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一条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编辑:csm351
2011-04-13

  

民族村从开村到现在,一直坚持民族性的核心不变

  

  在11日举行的2011年昆明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指出:要保护好昆明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多样、古朴、丰厚、奇异、相融的深邃内涵,科学化开发、市场化嫁接、时尚化包装、品牌化经营、科技化提升,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融合发展,使其成为世代传承的瑰宝和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要素。

  对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仇和提出了“在地在场在册在线”的传播概念,将散落在昆明各地的历史、民族文化从“在地”变为“在场”,其实就是将其超越地域限制,集中、复制、低成本地展示,云南民族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

  入夜,在滇池路中段滇池度假区入口,6米高的傣族大鼓伫立在绿化植物中,被灯光映得如梦如幻。紧接着,扑面而来的是象脚鼓、芦笙、白族霸王鞭、大三弦等11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乐器雕塑,所有的雕塑在夜间被地光灯照亮,显现出无尽的斑斓色彩,一直延续到云南民族村。

  范立义把这组雕塑看成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角度,这组雕塑无疑是度假区的一大亮点,是民族村的第一个醒目标志,但范立义显然更愿意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的身份来解读这组雕塑:“这是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一次尝试。”

  荟萃民族文化与现代精华

  现代文化不一定就是非民族文化,反而可以以现代文化的角度提炼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使其更精彩、更吸引人,更能张扬民族的个性,更能让人接受和回味。

  “越是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范立义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民族村自1992年建村以来19个年头的发展轨迹都在印证这句话。

  “如果说一个地区是一座大厦,那么经济就是大厦的钢筋水泥,文化就是大厦的内装修,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品味与形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在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如此评价文化对于塑造昆明国际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性。

  而在范立义看来,民族风情又是云南、昆明最突出的文化元素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云南最吸引人的就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现代旅游提倡的就是一种回归,而回归恰恰就需要那些让人震撼的民族文化元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取之不尽的民族文化资源。”范立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变成了传统与现代性的博弈,“但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传统并不代表落后,反而是现代性的基础。同样,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又可为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活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保持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关键就是要结合现代元素寻求和构建自己新的生存方式。”

  对于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范立义认为近几年风靡国内外的“云南模式”颇具代表性。“近几年云南涌现出的一批有影响的民族精品,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杨丽萍的《云南映像》就采用了大量的非洲打击乐节奏,通过现代节奏和舞蹈语言的变化,实现了二者的绝佳结合。包括《凤氏彝兰》、《香格里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以及在青歌赛中脱颖而出的李怀英、李怀秀等一批原生态歌手,可以看出,现代文化不一定就是非民族文化,反而可以以现代文化的角度提炼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使其更精彩、更吸引人,更能张扬民族的个性,更能让人接受和回味。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把它们像散落的珍珠一样串起来,融合现代元素做强做大,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和旅游等现代产业的发展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民族村是少有的盈利企业

  民族村从开村到现在,从未出现过账面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坚持了民族性的核心不变。云南民族村跻身全国10%的赢利企业行列。

  “目前,全国所有的主题公园,尤其是以人造景观为主的主题公园中,有70%是亏损的,20%属于基本持平,只有10%是赢利的。而云南民族村就跻身于这10%的赢利企业行列。”范立义认为,民族村从开村到现在,从未出现过账面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坚持了民族性的核心不变。“首先,我们对民族村的定位就是‘云南民族的扉页’。如果把云南的26个民族比喻为一本书,那么民族村就是这本书的目录。”民族村集中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所有的民族村寨均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来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充分挖掘昆明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加快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和在线文化提升。民族村25个村寨使用的都是当地工人和当地建筑原料,原样建造了传统民族民居,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如实地展示出来,实现了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的转变。但在延续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元素之外,和传统的民居相比,又多了一些时尚现代的元素,使其更能够为现代游客接受。”

  和形成特色浓郁、荟萃云南民族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展示、体验、保护、挖掘、研究、传承中心的首要定位相比,民族村的第二个定位显得颇有些与众不同。“人才是民族村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把民族村定位为‘少数民族旅游人才的培训基地’。”范立义介绍,很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到民族村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会选择回家乡从事旅游行业。因此,民族村重点加强了对这部分年轻人的培养,“我们和省委党校合作,定期组织员工听课。不仅要让这些少数民族青年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包括文化水平和对现代社会的认识也要得到提升,这也是一种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扶持。”

  

民族村从开村到现在,一直坚持民族性的核心不变

  

