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主旨论坛开讲,文化要“和而不同”
- 编辑:csm351
2012-10-18
10月18日上午,主题为《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合作》的主旨论坛在浦西洲际酒店开启了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活动的大幕。文化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领导为论坛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奥地利萨尔茨堡市市长海因茨.沙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张继钢,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艺术及文化司高级司长廖俊文等重量级嘉宾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作为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由文化部外联局和艺术节合作主办,本届艺术节论坛以“文化多样与跨文化合作”为主线,包括一场主旨论坛与3场分论坛.其中《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合作》的主旨论坛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化多样性对全球合作与交流的意义,为加强双边多边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以文化多样性与新人文主义为题,探讨了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的巨大推动力,如何通过这些理念的转换使每一个人都能为和平和睦共处与互相理解贡献力量.他说文化多样性好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基因。自1945年成立至今,教科文组织始终拥护“具有成效的文化多样性”并提供激发文化多样性的方法和途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明确指出文化多样性“扩大了可供每一个人选择的范围;它是发展的根源之一,不仅是经济增长,更应是实现一个愈加令人欣慰的文化,道德和精神层面的生存”。如今,随着全球化步伐加快,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我们迎来新机遇和挑战,距离拉近不仅为我们创造新的团结理解的方式,也要共同努力消除新旧偏见和无知。面对全球性化的理论,汉斯.道维勒建议团结须是前提,文化和艺术须有更重要的地位,从学校艺术教育,艺术交流到最高层次的艺术成就表演。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是将世界艺术项目与艺术表现形式聚在一起,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得以发展,为真正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指路牌,同时也证明了文化可以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帮助我们克服世间冲突。
奥地利萨尔茨堡市长海因茨.沙登(Heinz Schaden )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以萨尔茨堡为例”为题,阐述了世界文化名城萨尔茨堡市作为莫扎特的故乡,并拥有世界顶级艺术节萨尔茨堡艺术节在90年的历程中传承与创新欧洲文化、展示世界各国文化方面的经验。由萨尔茨堡艺术节、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现代版歌剧《波希米亚人》此次也担纲了本届艺术节的开幕演出。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以“理解和欣赏是不同文化共处之道”为题,探讨文化差异与多元共生,他追溯了华夏农业文明漫长发展轨迹中,与西域及北方牧业文明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的历史.过去数千年间不同文化间长期缺乏或很少有交流机会,一个文化区域内往往形成某种文化绝对优势,加剧了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冲突,也包含相互间的无知和误解.如今,先进的信息产业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已成为物质文明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大多数人认识到人类存在着普世价值,不同文化间具有一定共性。任何个人和群体都有权保持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已成为公认的政治伦理和价值观念。因此,葛剑雄认为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宽容、欣赏、学习尤其重要,各取所需,自由吸收,在对方需要的前提下给予帮助,才能达到共存共荣的结果。以国际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上海也要承担历史使命,以更开放、包容、热切的心态接纳世界不同文化和艺术,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和艺术,不仅要充分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还将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副总导演的张继钢演讲主题为《创意的胜利--点,线,面对奇思妙想》,聚焦艺术家的个人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就创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侃侃而谈.他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象征爱琴海的“一湖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文化的'画轴'出发,又以“点,线,面”为立足点,解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肩上芭蕾》,《千手观音》和《活字模》的创意构思。
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产业及艺术司高级司长廖俊文做了《新加坡文化发展的新方向》的演讲,从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层面讲述了多元共生的亚洲国际大都市新加坡如何进行下一个十年的城市文化艺术发展规划。在过去2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在艺术文化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取得很好的效果。两年前,政府自下而上,委任由私人企业界和民间组织的领导者,包括艺术工作者为主导的艺术与文化策略检讨指导委员会(ACSR)制定了当前至2025年的文化发展总蓝图。政府不再扮演主导角色,而是把资源放在支持和鼓励艺术工作者及艺术爱好者身上,协助他们带领新加坡民众走入文化艺术的殿堂。意识到不能单靠繁荣经济,就能构建意义、身份和国家认同感,新加坡政府最近更是宣布将成立一个新部门——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来负责文化发展事务,将正视新加坡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