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邀请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文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对此,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驻川全国政协委员高度关注。
我省作为一个多民族大省,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62.9%,少数民族14个,是我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借《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东风,因地制宜,加快我省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成为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民生为根本 精神家园浸润心田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对驻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耀而言,省委、省政府这些年来开展的“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工作,以文化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是我省文化民生的重大课题,让民族地区的百姓真正受益。
“以文化改善藏区牧区百姓生活,是四川文化惠民的一大主题。除了电视节目,多彩的文化活动正丰富着藏区百姓的生活。”在王福耀的身边,文化惠民的实例很多很多。他记得,在阿坝州黑水县晴朗乡仁恩塘村的农家书屋内,大学生“村官”克莉萍给周围的村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得到“学生”们的一致赞誉。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藏区共建成2628个农家书屋,老百姓通过分享图书,聆听讲座,参加文化演出等方式,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江巴村牧民定居点,矗立着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村民多吉巴切家里,几个孩子盯着一台旅行箱式的电视机,正津津有味地收看电视节目。多吉巴切说:“自从领到这台"马背电视机",家里就热闹了不少。”
“马背电视机”是村民们对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机的称呼。2010年和2011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赠送我省藏区的4万台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机陆续运到了甘孜州、阿坝州等藏区牧民家中。
电视机成了“移动的文化站”。 多吉巴切说,“等到格桑花开满草原时,带着"马背电视机"放牧的生活好幸福”。他的话,道出了藏区百姓的心声。草原上一个个“文化惠民”工程,正是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崭新平台。
“让老百姓普惠式地享受公共文化事业的成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副主委,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多央娜姆认为,文化成果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近年来,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让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夯实了民族地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为民族地区群众开启了文化生活的新篇章。
市场为先导 产业链条提档升级
峨边彝族自治县突出“黑竹沟”文化特色,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对甘嫫阿妞传说故事进行开发,举办甘嫫阿妞选美大赛,打造歌舞剧《甘嫫阿妞》彝族文化品牌,建设黑竹沟文化旅游基地。据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乐山市委主委、乐山市副市长徐建群介绍,这是地属小凉山的乐山市重视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实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才能将民族文化带进春天。
以乐山为例,徐建群说,近年来,乐山市大力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强市项目工程,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走进位于九寨沟景区的文化产业园,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记者得知,这个产业项目从资金注入到市场开发,从文化挖掘到市场运营,基本都是由民营企业一手操办,政府只是发挥牵线搭桥作用。“由市场来主导,这里的做法对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王福耀说。
王福耀认为,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兴旺的带动下,民族歌舞应率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培育一大批体制新、机制活的经营性演艺企业,以精湛的演出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文化在竞争中逐渐展现光明的前景。”多央娜姆认为,市场经济为民族文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文化体制改革释放了民族文化新的活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崛起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铸造我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旗舰。”徐建群建议,应发挥集聚效应,以大项目打造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品牌,拓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形成集投融资、项目推荐、产业统计、理论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徐建群还告诉记者,下一步乐山市还将积极挖掘、整理、创作彝族文化精品,打造峨边“甘嫫阿妞”、马边大风顶等民族风情名片。进一步打造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文化节日,开展赛舞、赛美、赛装、赛歌、赛乐“五赛”活动,推广和普及县赛《佳之依且别啦》;打造《甘嫫阿妞》歌赛艺术及本土音乐剧,力争实现商业演出,让“甘嫫阿妞”品牌真正走向市场。
人才为主体 队伍建设保护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作为少数民族艺术家,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尼玛泽仁表示,建国以来,党和政府特别重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比如1300多年的西藏文化就得到了国家最大范围的保护: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建筑古迹,国家拨巨款进行扶救修缮,使其重新坚固和传承下来;对很多精美的壁画,派出众多专家进行修复,“这些都是对民族文化最有力的保护,把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下来,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彩。”
在尼玛泽仁看来,民族文化是靠一代一代人不断努力,持续推进的,特别是需要有识之士、文化觉悟者在“前沿阵地”进行不懈地探索。用他的话来说,“有一个从事现代艺术的尼玛泽仁还太少,我希望,今后民族地区能涌现出更多能与外部世界交流、对话的文化人、艺术家。”
徐建群也认为,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是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她建议:应不断拓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渠道,坚持专、兼职相结合,配齐两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文化干部,有计划地选送优秀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参加专业培训深造。同时,还应积极保护和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对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加快四川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献计一:项目资金投入应与内地区别对待
周文安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政协原主席)
随着各地对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省上加大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扶持力度,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跨越。但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上,由于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文化站建设成本高,地方又无力解决相关配套资金,其建设面积和质量都大打折扣。
建议:省上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56条 “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之规定,免除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同时根据民族地区建设成本高的实际,在项目资金投入上与内地区别对待,力求建好合格的文化站,进一步加大扶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度。
加快四川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献计二:制度到位,实现管理法制化
刘激涛(省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
羌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我省特有的民族工艺品牌。近年来,羌绣技艺及相关产品,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各方帮助下,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但羌绣的发展距离“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建议:将羌绣项目打造成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精品亮点工程,将羌绣产业发展成为羌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一是准确定位,从生产性保护向产业发展观念转变;二是制度到位,实现管理法制化;三是深度开发,从各单一环节向“产、研、销”功能完善的产业体系转变;四是依托高校“教育和研究”功能,逐步形成羌绣传人职业化。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