  在11日举行的2011年昆明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指出:要保护好昆明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多样、古朴、丰厚、奇异、相融的深邃内涵,科学化开发、市场化嫁接、时尚化包装、品牌化经营、科技化提升,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融合发展,使其成为世代传承的瑰宝和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要素。

  对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仇和提出了“在地在场在册在线”的传播概念,将散落在昆明各地的历史、民族文化从“在地”变为“在场”,其实就是将其超越地域限制,集中、复制、低成本地展示,云南民族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

  入夜,在滇池路中段滇池度假区入口,6米高的傣族大鼓伫立在绿化植物中,被灯光映得如梦如幻。紧接着,扑面而来的是象脚鼓、芦笙、白族霸王鞭、大三弦等11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乐器雕塑,所有的雕塑在夜间被地光灯照亮,显现出无尽的斑斓色彩,一直延续到云南民族村。

  范立义把这组雕塑看成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角度,这组雕塑无疑是度假区的一大亮点,是民族村的第一个醒目标志,但范立义显然更愿意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的身份来解读这组雕塑:“这是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一次尝试。”

  荟萃民族文化与现代精华

  现代文化不一定就是非民族文化,反而可以以现代文化的角度提炼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使其更精彩、更吸引人,更能张扬民族的个性,更能让人接受和回味。

  “越是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范立义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民族村自1992年建村以来19个年头的发展轨迹都在印证这句话。

  “如果说一个地区是一座大厦,那么经济就是大厦的钢筋水泥,文化就是大厦的内装修,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深度与厚度、品味与形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在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如此评价文化对于塑造昆明国际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性。

  而在范立义看来,民族风情又是云南、昆明最突出的文化元素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云南最吸引人的就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现代旅游提倡的就是一种回归,而回归恰恰就需要那些让人震撼的民族文化元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取之不尽的民族文化资源。”范立义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变成了传统与现代性的博弈,“但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传统并不代表落后,反而是现代性的基础。同样,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又可为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活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下,保持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关键就是要结合现代元素寻求和构建自己新的生存方式。”

  对于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范立义认为近几年风靡国内外的“云南模式”颇具代表性。“近几年云南涌现出的一批有影响的民族精品,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杨丽萍的《云南映像》就采用了大量的非洲打击乐节奏,通过现代节奏和舞蹈语言的变化,实现了二者的绝佳结合。包括《凤氏彝兰》、《香格里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以及在青歌赛中脱颖而出的李怀英、李怀秀等一批原生态歌手,可以看出,现代文化不一定就是非民族文化,反而可以以现代文化的角度提炼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使其更精彩、更吸引人,更能张扬民族的个性,更能让人接受和回味。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把它们像散落的珍珠一样串起来,融合现代元素做强做大,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和旅游等现代产业的发展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民族村是少有的盈利企业

  民族村从开村到现在,从未出现过账面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坚持了民族性的核心不变。云南民族村跻身全国10%的赢利企业行列。

  “目前,全国所有的主题公园,尤其是以人造景观为主的主题公园中,有70%是亏损的,20%属于基本持平,只有10%是赢利的。而云南民族村就跻身于这10%的赢利企业行列。”范立义认为,民族村从开村到现在,从未出现过账面亏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坚持了民族性的核心不变。“首先,我们对民族村的定位就是‘云南民族的扉页’。如果把云南的26个民族比喻为一本书,那么民族村就是这本书的目录。”民族村集中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所有的民族村寨均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来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充分挖掘昆明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加快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和在线文化提升。民族村25个村寨使用的都是当地工人和当地建筑原料,原样建造了传统民族民居,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如实地展示出来,实现了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的转变。但在延续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元素之外,和传统的民居相比,又多了一些时尚现代的元素,使其更能够为现代游客接受。”

  和形成特色浓郁、荟萃云南民族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展示、体验、保护、挖掘、研究、传承中心的首要定位相比,民族村的第二个定位显得颇有些与众不同。“人才是民族村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把民族村定位为‘少数民族旅游人才的培训基地’。”范立义介绍,很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到民族村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会选择回家乡从事旅游行业。因此,民族村重点加强了对这部分年轻人的培养,“我们和省委党校合作,定期组织员工听课。不仅要让这些少数民族青年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包括文化水平和对现代社会的认识也要得到提升,这也是一种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扶持。”

  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以主要提供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尾声,必须要让民族村向休闲、会展、度假等方面转型,才能延续民族村的辉煌。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在当日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推动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茶文化、珠宝文化等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全面促进旅游休闲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康体休闲、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丰富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国际精品景区。

