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李凤亮:跨界融合催生文化产业创新人才

编辑:csm351
2012-01-09

以上为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以下为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发言实录:

  李凤亮:感谢主持人,人才论坛年年有,但是每年都有新意,我今天听了三位前面专家和领导的演讲,今年的新意,有一个词儿就是创新,我也是无独有偶,所以今年有这样一个题目。传统创业当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还讲到国际的文化产业培养人才的协作网络,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意愿和努力的倾向。我的题目叫做跨界融合催生文化产业的创新人才。

  我会讲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把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特点,第二,跨界融合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最后,跨界融合应坚持特色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首先讲一下第一个方面。人才培养的特点,实际上我们大家一直在摸索,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践,我个人的一个判断,记得去年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我就讲了这个,我总体的判断,我们虽然本科专业开了七年,但是我觉得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是处于一个探索期,首先作为新兴学科确实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另外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内涵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说我们有设计的学科,有美术的,有各种各样门类的学科,因为我们现在开出来很多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所以这个里面对我们来讲很多的学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是归属感,设置在不同的学院,另外各个学校专业名称是非常多样的,是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创意管理,还有其他等等的管理有很大的一种争议,培养方式也非常的多元和多样化。日本的经验,我多少了解一些美国的做法,他们更多的做法是跟我们具体门类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一样,是跟产业门类相结合,做一些具体化的培养。

  比如说偏艺术的,艺术管理,或者是音乐的产业,或者是商业的问题。偏商科的,可能是在MBA下的娱乐或者媒体管理方向,偏传媒,可能是在硕士的里面。人才特点总结为三型和三多,三型,首先是应用型,一般是懂艺术、有创意、会经营、善管理,从这些方面来讲是应用型非常强的。另外就是复合型的,实际上文化产业的培养,刚开始大家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突破旧的学科培养体系,整合人文学科经济管理等应用学科。第三,创新型,这个不用说了,创新、创意、创业,创造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原创不足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个原创的不足肯定跟我们人才培养有关系。我们在深圳,深圳是一个高新城市,在产业文化发展方面有一些误区。

以上为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以下为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发言实录:

  李凤亮:感谢主持人,人才论坛年年有,但是每年都有新意,我今天听了三位前面专家和领导的演讲,今年的新意,有一个词儿就是创新,我也是无独有偶,所以今年有这样一个题目。传统创业当中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还讲到国际的文化产业培养人才的协作网络,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意愿和努力的倾向。我的题目叫做跨界融合催生文化产业的创新人才。

  我会讲三个方面,第一,探索把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特点,第二,跨界融合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最后,跨界融合应坚持特色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首先讲一下第一个方面。人才培养的特点,实际上我们大家一直在摸索,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践,我个人的一个判断,记得去年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我就讲了这个,我总体的判断,我们虽然本科专业开了七年,但是我觉得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是处于一个探索期,首先作为新兴学科确实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另外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内涵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说我们有设计的学科,有美术的,有各种各样门类的学科,因为我们现在开出来很多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所以这个里面对我们来讲很多的学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是归属感,设置在不同的学院,另外各个学校专业名称是非常多样的,是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创意管理,还有其他等等的管理有很大的一种争议,培养方式也非常的多元和多样化。日本的经验,我多少了解一些美国的做法,他们更多的做法是跟我们具体门类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一样,是跟产业门类相结合,做一些具体化的培养。

  比如说偏艺术的,艺术管理,或者是音乐的产业,或者是商业的问题。偏商科的,可能是在MBA下的娱乐或者媒体管理方向,偏传媒,可能是在硕士的里面。人才特点总结为三型和三多,三型,首先是应用型,一般是懂艺术、有创意、会经营、善管理,从这些方面来讲是应用型非常强的。另外就是复合型的,实际上文化产业的培养,刚开始大家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突破旧的学科培养体系,整合人文学科经济管理等应用学科。第三,创新型,这个不用说了,创新、创意、创业,创造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原创不足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个原创的不足肯定跟我们人才培养有关系。我们在深圳,深圳是一个高新城市,在产业文化发展方面有一些误区。

  三多,多类型,文化产业类型是很多的,技术制作、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第二,多层次,学历教育,博硕士、本专科,非学历教育,研修,培训,工作坊。多渠道,高校培养,企业实训,政产学研结合。我们今天在这里主要讨论是大学里面学生、研究生的培养,实际上更多除了这个以外,从终身教育的概念来讲,企业里面的实训和对他的再培训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重点讲一下四跨的问题,通过跨界的融合来培养创新型的复合人才。

