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布谷!不停地唱,歌声穿过田野和村庄……”9月27日下午4点左右,在郓城县张鲁集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室里响着欢快的歌声,孩子们边唱边摆动身体,老师程英豪弹着钢琴,开心而投入。
9月27日,程英豪和孩子们在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
“现在孩子们上课幸福多了。”下课了,孩子们鸟一样飞出教室,程英豪笑着说,“我刚来上班时,学校只有一架电子琴,我抱着挨个教室上课;现在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有钢琴、鼓、号、笛等10多种120多件乐器。”
张鲁集镇在郓城县西北角,位于黄河滩区,距离县城有二三十公里,属于经济欠发达乡镇。镇中心小学覆盖镇驻地周边五六个村,现在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0多人。
2011年,23岁的程英豪来报到时,学校门口的南北主路还是土路。
“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有水,有泥,有坑,我捡着走,还是把鞋弄脏了,好像穿的还是白球鞋。”程英豪回忆,那时候,老师办公、孩子们上课都在小平房里,课桌椅也挺旧,还有地方因为坏了绑着铁丝。学校30多个老师,大部分在40岁以上,30岁下的青年人只有两三个。
“说实在的,有点失望。”虽然程英豪也是在农村长大,家就在邻镇玉皇庙,但大学4年在城市,又学音乐,他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程英豪是学校第一位音乐专任教师,为此,学校专门买了一架电子琴。程英豪抱着这架琴,挨个教室去上课。
9月27日,程英豪在乐器储藏室给记者介绍学校最早的这架电子琴。
孩子们看到电子琴很兴奋,上课也很活跃,甚至下课还缀在程英豪身后,跟他到下一个教室。程英豪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家就在这里,我有责任,也有义务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他决心把根扎下来,在一个人担任全校18个班音乐老师的同时,他还管起学校档案、固定资产等工作,“那时候,学校青年人少,会电脑的人也少。”
2014年,学校的三排小平房扒了,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2015年,孩子们搬到楼上上课,学校大门口的南北主路也变成了六七米宽的水泥路。
2016年,又一位音乐老师王均佩到任,程英豪结束了一个人上全校音乐课的历史,音乐课也从一周一节变为两节,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2017-2018年,随着国家及全省教育“全面改薄”的推进,学校建起综合楼,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一应俱全,教室里都安上了多媒体设备,孩子们上课也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先后配备了钢琴、鼓、号等10多种120多件乐器。孩子们上音乐课终于不再受教室桌椅的束缚,可以边听、边唱、边跳、边看视频……
学校不断有青年教师加入,音乐、美术、舞蹈、手工、硬笔书法等各类兴趣班慢慢都开了起来。孩子们的学校生活越来越丰富,有各种机会走出校门,和来自县城及全县20个乡镇、近30支队伍同台竞技。自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县古诗文诵读大赛先进单位、课本剧展演一等奖、鼓号操比赛金号奖等三项大奖。
2019年,张鲁集镇中心小学组队参加全县的鼓号操比赛。
在近30支队伍中,张鲁集镇中心小学获得第一名,被授予金号奖。
学校发生着巨变,程英豪也由毛头小伙子变得越来越成熟老练。2018年3月,在担任音乐老师的同时,他被聘任为校长。他身边的同事,也越来越年轻;为了把青年人留在乡村,政府出资建了教师家属院、购买了周转房。“我刚来时,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四十二三岁,现在,全校32名教师平均年龄才36岁。”程英豪高兴地说。
10年下来,程英豪扎根乡村教育的同时,也把小家安到了老家。“我和媳妇、两个孩子就在农村老家住,离学校只有10多里地。”程英豪说,“每天上班开车带着孩子,一路沿着黄河滩,边说笑边看风景。”
张鲁集镇中心小学的变化,只是郓城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郓城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郓城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介绍,近10年来,全县改善乡镇及村学校、幼儿园基础设施、建教师周转房等累计投入27.16亿元,派到乡镇及乡村小学青年教师2617人,其中音体美等专任教师650人,优化了乡村教师年龄结构,满足了乡村孩子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