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四川教师风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示四川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四川教育发布”特开设教师节专栏——“致敬40年·四川教师风采”系列报道,讲述四川教师育人故事,让“尊师”成为风尚,让“重教”温暖每位老师,激发全省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省建设。今天跟川川一起了解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郑文雅老师——
人物简介
郑文雅,出生于1937年,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退休教师。他于1955年参加小学教育工作,1981年开始在龙江路小学实践音乐“快乐教学法”,将“器乐教学”引入课堂,先后获评原成都市东城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特级教师等多项荣誉。
自学成才走上音乐教育之路
郑文雅出生于抗战年间。他的父亲是当时法国驻成都领事馆的秘书,虽然幼时家庭条件不错,但在父辈的大家庭里,男孩学习音乐是非常不被看好的。对于少年的郑文雅来说,音乐几乎是无法宣之于口的热爱,所以郑文雅无比珍惜每一次接触、学习音乐的机会。
初中时,他跟着一位来自西北的音乐老师,学会了第一支舞曲;进入师范学校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口琴、笛子;跟着街头艺人学习拉二胡,跟着戏班老师傅学柳琴、扬琴……
“那时候,我可以一人同时使用3种乐器,还可以自己拉自己唱自己跳,绝对不能一天不唱歌不搞乐器。”郑文雅记得,年轻时的自己对音乐近乎痴迷,晚上做梦都在练习乐器。幸而,十万分的热爱和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最终让郑文雅成长为了一个乐器、舞蹈样样精通,集百家之所长的“音乐鬼才”。
走上教师岗位以后,郑文雅并未就此懈怠,反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用心努力地去钻研音乐。为此,他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新华书店自学音乐知识或者到少年宫教学生。在郑文雅看来,知识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尤其是老师,更要不断提升自己,“比如五线谱的升降号,为啥在前面加一个升号时就是G调,为啥再加个升号又是D大调,这些知识虽然平常用不上,但都要弄懂弄清楚。如果你不懂,就无法提升自己的水平。”
将“器乐教学”引入课堂
1980年,郑文雅在音乐教育方面小有名气后,被调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在这里,他获得了大展拳脚的好机会。1981年,在成都市教育局的领导下,龙江路小学率先开始了“恢复六年制试点”。学校决定借此机会,开始一场以“乐学”为核心的教育改革。
为了吸引学生,郑文雅在当年秋天的开学典礼上用小号吹奏了一首《少先队队歌》。而小号独奏只是序曲,郑文雅真正的目的是让“器乐进课堂”,让音乐教育在龙小“全面开花”。
很快,在郑文雅的组织下,一支由两把二胡、一个木鱼、一把电吉他组成的学生民乐队就成立了,并参与了当时的成都市“蓉城之秋”音乐会演出,成为了演出队伍中唯一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乐队。
就这样,郑文雅开始了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法”实践,将“器乐教学”引入课堂。他不仅让学生们学习黑管、小号、竖笛等器乐的演奏,还时常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名家乐曲、练习视唱视奏,甚至鼓励孩子大胆创作,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不仅如此,郑文雅还非常擅长发掘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曾经有一次他在少年宫办事时,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人恳求他听听自己小孩拉琴,“小孩看上去很普通,但当他肩头的小提琴发出第一个音符时,我就明白这是个小提琴奇才。”在郑文雅的悉心指导下,这个小孩毕业后走上了专业音乐家的道路。
如今,年过八旬的郑文雅虽然早已离开教学一线,但他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始终如初。他不仅时常受邀回学校给青年教师传经送宝,而且继续在社区里发挥余热,指导退休老人学习乐器、组织乐团演出。
来源:川观新闻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