  首先对于为何跨界,这个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文化产业的人才确实需要复合型的培养,需要打破学科、学员、学校与社会间甚至是国境的壁垒,光打破一个学院间的壁垒就非常难,现在大家都是来的文化产业研究院,打破学院之间是非常困难的。四跨,跨科融合,强化打通,校企结合,打通实践,跨校联合,协作的问题,还有跨界结合共享的问题,本科专业,经验积累,争议犹存,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内涵困境,文化产业牵扯到很多的方面,包括传播学,涉及到不同的学院,从04年中国大陆开始本科,在旧的目录里面是在公共管理里面,后面有一个S,这个S就是试办的意思,今年5月份刚刚修订的新的专业目录里面,是把它从公共管理里面调到了工商管理类,可以说管理学和一的学位,但是依然是试办的专业,对它的属性怎么样,还在摸索的阶段。

  我个人提出一个概念,由不同的文化产业门类专业构成虚拟本科概念,我个人不太赞同搞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这是一个巨大的神话,非常难操纵,曾经设想过这个问题,所谓的门类专业,由传媒、传播、设计学、美术等等各个具体的门类的专业构成了一个虚拟本科,这个来讲这是我们文化产业本科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路径。同时应该着重发展文化产业管理的第二学士学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跟我们文化产业的人才的复合型的特征非常的吻合,比如说学电脑、计算机、软件的,你来学一个文化产业的管理,这个文化产业的管理是不是一定要开在管理学院,也不一定,本科阶段这是重点发展的。前提实现一个校内自由先科,完全学分制,就是学生我学这个专业,我想学另外的课程,我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在很多的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对于硕士生来讲我们提倡跨科际的招生,多学科的营养,不同硕士专业的特色化教育,MBA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新闻传播传播学,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文艺学,创意产业与文艺管理,知识产权法,创意版权保护。因为创意版权的保护实际上现在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

  在博士这个里面,提倡跨科际招生,多学科营养,人才少,着力在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学养和经验的积累区考虑文化产业的战略性问题,发挥高学历、宽视野的优势,能从具体的行业挑出具体门类,做一些国内外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这是一个跨界的图片。

  第二,校企结合的问题,强化实践。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始建于理论并重。本科,基础课程、核心理论课程,文化产业基础理论、艺术学、美学、传播学、管理学方面,应用性课程,品牌管理、制片人管理、广告管理,实践实训。博硕士,结合相关专业,突出个性特色,强化调研实训和项目参与相结合,实用课程,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文化产业创业教育等。

  我们一位老师从清华毕业以后,拿到了服装设计的金奖。

  校企结合另外一个要求导师队伍多元的构成,企业、政府、社会、大学,校企分段培养,天津中软学院在动漫,服装设计,创业实践,新景界大学生旅行社,旅游专业,产学研结合,校园文化产业开发。包括深圳大学的实践,它有一些很独特的地方,因为在深圳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发达的城市,所以我们学校是打造六个平台,艺术创作平台,3号艺栈,设计部落。产业交易平台,深圳文博会分会场,成果转化平台,深圳荔园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学生创业平台,学生创业园,人才培养平台,深圳市文化产业教学与培训基地,学术研究平台,文化产业研究院。

  第三,跨校联合,强化协作。非常必要,转益多师,资源共享,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暑期研修班,博士生论坛,联合培养本科生学分互认,联合开展人才培训,现在国内游一些像中国大陆的高校文化产业研究的联席会议,非常有成效,已经开到了第八届,开了中国创意研究联盟的会议。提出了一个倡议,成立中国创意研究联盟,做七个方面的一些工作,

  第四,跨境合作的迫切性,尤其是对中国来讲,这次六中全会里面讲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方面有几个路线,联合培养研究生,暑期跨国研修项目,KEA,跨境案例库,数据库,北大、深大、台湾暨南大学《百年文创力》,跨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在线设计体验。不是以书本的方式出现,我们希望将来在联盟里面,将来我们打造一个网络的平台,就是说入盟的人都可以把这个案例加进去,你也有享受案例的权利。另外要进一步的推动跨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的建立。现在很多境外在线的设计的体验活动网站非常多,资源非常多,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西区这方面的资源。

  最后跨界融合,还是应该坚持特色化和创新型,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当中有四个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博与专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普遍与个性的关系。这里我对创新和个性讲一讲,特色一定是你这个专业生存的板块,一个是中央财经大学,最早的时候开设的第一批的专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刚开始也很苦恼,经过几年摸索调整以后,现在把自己的文化产业管理,主要确定在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方向,每个学校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传媒大学开了影视项目管理和文化经纪方向,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做,另外就是创新是发展之道,我觉得从培养的目标、模式、资源来讲,培养的资源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自我更新,教师要有一个自我发展。另外在培养当中要体现创新的激励,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要体现一个激励。

  好,谢谢大家!

