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音乐依然无处不在。但是满大街头戴耳机、沉浸在乐曲世界的听众并未给唱片业带来实际收益,这项传统产业在数字音乐的冲击下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何去何从,唱片业者正在探索。
唱片业处境尴尬
只靠现场演出不行创作力量亟待加强
2011年年末,当北京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宋柯喊出“唱片已死”,并宣布公司不再签约歌手时,引起极大震动,毕竟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公司是内地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唱片已死”的说法不算危言耸听,因为许多事实似乎正在印证运营仅5年的爱克贝斯(中国)唱片公司解散;歌手王啸坤通过互联网发行新专辑,供歌迷免费下载;歌手汪峰的最新大碟通过微博首发。
“唱片业最红火的时候,一张专辑的发行量只有超过100万张才能算是金唱片,200万张才是白金唱片,发行量超千万的也不罕见。但今天,能有个几万的销售量,歌手和唱片公司就要开庆功宴了。”中国音像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炬说,数字音乐的崛起使传统唱片的衰落不可避免。
传统唱片业在数字音乐诞生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唱片公司包装歌手、推出作品,发行磁带、CD等产品,通过实体音像店零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数字音乐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条商业链条,人们不再通过购买CD等载体来欣赏和消费音乐,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音乐下载使CD销量一落千丈。
只靠现场演出不行
实体唱片销量的锐减使现场演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和歌手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到现场演出和商业代言上。年终岁末,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演唱会扎堆,几乎每天都有。
但宋柯认为,单靠现场演出救不了音乐产业。他说:“在录音技术诞生以前,人们只能在现场听演唱,是录音技术使唱片工业得以诞生,是录音技术使版权具有了价值,音乐从这时起才真正走向大众。现在如果我们过度依赖现场演出,那无异于重返卖艺时代。”
他认为,未来一定要在版权管理上下功夫。“不管是录音版权,还是词曲版权,是独家永久版权,还是有期限的代理版权,我们要以版权为核心和各方合作。”宋柯说。
创作力量亟待加强
今年11月21日,许多走过纽约时代广场的游客惊讶地发现,那块闻名全球的巨型广告幕墙上赫然出现一张中国音乐专辑的滚动广告。欧美消费者不但能购买到这张名为《大地之音·成长》的实体CD,还能在苹果公司iTunes音乐商店里付费下载。
这张专辑词曲创作由瑞典和美国音乐人完成,其中包括刚刚和中国歌手谭晶合作,在伦敦举办演唱会的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以及前国际知名乐队“野人花园”的制作人海登·贝尔。专辑主唱是中国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贾茹涵,她曾在荣获两项格莱美大奖的专辑《呼唤黎明》中担任主唱。
“说实话,在唱片业不景气的今天,拿出这么大资源创作专辑,确实需要勇气。但不去做,中国唱片业就更不可能有前途。”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臧彦彬说,“就算中国一个市场很小,但加上欧美等海外市场,总销量就很可观了。这张专辑是我们在国际上打造中国音乐品牌的一次最新尝试。”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唱片业创作力量的弱化和流失。宋柯说:“大家都说好歌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企划、营销人才转行去做广告和影视歌曲了,没人搞创作,能不少吗?”
中国音像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炬也认为,创作是目前中国唱片业亟待加强的。他认为,忽视音乐专业人员的培养,忽视音乐市场(音乐爱好者)的培育,凭借自发的热情和群众运动式的海选,是不会有好作品出现的,更不要说永世流传的精品了。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