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市常山县浦口村旗峰山山脚,有一座五里小学。崭新的校园里,有500多名孩子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有点特殊的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了70%左右,还有130余名贫困生。
除了学校,这里的很多孩子没有其他渠道接触艺术。为了让孩子们的童年更有色彩,常山县五里小学的老师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开设了婺剧、国画、传统文化等丰富的艺术课程,他们带着孩子唱歌、跳舞、听戏、做风筝、画钟馗……“即使条件有限,艺术教育也不能缺席!”这些老师们说,这是值得坚守的一件事。
婺剧、国画、做风筝…… 这个学校的艺术课,好丰富上周五,记者来到常山县五里小学。
上午10点左右,樊军建老师的国画班准时开课了。在专门开设的美术教室中,来自二年级3个班的“国画生”们穿上罩衣、拿起毛笔,晕开颜料,认真地在宣纸上挥洒。这天的国画课不设主题,学生们有的画起了家里院子结的丝瓜,有的画了上学路上看到的小狗,有的画了水果店里看到的樱桃,还有的画了校园里盛开的野花……“所有学生都是自己报名参加的,都来自二年级,一共有30人。”樊军建老师告诉记者,他原来读的专业就是美术,有一定的国画功底,从这个学期开始,他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了国画班,每周2节课。除了教一些基本的水墨技法和国画理念,他还会带学生欣赏一些名画,了解国画的历史,甚至计划带他们去现场写真。“我打算在下个学期扩大班级,招收更多的学生学国画。”
午间,婺剧排练时间到了。参加婺剧表演的孩子们来到排练厅,和老师一起练站姿、走台步。从周一到周五,他们每天都会在中午集中排练40分钟,这也是这群孩子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光。四(1)班的郑思远说,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只回家几次,妈妈也很忙。只有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时,她才感觉没有那么寂寞,尤其是和婺剧表演的同学们一起排练婺剧,每天进步一点点,更是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除了国画、婺剧,记者了解到,常山县五里小学还为学生们开设了一系列传统文化艺术课。这些课程因时制宜——在清明节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做风筝、鉴赏《清明上河图》;端午节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一起画钟馗、认识“五毒”和“五黄”;中秋节的时候,又一起做月饼、用黏土拓印模具……负责老师徐梦园说,现在,像这样的传统文化拓展课,每周都有1次。
即使条件有限,艺术教育也不能缺席 老师们说,要让孩子的童年有色彩在一所乡村学校开展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常山县五里小学的做法,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和点赞。
“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周边的集镇、乡村,其中,有70%的孩子一方或双方家长都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另外,学校内还有130余名的贫困生。”常山县五里小学校长刘小军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除了在学校,很少能接触到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校附近也没有任何艺术培训机构,想要像一些城里孩子一样从小上兴趣班、艺术班,对这些留守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几年前开始,常山县五里小学尝试将婺剧、武术引入日常教学,为这些孩子补上这方面的空白。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武术课停了,但学校决定增加国画、传统文化等艺术课程,进一步扩大艺术课的门类,增加艺术课课时。
在增加艺术课的过程中,学校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师资紧张、经费不足等,但老师们都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了。为了节省宣纸,教国画的樊军建老师买来整卷的宣纸,自己动手裁剪,每次上课前,裁纸就要花费1个多小时的时间。徐梦园老师也经常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
“在我看来,艺术课与主课并不冲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艺术课可以为他们缓解压力、疏导心理问题,并且给他们打开通往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这也是孩子们的美育。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我认为即使条件有限,在小学阶段,美育也绝不能缺席。”刘小军说,在接下来,常山县五里小学还将探索更科学、更丰富的艺术类课程,希望这些艺术课,可以让留守在家的孩子们有一个更多彩的童年。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CMU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方舟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