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在音乐节的数量上,五一小长假期间出现了42场音乐节演出,甚至超出了疫情前的同期水平,可谓“大面积混乱”。
2023年上半年,音乐节市场陷入白热化竞争,尽管行业里原有的高质量品牌遭遇到来自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但行业依然集中在低水平竞争阶段,坚持做精品的IP受到的影响不大。
在音乐节的类型上,摇滚、说唱、民谣、流行、爵士、电子齐上阵,其中风格融合类的综合音乐节占大多数。而说唱作为近年来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垂类音乐,有多场说唱音乐节在今年五一落地,rapper也深受各大音乐节的欢迎。
在艺人阵容上,头部艺人高度雷同的问题依然难解,音乐节热门人选的行业地位难以被新人撼动,音乐节主办方依然唯“流量思维”。但也有音乐节在阵容之外,更加注重造“节日盛会”的氛围,缔造音乐生活方式。
2021年开始,音乐节票价随热度不断上涨正在成为普遍趋势,业内对于究竟“要不要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存在巨大的争议,十多年来,主办方小心翼翼一直不敢涨价,疫情三年又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报批人数的限制和制作成本的上升让“演出刺客”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音乐行业应少打情怀牌,无一例外所有音乐节都是商业音乐节。无论选择走免费路线、低价路线、中端路线还是高价路线,每一家主办方基于自己的成本考量、定价策略和用户画像打造的音乐节,都有各自的定价策略和合理性。正如餐饮行业的“良性内卷”一样,市场应百花齐、自由竞争、优胜劣汰。
从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主办方正朝着多元化发展。除了摩登天空、迷笛音乐、街声、太合音乐、晓峰音乐社等音乐公司,还有如放学嗨和满堂文娱等一些后起之秀,越来越多文旅地区的政府部门、演艺集团和地方承办方也加入到投资和制作音乐节的阵容中,文旅性质的音乐节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地方刺激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助力地方经济消费复苏。
今年大量非专业主办方出现在市场,过多低水平入局者对音乐节市场及用户心智在短期内造成了不良影响和破坏,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大。疫情之前,音乐节品牌的年消失率一直保持在“半壁江山”,在当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音乐节IP自然会在竞争中胜出,反之将会被市场和时间淘汰。
在消费者体验上,超额售票、黄牛横行、票务系统漏洞、音响设备、交通问题等体验在各方面影响了消费者们对音乐节的感受。但今年高质量音乐节品牌的制作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提升,比如草莓音乐节、简单生活节、咪豆音乐节等,新创立的音乐节品牌里也有很明显的高质量品牌,比如元气森林和满堂音乐节在艺人阵容和舞台制作上的投入也有亮点。
上半年音乐节行业处于回血期,下半年音乐节将进一步考验IP的运营能力和市场号召力,当下的竞争是过去三年积压的反弹以及各地政府迫切拉动消费和助推文旅的红利所带来的繁荣,这波红利还会持续到2024年。
今年五一期间,“日行三万步特种兵式旅行”、“进淄赶烤”、“五一冷门旅游地”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堪称历史上最火爆的五一黄金周假期。
小鹿角智库统计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一共有包括烟台迷笛音乐节、北京草莓音乐节、上海草莓音乐节、仙人掌音乐节等多达42场音乐节落地,开启2023年全面复苏后的五一狂欢假期。在北京,草莓音乐节、无限音乐节、奥森音乐节、黑户庄音乐节和INTRO电子音乐节齐上阵,共同为北京市民带来放松的音乐活动的同时,也掀起了北京音乐节竞争的第一波“内卷”。
在音乐节的类型分布上,五一假期里百花齐放,有专注摇滚乐的黄渤海迷笛音乐节、专注说唱的AYO和YOLO、以及爵士音乐节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细分风格齐上阵,满足不同圈层乐迷的需求。当然,大部分音乐节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音乐风格,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等都融合了摇滚、民谣、流行、说唱等,走的是多元化审美路线。
2023年五一期间,音乐节俨然成为众多头部乐队和音乐人的大型“组队巡演”现场,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
这是由于现在的音乐节缺少对乐迷内心的驱动力,比如每年一个音乐节花费9个月左右筹备和营销,让乐迷对这个音乐节有很深的归属感,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音乐节的阵容是临时定,很多音乐节到了一个月开票的时候还没有确定下来。
