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音乐教育地方特色,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
- 编辑:csm351
2021-12-23来源:丽水发布
浙西南民间音乐融入丽水地方高校钢琴教学的具体措施丽水学院音乐学专业一直坚持以“民族特色,地方情怀”为指导,率先对浙西南民间音乐融入钢琴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使浙西南民间音乐在钢琴课程中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也丰富了地方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模式。
当前,丽水学院作为丽水市唯一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积极打造音乐教育的地方特色,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整理,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比如将地方戏曲融入到声乐演唱中,将畲族舞蹈融入到舞蹈课堂中等等,但是将区域民间音乐元素与钢琴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具有传统民族气息的浙西南民间音乐融入地方高校的钢琴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钢琴教师在钢琴课堂中融入浙西南民间音乐的意识笔者作为地方高校的一名钢琴教育者,深知其中的责任重大。因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接受钢琴教育的学生,所以钢琴教师迫切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对浙西南民间音乐的学习。
在教学中,首先可以请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和老艺人们走进高校课堂,为师生进行民间音乐表演,讲授音乐知识,充分展示浙西南民间音乐的魅力,让广大师生可以近距离欣赏和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以组织高校教师走出校园,实地开展采风调研活动,参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活动,在具有地方音乐特色的区域了解风土人情,对民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民间音乐知识素养,增强钢琴教师对区域民间音乐融入地方高校钢琴教学的意识。
借助浙西南民间音乐丰富资源,积极出版具有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钢琴教材浙西南民间音乐品种多样,内容丰富,而带有浙西南民间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则是凤毛麟角,无疑是丽水高校钢琴教学内容方面的一个缺陷。
因此,充分调动地方高校音乐院系的师资力量,将收集整理的浙西南民间音乐,比如畲族民歌、松阳月宫调、云和沙铺山歌、松阳高腔、遂昌十番锣鼓等等进行改编创作,使之成为适合地方高校钢琴教学的钢琴作品。积极建议地方文化部门举办浙西南民间音乐改编钢琴作品的比赛,鼓励高校及社会音乐工作者们积极参与,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地方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丽水地方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
畲族往往以歌代言,能言便能歌,畲族民歌内容极为丰富。由于受到居住地和语言的影响,畲族民歌不像平原地区的民歌那样舒缓,畲族民歌在演唱时基本上是一字一音的乐句形式。浙江省畲族民歌按主要流传地可以分为景宁调、丽水调、平阳调、泰顺调、文成调、龙泉调等六种曲调。
各个调试在旋法上都有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六度音程,纯五度音程和小七度音程的大跳上。这种音程大跳的形式也是畲族人民豁达淳朴的性格在音乐上的一种体现具有这种旋法特征的畲族民歌如果改编成钢琴作品,首先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视频展示畲族人民的原生态演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再进行示范弹奏,循序渐进,再引导学生模仿,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这种音程大跳的练习,训练了钢琴演奏的技巧,使学习钢琴的过程不拘一格。松阳古乐《月宫调》为松阳古市(曾一度为县治)一带流传了千年的道教音乐体系中的一支乐曲,属民族民间器乐曲中的丝竹锣鼓乐之品种[1]。其音乐清新脱俗,古朴典雅,听者仿佛置身于月宫之中,见仙女在翩翩起舞。曲子的主要伴奏乐器有笛子、丝弦、鼓、锣、板等。
《月宫调》有一段体构成全曲,主曲体反复变化,或压缩或补充,音乐层次丰富,以级进旋法为主,五声徵调式,乐句的落音基本都在主音和属音之间交替,这也是松阳道教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云和沙铺山歌源于云和民间“做功德”的习俗,是亲人为亡者超度而举行的一种传统祭祀仪式。它唱腔优美,内容丰富,是流传于瓯江流域的汉族民歌,演唱时用云和沙铺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多在田间劳作时演唱。
由于受环境和语言影响,沙铺山歌大多采用四声音阶,旋律平稳、流畅,以二度、三度音程为主,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极少,调式上大多采用徵调式,乐句终止多在徵音上松阳高腔被有关专家称为音乐“活化石”,可见其历史悠久。
据专家考证,它是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到松阳后,融合了当地的方言传唱而起,结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尤其是道教音乐的曲调及其音乐形式。松阳高腔的唱腔属五声音阶,以羽调式为主,切分节奏较多,节拍分为散拍和1/4拍两种,音域较宽,独特的帮腔、甩腔、衬腔等体现出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庆元二都戏发源于庆元县左溪镇黄岗村,也就是古称“二都”的左溪、荷地、合湖一带,故有“二都戏”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