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27岁的陈韵之看到一则消息,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正在招募志愿者,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音乐疏导和心理援助。陈韵之很快报名,通过了甄选。就在当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正式组建起来,首批有9位志愿者。
音乐康疗团队志愿者陈韵之
陈韵之201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在宁波的公立医院和自闭症援助中心做志愿者,提供音乐治疗服务。她和大多数志愿者一样,平时面对的都是病人,用音乐缓解病人的疼痛、失眠、焦虑问题。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医护人员。
疫情当前,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在一线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重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希望,小组和个体音乐深度放松和心理援助服务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疲劳、释放压力,获取力量重新投入工作。
短短两天接到近20起求助
2月9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首次发布信息: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个体或小组心理援助,每次30分钟到一个小时。短短两天时间,他们就接到近20起来自各方的求助。
志愿者冯卓彦
虽然拥有专业音乐治疗临床经验,但这是陈韵之第一次面对危机干预。从2月4日起,上音音乐治疗专业的老师和特别请来的危机干预一线临床医生,轮番为志愿者们进行紧急培训:危机干预有什么基本技巧?如何倾听?如何疏导?如何进行自我心理支持?
目前团队接到的求助,有的来自医护人员,也有的来自医护人员的家属,以及宅在家里的普通人。陈韵之接到过一位来自河北邯郸的医护人员的求助。对方在当地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工作,虽不是感染科医生,但每天要接诊20-30例病人,还要进行手术,面临感染风险,心理压力很大。
还有一例是在上海独自生活的一个外地女孩。她在春节前刚刚辞职,但因为疫情爆发无法离开上海回到家乡,一个人自我隔离在家,不仅要抵御孤独,还要面临生存的焦虑。
志愿者林沁悦
每次视频连线大约半小时时间,陈韵之会让对方播放自己挑选的音乐,并在她的引导下进行音乐想象和音乐疏导。“最重要的,是在音乐中让对方放松下来,获得安全感,习得快速、有效的自我调节力。”陈韵之说。
每天结束工作之后,志愿者们还会在线上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分享经验。目前,团队接手的还都是个体求助,但陆陆续续已有医疗机构联系他们,为医护人员群体提供小组服务。
为不同人群定制音乐处方
音乐康疗团队项目总监、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唐哲说,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释压力、调节情绪,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可以产生积极作用。“疫情爆发,大家足不出户,音乐可以成为联系彼此的纽带。当言语无法表达时,就让音乐发挥它的作用吧。”
除了线上“一对一”定制的心理援助,上海音乐学院康疗团队还推出“音乐宅急送”,为坚守在一线医护人员、康复中的患者、宅在家中的普通人送上精心挑选的音乐。
首次上线的“抗疫专辑”,包括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埃克里·伯格伦德的《治愈之水竖琴》,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晨报圆舞曲》等作品。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他的学生哥德堡创作的。哥德堡常为一位患有失眠症的伯爵演奏,《哥德堡变奏曲》让伯爵在不眠之夜得到慰藉。
“音乐宅急送”曲目单
唐哲说:“面对焦虑,有的人需要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安心,有的人喜欢有能量的音乐缓解低落,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接到的求助多种多样,后续我们还将推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更加细化的音乐处方,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音乐康疗团队志愿者,马来西亚留学生吴佩芯
上海音乐学院在2009年开设音乐治疗专业。那时正读高二的陈韵之看到这个消息,暗暗下定决心要报考这个专业。她从小学习乐器,又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对我来说,这个专业太适合了”。如今,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志愿者的她,更加坚信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专业。
陈韵之说:“我相信音乐的力量,音乐可以让我们平静,给我们慰藉。求助我们的人,也是相信音乐力量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音乐给他们短暂的放松,建立安全感,给予力量。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此刻有人跟他们站在一起。”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