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在线教育现在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一批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新闻不断传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提供在线课程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投资,而且这些网站用户活跃度极高,堪称叫好又叫座。
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在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达近十起,如美国网络教育服务商2tor获得26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欲让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平起平坐,挑战哈佛、耶鲁等常青藤盟校;创业公司The Minerva Project则获得2500万美元的巨额种子投资,意图打造“在线版哈佛大学”。此外还有UniversityNow总计获得了1730万美元投资、Codecademy筹集到的资金达到了1000万美元、Echo360获得高达3300万美元的融资、Coursera总计筹集约2000万美元的资金……
在线教育可能是一场学习的革命。知识曾经作为一种特权,只有少部分人能获得;今天,通过网络教育,优秀的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在国外,互联网碰撞教育已经产生巨大金矿,投资者听到了变革的呼声,胸怀远大的创业者也听到了变革的呼声。但是,当在线教育碰撞中国的应试教育氛围,现状并不乐观,而国外的很多模式也很难复制。
反观国内在线教育网站,实际上只是将传统教学的模式数字化,但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也容易把传统教学的弊病带到线上。我们更关心的是新时代的模式,在PC或移动客户端包含富媒体效果、社交性、游戏机制、实时互动等元素的教育类网站或应用。
模式创新多样,国内难以复制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一些美国大学的在线教育项目遭到了失败。2001年,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其他大学参与的哥伦比亚大学商业性的在线教育项目Fathom启动,但两年后就夭折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的非营利性在线教育项目AllLearn也在2006年也被迫终结。
不过,仍有许多美国教育专家却对新的在线教育项目寄予乐观的希望。哈佛大学董事会现任成员劳伦斯·S·巴考(Lawrence.S.Bacow)博士指出,传统大学未来必须与新技术整合在一起,不然就将走向末路。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和爆发,正是这个不可或缺的新技术。在最具价值的高等教育方面,国外在线教育从业者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新模式。
第一种仍然是是大学自身创办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要在麻省理工学院去年底启动的在线教育项目MITx平台的基础上搭建edX,提供理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不仅将利用edX这个平台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性在线学习社群,而且还将研究教学方法与技术。
edX由位于波士顿市剑桥镇的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运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平等共有。两校将各投入3000万美元来启动该项目。edX的前身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去年12月宣布实施的在线开源学习项目MITx。通过新的交互式学习平台,MITx让在线学习的学生出席模拟实验室,与教授和其他学生互动交流,完成学业的学生将获得正式证书。麻省理工学院表示,在其网络开放课程计划十周年之际,他们认为需要采用技术改进来打破高等教育的门槛。
对比一下便能发现,交互、个性、社交、富媒体等要素,成为大学在线课程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第二种是与大学合作,为大学提供工具、技能、资金等来帮助大学创建并管理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在线教育项目。在线大学教育先驱2tor正是凭此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融资。
目前2tor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比如其与USC的Rossier教育学院合作创建了教育学硕士的在线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创建中,2tor的角色主要是开发可以让教授们分享材料、提供教案和交互性课程以及帮助学生的网络平台。另外该平台目前已经拓展到了移动领域,学生们可以下载2tor的iPhone、iPad和Android应用通过摄像头和3G网络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当然这些在线项目每一个都需要花费巨资。创始人Jeremy就表示他们要为每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平台定制、同教师合作、设计校园社交网络和同步视频系统,这使得每一个项目的花费都达到了1000万美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2tor创建的首批3个在线学位项目目前已经共有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的3500名学生。而为了保证在线学位项目的质量,这些项目都采取了和学校教育相同的考核体系。这样毕业出来的学生将真正和在学校获得教育的学生一样。
当前,2tor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和各大学合作伙伴共享学费收入,不过2tor本身不介入大学的招生和教学工作,仍由大学自己完成。
同样坚持此模式的还有在线教育产品的公司Echo360,凭借成立四年多来积累的超过100万学生,其“混合式学习解决方案”获得了超过3100万美元的融资,如今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美高校10%的学生。