从现实角度来看,在今年上半年大混战结束之后,专业主办方慢慢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进一步打磨提升音乐节IP的个性化审美。小鹿角智库注意到,现在一些音乐节正在努力打破阵容同质化上的瓶颈。五一期间,北京的音乐节竞争和国内大环境相似,但相较而言,北京草莓的艺人质量就很好,更有完整的音乐性,内容企划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从独立音乐多元审美的角度来看,在草莓音乐节,五条人&CarsickCars、马頔feat.神秘嘉宾、美好药店、声音碎片、神秘嘉宾、超级市场、尧十三、NovaHeart、曹方、文雀、刘柏辛、梅卡德尔&6501乐队、神秘嘉宾&阿肆、神秘嘉宾&阿弗娄、木推瓜、野外合作社、法兹、周凤岭、海皮威尔等带来独立音乐的多元审美和放松Chill的生活方式。
从摇滚音乐和重型舞台的表现力来看,在烟台迷笛音乐节,布衣、脆莓、钢心、灰色拳头、假假條、Joyside、北纬30度、CarsickCars、刺猬、崔健、丢莱卡、落地不见、脑浊、闪星、声音玩具、TheVerse、甜蜜暴燥、王喂马、温和治疗、谢天笑&OKKING、旋转保龄等一起带来独属于摇滚乐世界的狂欢与奔放。
从说唱音乐节的角度来看,五一档竞争激烈,不仅有满堂音乐节、江小白YOLO青年文化节、郑州AYO!音乐节,还有春城嘻哈音乐节和侧重于说唱潮流路线的元气森林音乐节。在南京,满堂音乐节和咪豆音乐节因为风格定位的不同,虽然在同一区域举办,但依然没有出现互相挤占票房的情况。
在电子音乐方面,INTRO电子音乐节回归北京,带来结合了电子音乐和科技的结合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一度的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在五一如期而至,这是扎根于爵士音乐的音乐节IP,演出阵容集合了当下最优秀的爵士乐手,如83岁世界吉他巨匠Ralph Towner、格莱美贝司大师Richard Bona和当红吉他演奏家肖骏等,更有Chill到骨子里大草坪、高大上的室内音乐会和打破边界的街头音乐。显然,只有在上海这样一座集合了雅致和潮流的城市,爵士乐音乐节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在流行音乐方面,海潮宇宙音乐节请到了孙燕姿,这是疫情后孙燕姿第一次到内地演出。在差异化阵容上,咪豆音乐节还拿到了鱼丁糸大陆回归首唱,两天时间里可以分别看到吴青峰和鱼丁糸,咪豆音乐节还邀请了包括“Deca joins、八三夭、落日飞车和康士坦变化球”等在内的众多台湾地区独立乐队演出。
总的来说,五一期间竞争最激烈的类型还是大型多元流行音乐节,滚哈流行偶像独立齐上阵,拼的是大牌艺人和流量明星带来的票房号召力,“造节”能力整体偏弱。
在音乐节赞助方面,7场音乐节拿到了总冠名或者舞台冠名,啤酒行业成为音乐节当仁不让的金主。北京草莓音乐节由燕京啤酒联合呈现,济南麦田音乐节有青岛啤酒纯生的冠名,郑州AYO!音乐节有哈尔滨啤酒的冠名。
今年北京草莓音乐节除了有燕京啤酒的总冠名,艺术空间、PRO区都有单独的冠名商,另外还有8个合作品牌,拿下了三星、美团、美的等的赞助,大大小小的品牌们已经在演出领域抢占一席之地。在上海草莓,合作品牌跨行业度更为丰富,有LOEWE罗意威、美团酒店、小鲜语,官方酒水站冠名有青岛啤酒,饮品站冠名有茶百道,其他合作品牌还有Biotherm碧欧泉、口味王、一汽奥迪、百奇、哈啰顺风车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草莓的总冠名是长福宫,深圳草莓的总冠名是京东健康。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酒水企业开始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举办啤酒文化节等互动形式。例如作为头部啤酒品牌,燕京已经成功举办了31届啤酒文化节,作为被年轻人追捧的音乐节和力求年轻化的酒水联动,啤酒+音乐无疑是一场双向奔赴。此外,长琴岛冠名了芒果音乐季,作为海岛旅游度假区,这次“音乐+文旅”模式打造大湾区的“海上音乐节”,地方希望借助芒果的娱乐势力,带给旅客呈现区别于城市的海岛生活美学。
音乐+文旅成为重头戏,从音乐节IP的票房估算来看,按照烟台迷笛单日3万人的票房,单日票169元来算,三日10万人的票房收入预估超1690万元,迷笛音乐节也一举成为2023年带动城市文旅消费的重要案例。正如烟台一位文旅官员在官方视频号出境时分析的那样,“面对嗨到顶尖的音乐节......音乐是旋律与节奏与心灵的共融,摇滚之所以能被年轻人追捧,是因为它能够让所有的人摘下面具,从日常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得到自由与放飞。”
