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大号 流行于乡野的古老器乐
- 编辑:csm351
2012-07-23
近日去广灵县一乡村采访,临近中午时分,突然街上传来一阵低沉、浑厚的音乐,有点类似于古代两军阵前吹响的号角,忽而又转成悲壮、凄凉、绵长的声音,间或配以唢呐、笙吹出的曲牌,别有一种韵味。寻声过去,是一户办白事的人家请来鼓乐班子吹奏哀挽之乐,只见领头的两个人各自手执一个体态硕大的号,鼓起腮帮子使劲对吹。当地人说那种造型独特的号就是入列省级非遗的广灵大号。
在鼓乐班子休息间隙,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吹大号的艺人王海。据王海介绍,广灵大号是广灵独有的一种器乐,号筒如倒扣的瓮一般,当地人也称这种号为大瓮号。传统的大号是铜质的,重约4公斤,平时号管套在号颈内,演奏时将号管拉到号颈处,号长有60厘米。这种大号属于单音号,只能发出一上一下两个音,不能吹奏曲牌,但是因为声音低沉独特,余音袅袅,韵味悠长,在红白喜事中和正月里闹红火时离不了。以前的鼓乐班大号手很多,仪仗队很气派,但近年来鼓乐班中加入了歌舞表演,多数鼓乐班只配备2名大号手,虽然演奏队伍扩大了,传统音乐却有边缘化的倾向。
广灵县群艺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广灵大号相传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大臣魏象枢所制。明崇祯年间,蔚县名人魏象枢与广灵人易向南同朝为官且相互交好,后来满清入关,魏象枢做了清朝官员,易向南隐退回乡。易向南的夫人故去时,家贫无力操办丧事,恰逢魏向枢回乡,看到故友的窘迫之状,便依照当时宫廷上朝所用礼仪朝号的形制特点制成了与之相似的大号,大号发出的声音低沉、悠长,他动用多名下人组成依仗队送别故人之妻。后来大号便成了广灵和毗邻的蔚县独特的民间祭祀乐器流传至今。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县从事广灵大号吹奏者约有百余人,从艺者多为中老年人。吹奏这种器乐是个力气活,一般年过六十便退出乐队,加上艺人们仅靠这门手艺养活不了自己,还得以种地为生,因此近年来大号音乐日渐式微,对这门古老的音乐急需有关方面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