第三种,则是直接想要取代大学的计划。获得高达25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的The Minerva Project的野心是,构建一个虚拟的在线哈佛大学。
据了解,The Minerva Project将采用2tor搭建的实时网上教学系统来完成学生们的核心课程教育。同时其还将和许多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使用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作为延展学习的资源。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真正彰显其野心的则是它真的想要取代大学,成为一种新的权威教育渠道,是优质的师资、生源和足够出色的毕业生,这也成为其达成野心的保证。
近一两年来,在线教育现在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一批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新闻不断传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提供在线课程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投资,而且这些网站用户活跃度极高,堪称叫好又叫座。 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在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达近十起,如美国网络教育服务商2tor获得26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欲让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平起平坐,挑战哈佛、耶鲁等常青藤盟校;创业公司The Minerva Project则获得2500万美元的巨额种子投资,意图打造“在线版哈佛大学”。此外还有UniversityNow总计获得了1730万美元投资、Codecademy筹集到的资金达到了1000万美元、Echo360获得高达3300万美元的融资、Coursera总计筹集约2000万美元的资金…… 在线教育可能是一场学习的革命。知识曾经作为一种特权,只有少部分人能获得;今天,通过网络教育,优秀的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在国外,互联网碰撞教育已经产生巨大金矿,投资者听到了变革的呼声,胸怀远大的创业者也听到了变革的呼声。但是,当在线教育碰撞中国的应试教育氛围,现状并不乐观,而国外的很多模式也很难复制。 反观国内在线教育网站,实际上只是将传统教学的模式数字化,但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也容易把传统教学的弊病带到线上。我们更关心的是新时代的模式,在PC或移动客户端包含富媒体效果、社交性、游戏机制、实时互动等元素的教育类网站或应用。 模式创新多样,国内难以复制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一些美国大学的在线教育项目遭到了失败。2001年,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其他大学参与的哥伦比亚大学商业性的在线教育项目Fathom启动,但两年后就夭折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的非营利性在线教育项目AllLearn也在2006年也被迫终结。 不过,仍有许多美国教育专家却对新的在线教育项目寄予乐观的希望。哈佛大学董事会现任成员劳伦斯·S·巴考(Lawrence.S.Bacow)博士指出,传统大学未来必须与新技术整合在一起,不然就将走向末路。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和爆发,正是这个不可或缺的新技术。在最具价值的高等教育方面,国外在线教育从业者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新模式。 第一种仍然是是大学自身创办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要在麻省理工学院去年底启动的在线教育项目MITx平台的基础上搭建edX,提供理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不仅将利用edX这个平台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性在线学习社群,而且还将研究教学方法与技术。 edX由位于波士顿市剑桥镇的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运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平等共有。两校将各投入3000万美元来启动该项目。edX的前身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去年12月宣布实施的在线开源学习项目MITx。通过新的交互式学习平台,MITx让在线学习的学生出席模拟实验室,与教授和其他学生互动交流,完成学业的学生将获得正式证书。麻省理工学院表示,在其网络开放课程计划十周年之际,他们认为需要采用技术改进来打破高等教育的门槛。 对比一下便能发现,交互、个性、社交、富媒体等要素,成为大学在线课程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第二种是与大学合作,为大学提供工具、技能、资金等来帮助大学创建并管理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在线教育项目。在线大学教育先驱2tor正是凭此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融资。 目前2tor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比如其与USC的Rossier教育学院合作创建了教育学硕士的在线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创建中,2tor的角色主要是开发可以让教授们分享材料、提供教案和交互性课程以及帮助学生的网络平台。另外该平台目前已经拓展到了移动领域,学生们可以下载2tor的iPhone、iPad和Android应用通过摄像头和3G网络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当然这些在线项目每一个都需要花费巨资。创始人Jeremy就表示他们要为每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平台定制、同教师合作、设计校园社交网络和同步视频系统,这使得每一个项目的花费都达到了1000万美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2tor创建的首批3个在线学位项目目前已经共有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的3500名学生。而为了保证在线学位项目的质量,这些项目都采取了和学校教育相同的考核体系。