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漂泊的荷兰人》
今年大剧院自制剧目,歌剧依然最抢眼。大剧院歌剧节开幕大戏,意大利导演强卡洛执导的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可谓一炮打红,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转换自如的海盗船、多媒体大屏幕营造出一望无际、变幻莫测的“真实”海景以及最后主人公泰坦尼克式的沉船海底,都给观众留下电影大片式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
入围理由:2013年恰逢瓦格纳诞辰200周年,国家大剧院也第一次开启通向瓦格纳的大门。同时,刚就任大剧院歌剧总监和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吕嘉,也目标明确地将德奥演奏风格“植入”这支年轻的乐团。
《假面舞会》
2013年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200周年诞辰。大剧院歌剧节首次邀请到当今歌剧世界当红,集导演、舞美、服装设计于一身的导演乌戈·德·安纳执导,已在欧美晋身顶级威尔第、普契尼女一号而在国内却鲜为人知的华人女高音和慧的首次加盟,更是吊足歌剧迷的胃口。
入围理由:由于和慧到位过晚而被B组外国女高音“上位”,倒是成全了B组和慧、戴玉强、廖昌永、张秋林的全华班表现,完胜男女高音均不胜任角色的国际组。就制作风格而言,德·安纳入乡随俗显得相当保守,但其简洁明了而又富丽堂皇的舞台,还是令初次接触这部歌剧的中国观众津津乐道,口碑上佳。
《运河谣》
被大剧院称为“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的《运河谣》,其实是首部为“全部民族美声歌手”而写的歌剧。由印青作曲、廖向红执导的这部歌剧与西洋歌剧在制作风格上大相径庭,印青的音乐戏剧演进方式也显得更加民族化。
入围理由:这部歌剧的水景与《漂泊的荷兰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旋律的亲切感和雷佳、王莉、孙砾以及王丽达几位观众极为“脸儿熟”的民美名家的“人缘儿”,是两轮热演的票房保证。但就音乐的歌剧化和戏剧性而言,还有待提升。
《原野》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制作的金湘歌剧《原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制作案例,音乐节选在《原野》诞生25周年的节点上,出手与众不同。而更加不同的是这个由李六乙执导的民族歌剧,首次以张立萍、张建一、梁宁、袁晨野的全美声阵容,首次以虚化时代背景、虚化真实场景的手法展现,演出效果可以用“震惊”和“惊喜”形容。
入围理由:李六乙简约会意的象征主义舞台制作与这部歌剧相得益彰,尽管在“建声”方面损失了一些效果,但其视觉效果和舞台制作理念都值得国家大剧院认真学习。
《艺术家的生涯》
5月11日至13日,大剧院歌剧节迎来由韩国国立歌剧院带来的、指挥大师郑明勋执棒的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生涯》。该剧4月3日刚刚在首尔亮相,一个月后便“速递”至国家大剧院。
入围理由:郑大师对于歌剧艺术的造诣深厚且不求虚浮耀眼。尽管是“不知名”的“全韩班”阵容,但主要演员个个身手不凡、风格精准,郑大师的音乐更是妙在纤毫之间。
《罗恩格林》
全世界为数不多专唱瓦格纳的大牌儿歌唱家已将他们的档期在几年前就安排得满满的,像大剧院这样提前一年的计划根本赶不上“班车”,在2012年底做瓦格纳的《罗恩格林》是最佳选择。
入围理由:这部由强卡洛执导的瓦格纳制作,可以看到他近年来在大剧院歌剧制作中使用的诸多手法,新鲜度大幅度下降,而他入乡随俗地引进中国元素——女主角在洞房花烛夜为男主角罗恩格林洗脚,让人匪夷所思。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上佳表现有目共睹。
最励志
《猫》中文版
《猫》的中文版于今年在上海诞生,在历经上海、广州的99场演出之后,12月21日将在北京迎来它的第一百场。
入围理由:巡演北京站的最大特点就是经英国版权方允许,历史上首次在《猫》中增加了所在国的形象——“中国猫”将是北京演出的一大亮点。以往宣传《猫》时,往往强调的是如何做到原汁原味不走样,“中国猫”的出现,体现出英国版权方对中国版水准的认可和信任,更体现出中国制作方逐渐增强的自信心。
《巴黎圣母院》
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2004年就来过北京,不过由于是在舞台过于开阔、观众席过于遥远的人民大会堂,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今年11月21日至25日,这部音乐剧经典再度造访北京,演出剧场改到保利剧院。合适的舞台、合适的观演距离,让这部摇滚音乐剧的艺术魅力大爆发,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增加演出场次。而精致押韵、文学性极强的中文字幕,竟然成为演出期间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这背后其实还有更深的谋划——《巴黎圣母院》的中文版。
入围理由:在《妈妈咪呀!》和《猫》的中文版成功之后,已有更多演出商愿意在经典音乐剧上做本土化尝试,这恰恰是由音乐剧产业化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的音乐剧产业已经“在路上”。
重返北京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
4月28日,享誉世界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时隔8年后再次携“镇团宝典”阿隆索版《天鹅湖》,在国家大剧院为第十二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拉开大幕。
入围理由:由于美国多年的封锁以及古巴人独特的身体条件,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艺术总监、舞蹈大师阿隆索的领导下,形成了风格和技术在世界芭蕾舞坛独树一帜的“古巴风”,尤其以男子独步世界芭蕾舞坛。此次前来的舞团刚刚“大换血”,让人感慨舞团不复当年。
诺伊梅尔《小美人鱼》《茶花女》
今年,大剧院举办了首个舞蹈节,来自国内外的舞蹈团体和艺术家为北京带来风格各异的舞蹈作品,这其中,当代编舞大师、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的两部作品《小美人鱼》和《茶花女》分别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和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同时展现在舞蹈节上,恐怕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罕见的。
入围理由:对于诺伊梅尔的艺术,中国观众仅限于前年汉堡芭蕾舞团带来的《茶花女》,而2009年完成的《小美人鱼》充满丰富想像力的奇思妙想,是年近八旬的诺伊梅尔青春永驻的秘诀。我们编舞家们的想像力在哪里?
上芭《简·爱》
12月,上海芭蕾舞团带来由德国编舞大师帕特里克创作的上海大剧院版本舞剧《简·爱》。帕特里克出人意外地把疯女人提到前台成为故事的第一女主角,而简·爱成为第二女主角。
入围理由:帕特里克简约到极致又非常明了达意的舞台,诗意、碎片化的思绪同时又极富逻辑性的叙事能力,让这部舞剧诗意、清晰、感人。疯女人死于火灾的处理简洁而不简单;三位主人公褪去华服赤裸“升华”的大结局,更有了21世纪的人性高度。还是那句话:我们编舞家的想像力在哪里?
《云门舞集2》
即便非常熟悉台湾编舞大师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风格,但对他的“青年近卫军”——二团的《云门舞集2》还是相当陌生。10月31日和11月1日,《云门2》首次露面国家大剧院,布拉瑞扬、伍国柱、郑宗龙、黄翊四位在国际获奖的年轻编舞家的《流鱼》、《坦塔罗斯》、《下回见》、《出游》与《墙》五部作品,绝不同于林怀民“静”、“净”、“境”、“雅”的风格。
入围理由:思维之活跃,视野之开阔,风格之多样,想像力之丰富,令熟悉“云门舞集”的人耳目一新,感叹“云门”忽然间变得丰富多彩,林怀民的“兵器”一下子多了。云门之内“门户”林立,却绝无“门户之见”。心胸开阔是林怀民更是云门的成功之道。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