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术发布 > 正文

乡土音乐进高校:任重而道远

编辑:csm351
2021-08-16来源:音乐周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中提到要“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具体到高校为“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音乐在高校的发展也再次走进大众的学术视野。
  截至文章撰写,在“中国知网”检索篇名含有“乡土音乐”的文章仅有262篇,而篇名含有“乡土音乐”“高校”的文章仅16篇,占比为6.1%。在为数不多的文献中,真正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只有《巢湖流域乡土音乐的高校传承模式探索》一篇,可见学界对于“乡土音乐进高校”命题的研究很少。理论来自于实践,以此反观,乡土音乐融入高等教育的进程也是相对缓慢的。而这也必将影响到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落地与实施。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根据“纲要”要求,高校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着力点为:授课主体方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对象方面——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授课过程方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鼓励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读本。
  在教育部“纲要”实施4年成果有所积累的基础之上,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5号)的精神,2018年11月,教育部认定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等55个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涵盖23个省、市,与音乐直接相关的传承项目包括中央音乐学院申报的“中国民族音乐”、复旦大学申报的“吴越踏歌”、东南大学申报的“古琴”、苏州大学申报的“江南丝竹”、泉州师范学院申报的“南音”、山东大学申报的“雅乐”、兰州大学申报的“西北‘花儿’”,占比约12.7%;2019年,教育部认定第二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共25处,涵盖18个省、市,与音乐直接相关的传承项目仅有贵州民族大学申报的“侗族大歌”、西安外事学院申报的“古琴”,占比8%;2020年,教育部认定第三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共26处,涵盖20个省、市,与音乐直接相关的传承项目仅有内蒙古艺术学院申报的“蒙古族传统音乐”、榆林学院申报的“陕北秧歌”、兰州城市学院申报的“西部民歌”三项,占比11.5%。与音乐直接相关的传承项目占2018年至2020年总量的11.3%,涉及省份为:北京(1)、上海(1)、江苏(2)、福建(1)、山东(1)、贵州(1)、内蒙古(1)、陕西(2)、甘肃(2)。虽然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提到“利用基地建设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辐射带动当地3所左右的中小学校和1个社区,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但就目前立项总量与覆盖区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乡土音乐进高校”的路径应该站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图景下考量,单纯学唱一首民歌、演奏一首民间器乐作品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乡土音乐学习则能将传统音乐本身蕴含的优秀文化质素提炼出来,既能在追溯中增长民族自信心,又能在演绎下提升人文情操,也就是所谓“让传统活在当下、服务当下”。“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之于“乡土音乐进高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此外,“乡土音乐进高校”应作两点论——即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及面向其他文、理、工科学生的通识课程。乡土音乐融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建设主要围绕音乐理论与音乐表演两个维度铺展开来,作为基础理论科目的“视唱练耳”是最便宜融入乡土音乐的科目。当前“视唱练耳”的教材常以西方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民族音乐所占比重较少,而具体到所在地域的民间音乐——即乡土音乐的部分则更是寥若星辰。我身边有大量本科生对求学所在地的音乐风格把握不清,直至毕业连两三首乡土音乐旋律都不能哼唱出来,关键是还不以为然,实在令人叹息。由此,编撰辅助教材便成为了当下乡土音乐走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途径。除了编写教材,音乐表演专业在授课环节还要增加对乡土音乐作品产生背景的介绍、对审美情趣的引导、对人文精神的挖掘,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聘请民间艺人出任客座教授或者组织学生深入民间开展田野工作,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培养双重音乐感知能力,让乡土音乐学习成为贴近地域文化、传承历史脉细的重要抓手。
  乡土音乐融入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建设则应该以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近乡土文化、感知地域特色、欣赏不同风格的声音美,并在对美的感知中陶冶身心。教师也要善于筛选、挖掘乡土音乐中具有重要教育、感化意义的作品,结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将每一堂课努力打造为寓教于乐的优秀案例。
  乡土音乐需要传承,这种传承应该在演唱(奏)实践去绵延,而非博物馆式的贮藏——音乐要化作声响基因牢牢扎根在记忆深处,并成为自身审美旨趣的一部分,如此,传统才能如河奔流而不断涸。拙文《地域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若干思考》中提到:“传统音乐进课堂是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法,但要明晰进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不能采取单纯复制,盲目开课的方式,要有顶层设计理念,系统化地授课配伍模式,还要做好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尽可能扩大传统音乐的受众群体。”这段话放在此处作为“乡土音乐进高校”的参考也是恰当的。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