此外,今年五一落地了8场带文旅性质的音乐节,这包括武功山春暖花涧音乐节、2023丽江·简单假日生活节和泰山新青年音乐节等,这类音乐节在独具地域特色的地区举办,“政企合作”的模式不仅促进了旅游业和音乐产业的融合,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和提升,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飞猪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南京“旅游+演艺”活动体验较为火爆,演唱会、音乐节所在地周边的酒店预订“一房难求”。如天生桥景区举办“第十届咪豆音乐节·超级PRO”,三天近8万名观众到场观演。不过,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音乐节还是难以实现收支平衡,刺激旅游为首要目的,在政府支持下,也需要中间买单方的支持。
从单场音乐节的收入来看,通常门票收入占比在音乐节在60-70%之间,招商赞助占比30%,周边商品销售占比10%左右,如果均价450元的音乐节吸引2万人,票房就能取得900万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赞助收入,那么一场大型音乐节至少可以超过千万元,但带动的旅游消费力和文化宣传力却不可小觑,商业价值远超千万元。
从音乐节的制作来看,在2023年,稍微像样的音乐节投资成本已经冲到了千万元,主要是现在艺人的成本占越来越贵。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主办单位出现了普遍压缩制作成本,导致很多音乐节的舞台制作质量奇差的情况。
在激烈的档期竞争中,如此之多的音乐节落地,实际上高水准的硬体服务商和技术团队也不够用,分身乏术,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音乐节的演出质量。在这个周期下,音乐节大部分拼的是甲方爸爸,看谁更舍得投入,反而风格化垂类的音乐节数量不多,拼的是流量艺人,阵容也都大同小异。
从音乐节的精神内涵来看,主打摇滚和独立音乐的音乐节始终应坚守开放、自由、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其实说唱音乐和摇滚音乐也相似,属于年轻人荷尔蒙释放的场景,追逐社交体验和互动是核心,多元都市音乐节也是主打社交强需求和体验生活方式,因此这些音乐节并不适合照搬演唱会模式,进行密密麻麻的分区设置售票。
但如果是主打多元流行歌手拼盘演出的音乐节,照搬演唱会追星模式其实与现场氛围并不违和,挥舞荧光棒和站桩拍视频更方便追星。如果选择舞台分区售票的主办方一定要做好提前告知,消费者在拥有充分知情权的情况下,拥有最终选择是否购票观演的自主决策权。
需要注意的是,划定一块区域作为VIP服务区,并非舞台分区,这是两个概念,VIP区的出现是为了在吃喝玩乐上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和增值服,并没有限制乐迷自由穿梭于各大舞台核心区域之间的自由。
从主办承办乱象来看,由于地方需要事件营销的效果,主办意志和主办领导个人追星这些都会影响执行方的意见,乙方完全听从于甲方,导致地方音乐节品牌不清,缺乏差异化和辨识度。不同音乐类型和艺人的歌迷的画像完全不同,混杂相处同一个场景很奇怪,这样的拼盘阵容对票务销售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此外,主办承办方大都来自非专业演出机构,很多都是地方关系户,音乐节出资方宁可牺牲制作质量,也愿意请更有流量的艺人参演。在重视艺人的同时,却忽视了与音乐节有关舞台制作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如酒水、交通、餐饮和厕所等,这带给观众不好的体验居多。
总的来看,今年由于音乐节的高密度,更多行业外主办方加入音乐节阵营,在集体抢档期的同时,热门艺人演出成本上涨,主办方不专业导致体验下滑,长期来看对音乐节所有的参与方:主办方、执行方、艺人和歌迷都会是一个伤害。今年下半年,音乐节整体会趋于冷静。
五一之后,更多主办方将在更多城市举办音乐节。其中,抖音旗下的音乐内容品牌“银河方舟”,在去年因为疫情在线上举办的音乐节,汇聚了邓紫棋、杨千嬅、周笔畅、张杰等大牌艺人,给观众带来一场免门票的听觉盛宴。今年在恢复期常态化演出后,“银河方舟”也将联合赵雷、逃跑计划、房东的猫等,在厦门开演“银河方舟音乐节”。
在520这个特殊的表白日,即将迎来17档音乐节演出。在520期间举办的音乐节包括乌戈世界国潮嘉年华于响音乐节、2023潍坊新青年音乐节、新派东湖音乐节、2023云台山音乐节、阳羡.山湖音乐节、武汉SII电音节、万达彩虹音乐节、2023西湖音乐节、杭州·良渚音浪嘉年华、南昌氦闪电子音乐节、2023绵阳蝉噪音乐节、星河乐动青年音乐节、“浪漫贵阳.爱在云岩”电音节、火石潮湖生活节、广州星巢秘境音乐节、茂名荔枝国潮音乐节。在品牌音乐节方面,快消品牌隅田川咖啡也加入到520阵营,邀请到了滚圈三大顶流乐队新裤子乐队、痛仰乐队和万能青年旅店,开启品牌音乐节场景营销之旅。
在档期的密集度上,5月27日、28日是黄道吉日,一共有7个音乐节举办。分别是长沙草莓音乐节、云南五百里音乐节、新疆草莓音乐节、INTIME元宇宙音乐节、说唱巅峰对决音乐节、HELOY音乐节和青岛艾可什机场音乐节。
现在,月均超30场音乐节似乎已成常态,在上百个音乐节品牌争夺票房的背后,我们接下来还将见证更多的音乐节。正如新裤子在《生活因你而火热》里所唱,“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因为你而火热”。
在2023年音乐节市场井喷的背后,还有乐迷们倾注的热情和期待。我们期待音乐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