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册亨县巧马镇党委书记刘曜熙主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近三年,面对从大山里迁出的孩子们,他认为教育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刘曜熙今年35岁,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他任巧马镇党委书记之后,镇上学校的校舍获得翻新,还有了教师公寓、电子琴、书法室等。2019年3月14日,当地第一所乡镇图书馆“巧合图书馆”开馆,在刘曜熙眼中,图书馆对当地教育有重要意义。
但硬件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面临师资难题,比如没有老师会教电子琴,或者用电脑教信息技术。
刘曜熙认为,扶贫并不仅仅意味着让贫困地区的人们住上漂亮的房子,还需要思想观念的变革,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册亨县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聚居的巧马镇则是册亨县自然条件最为贫瘠的地区之一,曾经75%的人口居住在深石与石漠化山区。2016年起,巧马镇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刘曜熙介绍,截至2019年4月9日,有2245户9395人从山区迁入巧马镇巧马社区。
为帮助这些来自山区的孩子们开阔眼界,拥有敢于梦想的自信,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上海联通共同发起的第14届“雪域童年”公益支教活动今年5月将走进巧马镇中心学校和者告小学,志愿者招募正在进行中。
“雪域童年”2006年启动,每年面向社会招募约10名受过良好教育并有专业特长的职业精英赴中西部地区学校支教,已先后走进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等多地山区。
“虽然搬出了大山,但观念还在大山里”
4月4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刘曜熙正站在一处建筑工地上指挥施工,他身穿一套黑色的西装,周围尘土飞扬。 这是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的工程。
2016年,他开始担任巧马镇党委书记,负责主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这三十多岁的党委书记,在巧马镇展开了一场教育“试验”。
2016年,巧马镇中心学校和者告小学的校舍获得翻新,还建起了教师公寓、配备了电子琴、有了书法室等。到了2019年3月14日,政府牵头与公益组织大山小爱一起联合创办了黔西南州第一所乡镇图书馆——巧合图书馆。
刘曜熙认为,改变校舍环境和创办图书馆,对巧马的教育来说有深远的影响。在他刚来巧马镇时,看到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写周记《周末去了哪里》,很多孩子写了去动物园:“去到动物园看到了什么?”“看猪,看牛,看马。”
“为什么咱们巧马的孩子会写看猪牛马呢?那是因为他们就没去过动物园!怎么写?”刘曜熙说。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到今年4月份,已有2245户被安置在巧马镇中心五公里范围之内,有整齐的街道、正在完善的绿化以及翻新的校舍,对一些山区的孩子来说,上学不用再翻山越岭。
巧马镇里共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幼儿园。其中,巧马镇中心学校是唯一一所公办的集小学和初中部的学校。校园内,白色的教学楼绘有布依族和苗族特色的人物图案,新建的足球场中有女生利用下课时间踢球,这所中心学校容纳了从小学到初中共1400多个学生。
大山下的巧马镇中心学校。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图
巧马镇中心学校校长陆向仕介绍,易地搬迁的工作开展后,全校从900多人增加至1400多人,巧马镇里8个自然村寨的学生都融入到了一所学校,目的在于“方便教学,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为让离家较远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全校有1100多个学生住校,集中管理。
巧马镇中心学校办公室陈主任介绍,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童年由爷爷奶奶陪伴,父母的家庭教育通过手机电话完成,爸妈多半是小学文化水平,家长们逢年过节回家一次,在家过3个月的假期后,再出发去往广州、浙江等地打工。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心学校的老师除了要担任教职工作外,还需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起居。每逢雨水季节,是陈主任最担心校园安全的时刻。“昨晚(4月6日)凌晨2点,还起床看看会不会下暴雨。”
除了校园安全需要紧抓,照顾学生们的仪容仪表也落到了老师身上。初中部英语老师贺老师会在课堂开始前,时不时花20分钟左右,提醒同学们指甲长了该剪,头发也需要理一理。
虽然校园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在陆向仕和贺老师的眼中,这些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层面依然停留在大山里,“不重视学生的教育,把孩子交给学校之后,就完事了”。
