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正在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涉及传统文化进校园、促进中小学戏剧教育、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加强实践锻炼等,他在多年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加强传统文化进校园加深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好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冯远征认为,“在大中小学校园内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抓住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心中。”
为此,他建议结合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特点,制定分级教学计划,开设涵盖传统礼仪、习俗、书法、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并确保传统文化课程占有一定学时。同时,可开展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文化社团,举办传统文化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可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固有的语文课、历史课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课有机结合,注重在文化课、艺术课的教学中嵌入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冯远征还建议,可以多邀请文化社团专家学者、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举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和现场展示,还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实地探访文化遗址、历史人物故居,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历史文化,通过生动的实践体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多措并举保障中小学戏剧教育课程建设
教育部于2019年初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的修订工作,戏剧作为艺术课程的一部分,正式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冯远征对此十分关注。
“将戏剧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开展中小学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冯远征表示,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中小学课程建设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没有能够引导戏剧教育发展的相应组织,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他建议,建立具有引领学科发展的教育学会,引导中小学戏剧课程的学科建设;应加强戏剧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戏剧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出台促进戏剧教师培养的方案,由育人院校对口为中小学培养专业戏剧教师,确保对口专业就业率;可将“戏剧教育系”纳入师范类专业管理,学生享受师范生减免学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为中小学校设置戏剧教师专业岗位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完善中小学戏剧教师的队伍;开展国家层面的中小学戏剧展演活动,为中小学戏剧教育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并鼓励适合中小学生表演的戏剧作品的创作,形成戏剧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加强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对艺术类专业院校而言,特别是表演、导演等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有深厚的创作实践。“目前,这一类师资队伍与艺术业务一线存在断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冯远征发现,在当前艺术类院校从事导演、表演等学科教学的老师,多是大学毕业留校读研、读博后当讲师、当教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创作实践的经历,或者此类经验较少,对于表演、导演专业而言,舞台实践是重中之重,没有在实践中收获过创作感悟的教师,很难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艺术创作的指导,更无法从创作实际出发,引领学生理解剧本、分析角色,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与对手演员沟通,如何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积累等等,可以说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将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冯远征建议,艺术院校可与地方院团形成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为在校教师搭建实践锻炼平台,让导演老师进剧组,表演老师上舞台,深入了解艺术创作规律与流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将教师参与艺术实践的时间、内容、标准进行行业规范,保证每位教师每五年应至少有6到8个月的时间能够在艺术生产一线实践,参与实践的质量将与考核等制度挂钩,确保执行到位。
“今年带来的这几个提案,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希望能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价值方向,坚定树立文化自信。”冯远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