这样毕业出来的学生将真正和在学校获得教育的学生一样。 当前,2tor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和各大学合作伙伴共享学费收入,不过2tor本身不介入大学的招生和教学工作,仍由大学自己完成。 同样坚持此模式的还有在线教育产品的公司Echo360,凭借成立四年多来积累的超过100万学生,其“混合式学习解决方案”获得了超过3100万美元的融资,如今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美高校10%的学生。 第三种,则是直接想要取代大学的计划。获得高达25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的The Minerva Project的野心是,构建一个虚拟的在线哈佛大学。 据了解,The Minerva Project将采用2tor搭建的实时网上教学系统来完成学生们的核心课程教育。同时其还将和许多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使用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作为延展学习的资源。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真正彰显其野心的则是它真的想要取代大学,成为一种新的权威教育渠道,是优质的师资、生源和足够出色的毕业生,这也成为其达成野心的保证。 为此,The Minerva Project将和传统的大学教育一样,采用4年学制,且全部在互联网上完成。学生们第1年将在自己所在国家或所住地完成基本的核心课程学习,这样所有的学生无论语言背景都具备了相同的学术基础。随后从第2年开始直到毕业,学生们要到一个新的国家至少是一个新的城市去学习,,至少掌握2门外语才能顺利毕业。 最重要的是,The Minerva Project将学术能力作为筛选学生的唯一标准。它希望自己的申请人筛选过程和传统的大学完全不一样,他们不会考虑亲属、运动员、国家、宗教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唯一筛选的标准就是你的学习能力有多强。而在教师方面,The Minerva Project甚至打算创建一个教师领域的诺贝尔奖“The Minerva Prize”,用于奖励当前最顶尖的大学教授帮助其创建课程。课程创建好后,The Minerva Project则会聘用博士毕业生来为学生们讲授这些课程。最后在毕业后,The Minerva Project也不会像传统的大学一样把毕业生们仅仅当作校友资源(潜在的捐助者),他们还会积极帮助毕业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各种资助金和机会。 这就是The Minerva Project的庞大野心。如果说以往的互联网教育还只停留在课外辅导或者培训上,那么The Minerva Project这样的项目的真正崛起将创造与现实大学平起平坐的局势。 当然,以上这些多是模式上的差异,具体到实现上,各种新鲜技术的应用和体验都十分不错。此外在其他技能型和中低年龄层次的突破上,可汗学院以及Lynda都十分优秀。除了这些,海外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者们还创造了许多其他新模式,并渐次站稳脚跟开始扩张地盘。 技术撬动政策的可能? 不过,在教育资源极度垄断、教育理念陈旧迂腐的中国,这些模式恐怕都难以走得通。事实上,国内的在线教育问题很多,包括怎样应用最新科技、解决优秀师资缺乏、课程创新等,统一的权威平台等。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力量,撬开应试教育和资源垄断的桎梏,为国内更广大更迫切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用户提供真正的在线教育? 我们知道,许多大学也都在开展在线教育。从1999年国内开展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共有69所高校被授权开设网络教育学院,通过网校独立招生、授予文凭和学位,一些网校还将精品网络课程、优秀教学资源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不过,第一代在线教育公司以及知名大学的网校,只是做到了教材的电子化,很少能够应用灵活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技术进行真正创新。具体的,国内目前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一些主要形式包括: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放在互联网上供学校或学生选取;或通过门户网站的形式,将教育资讯、学习资源和各种教材放在网站上;再者像上海市在推广的“电子书包”,学生可从学校服务器下载电子课件、辅导材料和作业等。 我们可以看看苹果公司走的终端突破的进军曲线。 凭借iPad的流行,苹果依靠iTunes U也切入了在线教育领域——这些年来,苹果从1000多所大学收集了超过50万份视频和音频教学文件,总计下载量达到了7亿次。不过教师公开发布课程仍然还需要得到苹果的认证。但是,其近期发布的升级版iTunes U App已经允许任何教师在上面发布教学内容。 苹果这次新版的功能主要针对在教室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K-12教师,允许他们建立多达12份的私人课程。在每份课程里,教室都能指导学生使用各种主要由苹果驱动的媒介课程如iBooks、教科书、App、视频、Pages以及Keynote文件。新的iTunes U还提供了新的工具,允许学生在视频上做笔记。 而与其他专注于提供内容的在线教育不太一样,苹果不仅有来自全球的教师为其提供教学内容,还拥有iPad这个终端设备。因此它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既能充当传统教育里的课堂“教学工具”,也将人们的行为习惯逐渐向在线教育培养。 而当前,随着Web2.0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兴的、更具个性和效率的模式也逐渐显现出来,纷纷取得小范围突破。 最容易吸引用户的还是重编教材,并资源取胜富的平台,包括可汗学院也属于这一类。事实上,有些网站的视频是自主制作的,如剪切电影片段放在课程中,或者借鉴国外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简的方式;美国网站TED-Ed甚至允许学生对视频做自主编辑、删减,再推荐给自己的同学。而另一部分网站用搜罗的办法,如Course Hero就是将YouTube上的教育视频整合起来。此外,实用的工具类应用、丰富社交属性、“契约式”DIY学习甚至“拜师”式学习、“傻瓜式教学”等方式都在国外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国内方面也有许多较为出色的实践者。 另一方面,考虑到其实在美国,在线科技的主要途径仍然还是免费或收费视频,而这些加上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等工具基本上能够完成,这样看来也许太过先进的技术工具并不是很必要。而如果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开发课程内容、引进教学资源、扩大开放性等方面,且结合当下互联网的公开课平台以及其他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互联网体验,增强学习成果的认可程度,并真正用互联网惯行的服务思维来进行推广运营,也许是另一种“技术性”突破。 至于国内用户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仅仅提供有限的大学课堂视频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十足火爆了。
