程。在中国画课堂上,他们教授孩子们如何运用毛笔的中锋、侧峰和干湿浓淡变化,表现物体不同的形状和质感,描绘出一幅幅写意国画。在小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讲解和指导下,孩子们很快便便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南瓜图”,学习中国画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不但是一次新奇的实践,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在综合材料课堂上,孩子们在小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油画棒、刮画纸等不同材料,表现出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多种材料的运用,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对于美的认识。
舞蹈学2017级专业硕士陈曦、麻静为孩子们带来舞蹈《哈尼哈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将国语识字联系与儿童舞蹈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掌握国语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表现能力,让孩子们欢快起舞,乐在其中。
音乐学2017级专业硕士张赛、武依洋为孩子们带来了《虫儿飞》、《踏雪寻梅》、《嗨,苏珊娜》三首国语歌曲,带动他们学会用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帮助他们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习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感受音乐之美,歌唱美好童年。
除去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外,实践队还为孩子们带来了主题班会、体育活动、心理游戏活动、心理辅导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活动,使孩子们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身体和心理上都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
在课余时间,实践队充分利用学校设施资源,开展了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指导他们正确的动作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7月19日,当实践队员们像往常一样来到熟悉的教室,面对亲切的孩子们,黑板上的一幕却让队员们感动的同时有着一丝伤感,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诉说着他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与不舍,因为就在今天下午,在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后,队员们即将离开阿恰勒镇中心小学,离开他们,返回北京。
之后,作为对此次支教活动的总结,实践队在学校操场前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为此次支教画上圆满的句号,在汇报中,孩子们表演了舞蹈《哈尼哈利》、绕口令《数枣》、歌曲《嗨,苏珊娜》、《踏雪寻梅》,并展示了由他们独立完成的中国画、油画棒和刮画作品,最后孩子们与小老师们以一首师生合唱《虫儿飞》作为此次汇报的结束。
最后,到了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分别的时候,短短的几天支教生活,给他们留下了一段深刻而美好的回忆,从最初语言难以交流的举步维艰,到与孩子们能心意相通,从相识到分别,短短的十天时间里,他们与孩子们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祖国最西部的这里,一场美妙的相遇,我们带给孩子们艺术的阳光与温暖,孩子们也教会我们乐观与坚强。感谢遇见你们,最可爱的孩子们,愿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你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愿艺术教育的阳光在你们的心中温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