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苏区时期出现的《工农革命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日战争时期的《东方红》《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后的《歌唱祖国》《领航》等等。这些红色旋律串起了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筚路蓝缕的奋斗史,镌刻了时代印记,展现了时代风采,是弘扬中国精神、激荡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当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育人价值,注重把红色音乐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高校育人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命。红色音乐文化兼具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思想内涵,本身就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它将音乐作品与革命人物、革命事迹相结合,使抽象的革命理论能够转化为百姓日常生活表达,并生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理想、对信念的追求。在高校教学育人中,将红色音乐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使学生从感性层面感受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人格风范,从理性层面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增强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引导学生涵养爱国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音乐文化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感,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是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引领时代进步的宝贵资源。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更直观、更全面、更生动的形式去学习和了解那些峥嵘岁月史,让爱国主义根植于学生内心,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在历史与音乐的双向互动中涵养爱国情怀。
助力学生提升审美水平。《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新时代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关注美育的意义和方法,对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红色音乐文化直观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追求,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同时,红色音乐文化形式多样、来源广泛,既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也有借鉴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说是多种优秀文化相互融合的成果,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在美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高校红色音乐文化教学,可以带领学生领略音乐的美丽,引导学生树立美学观念、培养高尚情操、升华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当前,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当将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红色音乐文化的育人作用。具体而言,需要从“教、学、演、创、研”五个维度上下功夫。
在“教”上,高校应当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遵循“学为中心、教为主导”的培养理念,形成红色音乐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的育人特色,比如通过开发以红色音乐文化为背景的教材教案、视听资料等,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立体的认识,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在“学”上,实施“教学相长”的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沟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潜能,让学生们在学习红色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其中蕴含的力量,并自觉将革命先辈可贵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意志品质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内生动力。在“演”上,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演出,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举办校际红色音乐社团交流、校际红色音乐比赛等活动,带领学生演绎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的魅力,体验红色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创”上,鼓励学生创作各类与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作品,将课堂上学到的红色音乐文化知识呈现出来,使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研”上,鼓励学生深入探索红色音乐文化及其背后蕴藏的价值,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学术论文,在推动红色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同时,实现相关研究的创新和超越。
(麻峰,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