为此,The Minerva Project将和传统的大学教育一样,采用4年学制,且全部在互联网上完成。学生们第1年将在自己所在国家或所住地完成基本的核心课程学习,这样所有的学生无论语言背景都具备了相同的学术基础。随后从第2年开始直到毕业,学生们要到一个新的国家至少是一个新的城市去学习,,至少掌握2门外语才能顺利毕业。
最重要的是,The Minerva Project将学术能力作为筛选学生的唯一标准。它希望自己的申请人筛选过程和传统的大学完全不一样,他们不会考虑亲属、运动员、国家、宗教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唯一筛选的标准就是你的学习能力有多强。而在教师方面,The Minerva Project甚至打算创建一个教师领域的诺贝尔奖“The Minerva Prize”,用于奖励当前最顶尖的大学教授帮助其创建课程。课程创建好后,The Minerva Project则会聘用博士毕业生来为学生们讲授这些课程。最后在毕业后,The Minerva Project也不会像传统的大学一样把毕业生们仅仅当作校友资源(潜在的捐助者),他们还会积极帮助毕业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各种资助金和机会。
这就是The Minerva Project的庞大野心。如果说以往的互联网教育还只停留在课外辅导或者培训上,那么The Minerva Project这样的项目的真正崛起将创造与现实大学平起平坐的局势。
当然,以上这些多是模式上的差异,具体到实现上,各种新鲜技术的应用和体验都十分不错。此外在其他技能型和中低年龄层次的突破上,可汗学院以及Lynda都十分优秀。除了这些,海外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者们还创造了许多其他新模式,并渐次站稳脚跟开始扩张地盘。
技术撬动政策的可能?
不过,在教育资源极度垄断、教育理念陈旧迂腐的中国,这些模式恐怕都难以走得通。事实上,国内的在线教育问题很多,包括怎样应用最新科技、解决优秀师资缺乏、课程创新等,统一的权威平台等。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力量,撬开应试教育和资源垄断的桎梏,为国内更广大更迫切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用户提供真正的在线教育?
我们知道,许多大学也都在开展在线教育。从1999年国内开展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共有69所高校被授权开设网络教育学院,通过网校独立招生、授予文凭和学位,一些网校还将精品网络课程、优秀教学资源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不过,第一代在线教育公司以及知名大学的网校,只是做到了教材的电子化,很少能够应用灵活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技术进行真正创新。具体的,国内目前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一些主要形式包括: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放在互联网上供学校或学生选取;或通过门户网站的形式,将教育资讯、学习资源和各种教材放在网站上;再者像上海市在推广的“电子书包”,学生可从学校服务器下载电子课件、辅导材料和作业等。
我们可以看看苹果公司走的终端突破的进军曲线。
凭借iPad的流行,苹果依靠iTunes U也切入了在线教育领域——这些年来,苹果从1000多所大学收集了超过50万份视频和音频教学文件,总计下载量达到了7亿次。不过教师公开发布课程仍然还需要得到苹果的认证。但是,其近期发布的升级版iTunes U App已经允许任何教师在上面发布教学内容。
苹果这次新版的功能主要针对在教室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K-12教师,允许他们建立多达12份的私人课程。在每份课程里,教室都能指导学生使用各种主要由苹果驱动的媒介课程如iBooks、教科书、App、视频、Pages以及Keynote文件。新的iTunes U还提供了新的工具,允许学生在视频上做笔记。
而与其他专注于提供内容的在线教育不太一样,苹果不仅有来自全球的教师为其提供教学内容,还拥有iPad这个终端设备。因此它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既能充当传统教育里的课堂“教学工具”,也将人们的行为习惯逐渐向在线教育培养。
而当前,随着Web2.0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兴的、更具个性和效率的模式也逐渐显现出来,纷纷取得小范围突破。
最容易吸引用户的还是重编教材,并资源取胜富的平台,包括可汗学院也属于这一类。事实上,有些网站的视频是自主制作的,如剪切电影片段放在课程中,或者借鉴国外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简的方式;美国网站TED-Ed甚至允许学生对视频做自主编辑、删减,再推荐给自己的同学。而另一部分网站用搜罗的办法,如Course Hero就是将YouTube上的教育视频整合起来。此外,实用的工具类应用、丰富社交属性、“契约式”DIY学习甚至“拜师”式学习、“傻瓜式教学”等方式都在国外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国内方面也有许多较为出色的实践者。
另一方面,考虑到其实在美国,在线科技的主要途径仍然还是免费或收费视频,而这些加上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等工具基本上能够完成,这样看来也许太过先进的技术工具并不是很必要。而如果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开发课程内容、引进教学资源、扩大开放性等方面,且结合当下互联网的公开课平台以及其他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互联网体验,增强学习成果的认可程度,并真正用互联网惯行的服务思维来进行推广运营,也许是另一种“技术性”突破。
至于国内用户有没有这么大的需求,仅仅提供有限的大学课堂视频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十足火爆了。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