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佩服刘曜熙,觉得刘曜熙是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是见过世面的人。很厉害!”陆校长说。他们希望从巧马走出的孩子,能够像刘曜熙这样,真正有学问。
“能不能在软件上帮帮我们? ”
2018年9月,在位于巧马镇纳桃村的者告小学,学生们搬进了修缮一新的教学楼,这里配备音视频教学设备,还专门设有机房、图书角、自然科学实验室。
者告小学是巧马镇目前仅剩的一家村级完小。据学校郎校长介绍,目前全校人数有163人,总共有一到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
位于巧马镇纳桃村的者告小学,2018年校园完成了第三次翻新。
郎校长2016年到者告小学当校长,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的教学成绩尤其英语已经上升至全县前几名的水平。可是郎校长依然面临一个难题:学校电脑机房里,31台电脑开课情况少,没有专业会教的老师。
此外,者告小学内的自然科学实验室,设备配备较为齐全,却没有老师来教。
自然科学实验室主要给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上课,教室内设备很新。
目前在者告小学的12名专任教师中,有特岗老师招进来时的岗位是美术老师,但来到学校后,语、数、外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落到他们身上,“身兼数职”。今年3月份刚从英国回国支教的英语老师李卓阳,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自己除了教授一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外,还需教授竖笛、体育和美术。
距离者告小学8公里的巧马镇中心学校面临同样的问题。
巧马镇中心学校于2016年专门为学生开设录入钢琴室、葫芦丝、唢呐、画室等素质教育课堂。 澎湃新闻看到,钢琴室里有一架钢琴和近30架电子琴。
巧马镇中心学校校长陆向仕介绍,这些硬件受到当地政府的扶贫财政支持。但让他苦恼的是,即便设备再精良,学校里却没有专业老师会弹电子琴,也没有会用电脑上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
“硬件我们都有了,能不能在软件上帮帮我们?谁来教这些课?谁能教?”刘曜熙认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从物质到精神都脱贫
3月14日,贵州省册亨县首个乡镇图书馆——“巧合图书馆”开张,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场馆内设有图书推荐区、少儿阅览区、活动区、文学区、自习区、电子阅览区、商业科技区、锦绣阅览区等。
巧合图书馆。
刘曜熙对通过图书馆改变当地教育现状抱有很高的期待。
他观察到,过去巧马镇的孩子放学后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玩泥巴,小学生回家没人照顾,在玩手机。”他认为,学会读书会提升人的综合素养,能够激发孩子们对外界知识的探索,让他们敢于追梦。
但刘曜熙发现,孩子们一开始走进图书馆时,对于图书馆没有概念,比如“不明白进出图书馆需要保持安静”、“图书馆的LOGO被孩子抓破了”。巧合图书馆的志愿者介绍,由于图书馆设有儿童活动区域,有的孩子在楼梯上活蹦乱跳,“把这儿当成了游乐场”。
经过图书管理员和志愿者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慢慢明白,图书馆是需要安静的场合。
4月8日,一个周一的下午,恰逢当地的“三月三”(清明节),巧合图书馆内,馆长和两位志愿者正在与参观图书馆的当地人,讲解巧合图书馆的特殊性。
在巧合图书馆志愿者的介绍中,图书馆目前承载着两个功能,一是社区教育,针对3-16岁,计划带着孩子看绘本、看图书;二是在图书馆的自习区域内,指导孩子写作业。志愿者们还希望,所有当地的人都能走进图书馆,体验读书的乐趣。
巧合图书馆内的自习区域,可以容纳12位同学使用。
改变正一点点发生,有学生自发去图书馆当志愿者,为学龄前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帮助,有学生放学后来到自习室,把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和绘画作品张贴存放在图书馆内,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享受在这里学习的乐趣。
在图书管里的留言薄中,有读者写道“读书是一种提升我的艺术”。还有的读者留言“不奢望这能改变命运,但起码能成为命运长河里的一颗星星”。
刘曜熙希望,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事物,当他们长大成人走出去读书,“能够更自信一点”。而巧合图书馆里的志愿者们,则希望在图书馆陪伴下成长的孩子,能够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体会文字的美。
在者告小学8岁女孩肖雅雅的期待中,她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再好一点,这样就可以跟爸爸提要求,“能不能再带我去一次儿童水上乐园?”她很享受从滑梯冲下泳池的快乐。
帮助大山的孩子从物质到精神都脱贫需要多长时间?
“十年。”刘曜熙思考后说出这个数字,“十年能够改变这一代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