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背景:
中国经济增长全面进入放缓周期、疫情防控常态化、新生人口急剧下滑、老百姓消费结构升级、互联网生态流量重构、各行各业政策推陈出新、国际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暗流涌动,大危机之中,正在酝酿下一个新时代的新机遇。
随着新一代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受教育人群仍将保持上升势头,为中国音乐教育行业提供土壤。
在中国整个音乐教育行业发展历程,从线上教育的萌芽与成熟、细分市场的出现到行业格局的变化,科技进步在各个阶段均提供了重大推动力。《琴行经营报》认为,中国音乐教育行业正朝着数据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还可能开发出更多需求和新赛道,线上线下有望进一步融合。
问:中国音乐艺术教育行业是悲观还是乐观?
《琴行经营报》:老百姓能够幸福安康,就是最好的制度。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未来只会越来越好。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后,最受益的应该是非学科类的素质教育,而且教育部都有颁发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文件。之所以,素质教育科目最近2年备受牵连,是因为大家同属校外培训机构。由于双减政策降临非常突然,而且执行起来雷厉风行,并不像过去那样雷声大雨点小。高强度执行之后,许多机构直接暴雷,负面层出不穷。所以,整个K12校外培训机构都是受牵连的。
但是,排雷之后,后面受益的,依然会是非学科类素质教育,大家其实可以看看工商注册的数据,这2年,校外培训类,增长最多的都是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
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快与慢,高与低,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其次才是市场需求。当下,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经济结构在转型,但是仍有非常强劲的增长韧性。对于中国音乐艺术教育行业,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乐观,因为我国中产收入阶级依然十分薄弱,还在爬坡,未来中产阶级家庭,才是音乐艺术教育需求主力军。
问:疫情反反复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动辄都是优先暂停,还有必要继续吗?
《琴行经营报》:疫情属于天灾,全国经济是一盘棋,各行各业都很受影响,并非只有教培业。国家从尊重生命优先的角度考虑,符合民意,坚决执行才是王道。所以,在此政策之下,无论哪个行业,都在顺势而为,各自在寻找新的应对之法。
那么,咱们琴行机构如何应对呢?这几年,我们也调研、采访了很多做的好的琴行机构,他们陆续推出了比较完整的线上教学服务体系,积极培养琴童线上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耐心教育家长接受线上教学的方法,虽然不能保证100%达到线下的学习效果,但是能做到50%以上也很不错,毕竟也不是长期线下暂停。
据了解,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当下,已经有不少音乐艺术教育机构推出了互联网+概念的音乐艺术体验中心,效果也很不错,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这种模式,未来会成为庞大的新兴市场。但是,很多中老年类型的琴行机构和老师,依然会很难适应这种改变,所以,时代会淘汰不思进取的落后的企业,当然,也不是它们没有做好自己。
问:现在每个省,围绕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比如注册资金、监管账户、场地面积、从业资质等,会不会打压这个行业的发展?
《琴行经营报》:其实,无论哪个行业,都会从大乱走向大治,监管只会让一个行业越来越健康,负面减少,才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围绕大家关心的几个点来说说:
第1个:有注册资金的要求,这点,在过去,注册一个企业,都是有起步注册资金要求的,而且都要验实收。但是不代表,不可以使用。创业有资金门槛,其实越高,更有利于真正想干的人,坚持下来,耐心做。
第2个:面积要求,有些省份动辄要求300平起,采取一刀切,确实有些过,因为器乐培训科目与舞蹈、体育等还是有很大差异,有一定的特殊性,非刚需,1对1为多,150平起会更符合市场。不然,场租成本过高,最后还是家长买单。
第3个:预收学费监管。这个要求,其实并不过分,相反,更有利于这个行业发展。道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因为预收学费是负债,容易被挪用。其他行业,交易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4个:办证办照问题。如果以上问题得以落实,相关职能部门把办证办照流程简化,各种材料要求不人为设置门槛,其实,这些并不是拦路虎。真正想做好音乐艺术教育的人,其实也更希望有门槛,大家最后都靠真本事,靠经营能力做好机构。
问:琴行机构的发展,未来出路在哪里?
《琴行经营报》:琴行业这几年受伤其实很深很深,但是,从业者很难发觉,因为至少在2018年之前,大家享受到了时代和人口增长的红利,1胎,2胎的生育高峰,都被大家碰上了,所以开个琴行机构,只要选址不太差,都还能活的有滋有味。但是2019年之后,大家会发现特别难,最受伤的就是,效仿其他培训科目,加入超低价招生,打折充课。
说句不好听点,这类招生营销,价格只有更低的模式,就是器乐培训机构的致命毒药。在前几年,看到很多琴行机构中毒后,还要站在视频面前为他们背书,真的是爱莫能助。虽然能一次性收个几十万的现金流,但是放到整个服务周期来消耗,那就是在借钱,而且还要被这些招生公司收走15%以上的服务费,但是一个培训型琴行一年的毛利润也才这个数。
绝对不能干低价的深层原因,其实很简单,器乐培训成本远高于其他科目,叠加绝对的非刚需,生源有天花板。
在这里,说几句肺腑之言,对于还想从事琴行业的创业者,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努力卖乐器,学琴要在你机构买琴
2、认真研究器乐教学,做好线上线下互补
3、器乐培训定价,不要做低价,做,只有死路一条
4、不要扎堆开在喜欢打价格战的培训机构区域,远离它们,只选择开在高端社区
5、在一线城市专注做精做专,不要超过2个科目;三四五线城市可以选择开综合科目
问:能否详细说说一二线城市的琴行和三四线城市的琴行,各自发展路线?
《琴行经营报》:根据市场调研,我们始终相信一个数据,那就是,如果你在1、2线城市做器乐培训,要坚决专注做精而美,只做中高端,不要追求大而全,低而乱。很多琴行创业者,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要做到,要求非常非常高(选址、装修设计、定价、招生活动、家校服务等)。但是如果不这样做,等着它们的只有亏钱。
对于3、4线城市,需求相对降低,多科目的综合体,会比较吃香。综合多科目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定价中等,后面多做些大型展演活动,更容易造势形成影响力,招生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对于器乐培训机构,有个良心建议,就是一定不要把器乐培训和其他低端价格的科目混着开,虽然低价能够帮你引流一些生源进来,但是进来的,也主要是低端需求的客户,交叉转换是很难的,而且还会拉低器乐培训的档次,无法形成合力。
对于中国器乐培训机构的发展,《琴行经营报》总结了一套通俗易懂的16节课,就是开琴行的16大命门,这些命门看似非常简单,但是违背的很多,所以很难做到盈利,做的很辛苦。
问:对新老琴行创业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琴行经营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政策不会得到根本扭转的前提下,对于一些大琴行,建议趁机瘦身,砍掉非核心科目,砍掉不盈利的校区,缩小面积,缩减开支,研究线上教学服务体系和乐器销售。对于新进来的琴行创业者,建议努力招生,亲自上阵,节约成本,多学习,多出去走走看看同行,锻炼自己,等待时机。
最后,苦口婆心再说几句,根据本报抽样调查统计,中国的器乐培训机构60%以上,其实是亏损的,盈利机构不到20%。抛开受疫情影响,背后真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选址出问题、定价出问题、懒于招生、不做乐器销售、课消过慢、薪酬乱设计。如果你深陷于这些问题,而又没办法解决,建议早点清盘,不然窟窿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