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业大佬们的“唱片已死”论还不绝于耳,但在报刊亭、网站上,几乎快要消失的音乐杂志却又逆袭而来。
近日,一本《CAN!乐刊》登陆苹果APP Store,不到两天就排到了音乐类应用前20席。同时,英国老牌摇滚杂志《Q》中文版在内地创刊发行,销量不俗,成了许多乐迷必读的音乐杂志。
记者昨天采访了《CAN!乐刊》的主编尔东尘和《Q》中文版的编辑部主任胡畔,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音乐梦。
有多Q
连明星都爱不释手
诞生于1986年的《Q》是英国著名的音乐月刊,全面详尽的乐评板块自成一格,涵盖了最新发行的专辑、再版专辑、音乐合辑和现场演出的精彩评论。《Q》杂志以发布独家榜单见长,如“史上最伟大的百张唱片”、“有生之年必听的五十支乐队”等等。
事实上,远在英国的《Q》也影响了不少国内的音乐人。黄耀明在得知《Q》中文版创刊后,第一时间表示:“我是看《Q》长大的,能留一本中文版创刊号给我吗?”五月天的阿信则在微博上感慨:“在北京拿到《Q》杂志中文版试刊,很兴奋。华人乐坛一直缺少有关音乐的论述与书写,希望以后有机会看到更多的音乐杂志。”
《Q》中文版从今年5月创刊,到7月已经发行了3期。目前,在杭州不少报刊亭、书店,都能看到这本有着大大的“Q”记号的音乐杂志。
《Q》中文版编辑部主任胡畔告诉记者,《Q》目前每期是10万的发行量,“这本杂志主要是针对喜欢欧美音乐的年轻读者,他们同时也关注国内的摇滚乐文化。”
“在中国之前,《Q》除了英文原版,没有发行过其他语言的版本,可见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胡畔说,“我们已经买下了他们5年的版权,目前原版和本土的内容各占5成。”
除了杂志以外,《Q》中文版已经有了很多尝试。《Q》的App应用日前在APP Store上市。在草莓音乐节上,他们设立了“Q”舞台。不久前还在北京的Livehouse里做了第一场“Q”演出。
“虽然目前内容还存在着差异,比如英国那边可能会做U2、酷玩这样大牌乐队的采访,国内的音乐人就会显得弱一些。但是,我们也尝试在做本土的演出场所、音乐节这样的专题,相信会越来越精彩。”胡畔说。
有多can
资深乐迷的心头好
创刊于1992年的《音乐天堂》杂志,是许多乐迷心中美好的回忆。时隔20年,一本名叫《CAN!乐刊》登陆苹果App Store,这本杂志的主编正是《音乐天堂》的前主编尔东尘。
尔东尘告诉记者,他近年来一直想做一本原创童话的APP,“但是原创童话的内容比较难找,受众一下子也积累不起来,所以我和原来公司的同事商量后,就打算在熟门熟路的音乐杂志上试试水。”
今年初,尔东尘找来了6位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兼职做这本数字音乐杂志,从选题、策划、编辑,都是他们一起完成。
第一期的《CAN!乐刊》,尔东尘选取的主题是“音乐的根源”,通过上世纪50年代民歌、蓝调、爵士和摇滚音乐,来追溯现代流行音乐的起源。“我们的选题原则,一是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二是适合那些喜欢思考的资深乐迷阅读。下几期,我们可能会做‘时代的靡靡之音’、‘经典的电影音乐’、‘失落的好声音’这样的选题。”
尔东尘给这本杂志的定位是一本给资深乐迷读的深度音乐杂志,“这么些年来,音乐产业里,就是唱片业这个中间环节出了问题,音乐人和乐迷这两边一直都有需求,如何让这两者之间重新联系起来,就是音乐杂志需要做的。”
“在《音乐天堂》之后,还有不少音乐杂志还继续做到了今天,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轻音乐》和《通俗歌曲》,他们的操作方式偏娱乐;而《重型音乐》、《极端音乐》这样的杂志就很小众,每期发行一万册,照样可以生存。”尔东尘说。
《CAN!乐刊》第一期没有广告,是免费索取,单单在稿费支出上,尔东尘就付出了近万元,“我们想通过免费的第一期把乐迷聚集起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到以后可能下载完整版的需要收费,也可能增加一些音乐精选集,唱片珍藏这些付费内容。”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