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从“六艺节”看陕西文化的发展

编辑:csm351
2011-12-19

  在全国上下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圆满落帷。这次艺术节历时一个月,涉及省、市、县剧团40余个,涵盖剧种10多个,演出达100余场。剧目之多、水准之高、评价之好,是往届艺术节少有的。它的成功举办,对全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作为组委会执行主任,策划并亲历了“六艺节”的全过程,深受鼓舞,感触颇多。

  文化发展,“出人出戏”是根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把促进多出文艺精品、多出优秀人才作为“六艺节”的根本任务。

  何谓精品?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认为应当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思想上立得住,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教化作用,让观众在愉悦的欣赏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和感染启迪;另一个是观众喜欢看,也就是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相吻合。文艺作品一定要具备让观众情不自禁主动接近的魅力,也就是说,要突出“双百”方向和“二为”方针,从内容到形式都经得起推敲。时下对于精品,部分人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钱投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为了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艺术需要适当的包装,但不能过度,更不能喧宾夺主。比如传统戏曲,无论舞美、灯光、服饰多绚丽、多豪华,它们都应当为演员表演服务,否则,很难成为精品,也就更难推广。

  精品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然而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极其艰难的,必须认识到它的特殊性、规律性,要切实可行地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要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出人出戏的相关政策。比如戏曲演员,一定要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老师,进行口传心授。戏曲之外的许多艺术门类也是如此,这就需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绝活传授给后辈。同时,要尽可能为演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让他们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使传统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文化发展,惠及群众是目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艺术成果决不能局限于圈内人的自娱自乐,而是要回馈给广大观众,让大家感受时代风采,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使新作新人来接受广大观众检检呢?无疑,艺术节是最有效的平台之一。

  本届艺术节便集中展示了近年优秀成果中的精粹,如秦腔《西京故事》《秦腔》《七步诗》等、民间艺术《天地社火》、舞蹈《陕北汉子》、风情音乐剧《米脂婆姨绥德汉》、陕南陕北民歌剧、木偶剧,以及深受观众喜爱的名家经典等。只要老百姓喜欢看,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搭建桥梁,让艺术和观众有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必须惠民,必须扎根群众,这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文化发展,“一把手工程”是保证。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不仅要靠文化从业者的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各市的演出中得到充分体现。全省大小文艺院团都积极准备剧(节)目,比如铜川的大型情景乐舞剧《耀瓷丰韵》、宝鸡的舞剧《萧史弄玉》、榆林的陕北风情时尚歌舞《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汉中的歌舞晚会《秦巴山水间》、安康的歌舞晚会《白河水色》等等,不仅展示了院团的艺术水准,还得到了向其他兄弟单位学习的机会,更突显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陕北经济发展势头这些年非常迅猛,而文化也紧锣密鼓,大放光彩。继上届艺术节推出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之后,本届艺术节陕北题材的剧(节)目多达7部。集中展示地域文化魅力,与地方经济协调互补,提升地方知名度、影响力,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文化发展,社会效益是首位。文化如何走市场?是完全商业化,盲目迎合大众口味?还是继续处于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之境地?很明显,两者都不可取。前者最终将导致的结果是文化低俗,后者则会使文化远离大众,成为小圈子内的个别现象。采取什么模式,才能有效解决文化走市场这一难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介入”的机制或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比如在本届艺术节上,有很多文化企业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演出,像西安舞蹈音乐学院周至艺校的《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陕西刘远话剧艺术中心的《两万五》、泰和艺术策划有限公司的《琴棋书画》、陕西阿宫腔艺术研究院的《阿宫腔赏听会》等。政府搭建了艺术节这个汇聚文化精英、展示艺术魅力的平台,很自然地就会吸引众多企业介入,也就是“筑巢引凤”。

  同时,政府还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对文艺作品进行把关,自觉抵制文化低俗、庸俗和恶俗。因为,文化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社会效益必须放在首位。

  文化发展,“大文化”意识是趋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还要有“大文化”意识,即本土文化走出去,走出省界、走出国门,走进人们的心灵,扩大本土文化在更广阔范围的影响力和认知度。这也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什么样的文化才能走出去?凡是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可以走出去。比如腰鼓、花馍、剪纸、民歌、鼓乐、版画、泥塑等,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将陕西文化全面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形式上,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认为可以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需要。比如将韩城行鼓、竹马高跷、陕北唢呐重新组合,以全新的形式展示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无数喝彩。但这些艺术的内核并没有变,也无须变。因为,只有最本质的民族特色才能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