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库布孜、口弦、萨孜斯尔乃、热瓦普、弹拨尔、马头琴……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对于普通人而言,接触已是难得,玩转更是不易。从京杭大运河岸到伊犁河畔,北京通州潞河中学的师生走出了一条艺术教育融通创新之路。
图为北京潞河中学“韵之灵”乐团指挥谢丹老师、伊犁州歌舞团演奏家和学生在一起排练
近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韵之灵”国乐团走进新疆,联合当地伊犁州歌舞团开展“民族团结艺术周”活动。期间,21名各族学生经过两个单位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互学乐器,互磋乐理,短短一周时间,师生共同完成了《英雄》、《塞上古韵》、《母亲》、《遇》、《源》五首乐曲的排练和演出。
据悉,“韵之灵”国乐团成立于2000年,以“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乐团指挥谢丹老师表示,从2014年开始,国乐团就开启了中华各民族乐器互通互融之路的探索。她本人更是多次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羌族等居住地进行音乐调研和乐器声学分析。今年,该校“师生艺术教育实践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正式落地伊犁州歌舞团。
在汇报演出中,《塞上古韵》以一件宋代失传、后人修复的古老乐器雁飞篪为主奏乐器,结合中阮、大提琴、二胡和大堂鼓共同完成。“韵之灵”国乐团的学生表示,通过对雁飞篪这个乐器的深入了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通过民族乐器学习来了解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艺术周期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刘培俊在观看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时给予肯定,并表示,此次活动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探索了“搭建孩子成长平台、架起民族友谊桥梁、深化两地合作模式”的教育创新、艺术创新和艺术教育创新之路。他同时指出,这次活动,为民族教育融合模式的运行、推广和实现提供了案例支撑。
另据了解,在活动期间,潞河中学还开展了新疆内高班学生家访和座谈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