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音乐剧,不少人会觉得它有些小众。但如今,音乐剧也开始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昨日,即将于1月31日至2月5日在武汉剧院第二轮上演的中文版《妈妈咪呀》中方制作人田元向记者独家透露:从2011年至今,前期投资高达三千万的该剧已突破一亿两千万总票房,其中武汉本土贡献了数百万票房。相比之下,不少小成本制作的国产本土原创音乐剧则连成本都收不回。
波音747运来“百老汇”
上周日,《妈妈咪呀》演出团队用12辆10米的专用卡车将全部的灯光舞美设备运抵武汉剧院。虽然与《猫》、《剧院魅影》和《狮子王》等音乐剧相比,《妈妈咪呀》尚属小制作,但是所有舞美道具重量达75吨,总共花费近三千万元制作费。全国巡演时,更是不惜重金租用一架大型波音747货机才全部装下。
花费如此一大笔钱,只是为了把百老汇标准搬到中国。制作方表示,除了《妈妈咪呀》剧本很经典外,为了维护好口碑和高票房,中文版严格从每一处细节执行该剧的“国际标准”更是关键——舞美设备从澳大利亚进口,舞台幕布从英国定制,服装都出自法国名牌。
大制作才有大回报?
在引进音乐剧不断冲击市场的同时,低成本的国产本土原创音乐剧能收回成本的却是凤毛麟角。著名音乐人三宝是原创音乐剧最执着的践行者,他的《三毛流浪记》和《钢的琴》成本并不高,即便在保利院线这么优势的演出平台下也才收回成本。由此,很多人得出,要大制作、大投入才能收到大回报的结论。
对此,三宝则不这么认为,“把国外比较成熟的戏,用中文版去演绎,这种做法至少让更多人去了解音乐剧,很值得推崇。但是很多人受到误导,以为只有《歌剧院幽灵》、《狮子王》那样舞美庞大的演出才是音乐剧,其实原创音乐剧的创作问题比制作问题更严峻。”田元也表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一部戏剧作品在市场上能否取得好成绩,还得看作品本身。
成功搬欧美运营模式
中文版《妈妈咪呀》确实很成功。但田元认为,除了搬来大制作,他们更是搬来了先进的运营模式,“国外音乐剧并不小众,它是大众化,偏高端,可复制的文化产品。我们做中文版最主要的是想把我们的市场做起来。”田元的团队不仅“抄”来了百老汇的剧本,也“抄”来了他们的制作经验。“百老汇的演员是每6个月就公开招募一次,我们也面向全华语地区选角,每次巡演的主角都不一样;在欧美,很多剧都会有长达一个月的免费预演,让观众提意见,我们也在上海进行了整整两周的预演。我的经验告诉自己,高品质能带好口碑,预演一定能吸引更多观众,而不是流失观众。”事实证明,这样的运营模式是成功的,同样是由他们制作的中文版《猫》去年巡演161场,票房已突破7200万元。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