  三多,多类型,文化产业类型是很多的,技术制作、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第二,多层次,学历教育,博硕士、本专科,非学历教育,研修,培训,工作坊。多渠道,高校培养,企业实训,政产学研结合。我们今天在这里主要讨论是大学里面学生、研究生的培养,实际上更多除了这个以外,从终身教育的概念来讲,企业里面的实训和对他的再培训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重点讲一下四跨的问题,通过跨界的融合来培养创新型的复合人才。

  首先对于为何跨界,这个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文化产业的人才确实需要复合型的培养,需要打破学科、学员、学校与社会间甚至是国境的壁垒,光打破一个学院间的壁垒就非常难,现在大家都是来的文化产业研究院,打破学院之间是非常困难的。四跨,跨科融合,强化打通,校企结合,打通实践,跨校联合,协作的问题,还有跨界结合共享的问题,本科专业,经验积累,争议犹存,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内涵困境,文化产业牵扯到很多的方面,包括传播学,涉及到不同的学院,从04年中国大陆开始本科,在旧的目录里面是在公共管理里面,后面有一个S,这个S就是试办的意思,今年5月份刚刚修订的新的专业目录里面,是把它从公共管理里面调到了工商管理类,可以说管理学和一的学位,但是依然是试办的专业,对它的属性怎么样,还在摸索的阶段。

  我个人提出一个概念,由不同的文化产业门类专业构成虚拟本科概念,我个人不太赞同搞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这是一个巨大的神话,非常难操纵,曾经设想过这个问题,所谓的门类专业,由传媒、传播、设计学、美术等等各个具体的门类的专业构成了一个虚拟本科,这个来讲这是我们文化产业本科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路径。同时应该着重发展文化产业管理的第二学士学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跟我们文化产业的人才的复合型的特征非常的吻合,比如说学电脑、计算机、软件的,你来学一个文化产业的管理,这个文化产业的管理是不是一定要开在管理学院,也不一定,本科阶段这是重点发展的。前提实现一个校内自由先科,完全学分制,就是学生我学这个专业,我想学另外的课程,我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在很多的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对于硕士生来讲我们提倡跨科际的招生,多学科的营养,不同硕士专业的特色化教育,MBA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新闻传播传播学,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文艺学,创意产业与文艺管理,知识产权法,创意版权保护。因为创意版权的保护实际上现在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

  在博士这个里面,提倡跨科际招生,多学科营养,人才少,着力在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学养和经验的积累区考虑文化产业的战略性问题,发挥高学历、宽视野的优势,能从具体的行业挑出具体门类,做一些国内外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这是一个跨界的图片。

  第二,校企结合的问题,强化实践。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始建于理论并重。本科,基础课程、核心理论课程,文化产业基础理论、艺术学、美学、传播学、管理学方面,应用性课程,品牌管理、制片人管理、广告管理,实践实训。博硕士,结合相关专业,突出个性特色,强化调研实训和项目参与相结合,实用课程,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文化产业创业教育等。

  我们一位老师从清华毕业以后,拿到了服装设计的金奖。

  校企结合另外一个要求导师队伍多元的构成,企业、政府、社会、大学,校企分段培养,天津中软学院在动漫,服装设计,创业实践,新景界大学生旅行社,旅游专业,产学研结合,校园文化产业开发。包括深圳大学的实践,它有一些很独特的地方,因为在深圳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发达的城市,所以我们学校是打造六个平台,艺术创作平台,3号艺栈,设计部落。产业交易平台,深圳文博会分会场,成果转化平台,深圳荔园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学生创业平台,学生创业园,人才培养平台,深圳市文化产业教学与培训基地,学术研究平台,文化产业研究院。

  第三,跨校联合,强化协作。非常必要,转益多师,资源共享,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暑期研修班,博士生论坛,联合培养本科生学分互认,联合开展人才培训,现在国内游一些像中国大陆的高校文化产业研究的联席会议,非常有成效,已经开到了第八届,开了中国创意研究联盟的会议。提出了一个倡议,成立中国创意研究联盟,做七个方面的一些工作,

  第四,跨境合作的迫切性,尤其是对中国来讲,这次六中全会里面讲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方面有几个路线,联合培养研究生,暑期跨国研修项目,KEA,跨境案例库,数据库,北大、深大、台湾暨南大学《百年文创力》,跨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在线设计体验。不是以书本的方式出现,我们希望将来在联盟里面,将来我们打造一个网络的平台,就是说入盟的人都可以把这个案例加进去,你也有享受案例的权利。另外要进一步的推动跨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的建立。现在很多境外在线的设计的体验活动网站非常多,资源非常多,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西区这方面的资源。

  最后跨界融合,还是应该坚持特色化和创新型,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当中有四个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博与专的关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普遍与个性的关系。这里我对创新和个性讲一讲,特色一定是你这个专业生存的板块,一个是中央财经大学,最早的时候开设的第一批的专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刚开始也很苦恼,经过几年摸索调整以后,现在把自己的文化产业管理,主要确定在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方向,每个学校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传媒大学开了影视项目管理和文化经纪方向,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做,另外就是创新是发展之道,我觉得从培养的目标、模式、资源来讲,培养的资源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自我更新,教师要有一个自我发展。另外在培养当中要体现创新的激励,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要体现一个激励。

  好,谢谢大家!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