  这与民族村未来的发展之路不谋而合。范立义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融资、市场运作等方面不具优势的民族村也遭遇了发展瓶颈。“民族村从1992年建村以来,一直都是纯国有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输血’完成改造和发展。收入主要依靠门票,资产收益低,加上投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产品结构老化,发展方式落后等各种因素影响,以主要提供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尾声,必须要让民族村向休闲、会展、度假等方面转型,才能延续民族村的辉煌。”

  为了突破瓶颈,民族村首先在内部进行了改革。“第一步,除了250个老员工保留事业身份外,我们打破铁饭碗,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模式,对新员工实现聘用制;第二步,过去民族村是一村一个村长,25个村就有25个村长,整个民族村有29个部门,繁琐的机构给民族村增加了成本负担。对此我们实行了‘减员增效’,把行政人员充实到第一线,把29个部门压缩到9个。”经过战略重组,民族村很快实现了从最初赢利80多万元到赢利千万的飞跃。“我常说一句话,民族村就是一艘大船,因为装的人太多,船不堪重负就要沉了,怎么办?只能先下去一部分人,等把船修好了,再带上这部分人继续前进。”

  在完成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后,范立义认为要把民族村建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主题公园”,还必须通过增量控股,以存量引增量,以资产引资本,加大投入,以项目引资金,重组资产,完成产业扩张,最终增强企业实力,提升民族村品牌。

  第三步,按照“用集群激活片区”的理念,重新对民族村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2006年评审通过的《云南民族村总体发展提升规划》,今后,民族村将分为“综合商业接待区”、“民族文化体验展示区”和“休闲度假区”三大区域。

  “位于入口片区的综合商业接待区,也就是以目前民族村入口处的人流聚集广场为中心、‘昆明故城’、‘茶文化大观园·滇池新天地’等商业服务街分居两侧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出汉文化和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集旅游、商业、休闲、文化为一体,以浓厚的民族特色、时尚新颖的商业氛围、热情洋溢的民族风情,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精品产品、名优产品的展示平台,成为迎接八方来客和市民休闲的重要片区。”

  “民族文化体验展示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游览观光区,除了依托景区已有的村寨和游览设施,还建立了‘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中心’,在村内引入了哈尼族树皮服装,白族木雕、银器、铜器,民间陶艺,拉祜族面具艺术等一批民间艺人,传承保护和抢救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一区域是游客体验民族风情最主要的区域。”

  “位于民族文化体验展示区后的休闲度假区,民族村将考虑建设民居式的休闲度假型饭店,其建筑风格突出民族特色,内设民族餐饮、民族歌舞娱乐、民族特色的温泉浴、多种规格会议室、住宿等设施,以接待高端商务、休闲度假和会议游客为主。让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文广体局软硬件推进文化建设

  “本次会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当日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后,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厉忠教表示,今后,市文广体局将在原有基础上,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继续推进本市文化建设。

  厉忠教表示,本次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可以用“7个更加”来概括:“一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二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三是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四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原则更加辩证,五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举措更加过硬,六是文化改革发展的路径更加多元,七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

  他表示,文广体局将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软件方面,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昆明实际,先后制订了《昆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昆明市关于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为昆明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机制方面的保障;硬件方面,文广体局将建设昆明市博物馆二期工程、昆明市文庙(文化馆)恢复重建(一期工程)、聂耳音乐厅、昆明市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两馆一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等。(记者杨璐)

  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以主要提供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尾声,必须要让民族村向休闲、会展、度假等方面转型,才能延续民族村的辉煌。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在当日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推动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茶文化、珠宝文化等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全面促进旅游休闲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康体休闲、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丰富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国际精品景区。

  这与民族村未来的发展之路不谋而合。范立义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融资、市场运作等方面不具优势的民族村也遭遇了发展瓶颈。“民族村从1992年建村以来,一直都是纯国有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输血’完成改造和发展。收入主要依靠门票,资产收益低,加上投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产品结构老化,发展方式落后等各种因素影响,以主要提供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尾声,必须要让民族村向休闲、会展、度假等方面转型,才能延续民族村的辉煌。”

  为了突破瓶颈,民族村首先在内部进行了改革。“第一步,除了250个老员工保留事业身份外,我们打破铁饭碗,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模式,对新员工实现聘用制;第二步,过去民族村是一村一个村长,25个村就有25个村长,整个民族村有29个部门,繁琐的机构给民族村增加了成本负担。对此我们实行了‘减员增效’,把行政人员充实到第一线,把29个部门压缩到9个。”经过战略重组,民族村很快实现了从最初赢利80多万元到赢利千万的飞跃。“我常说一句话,民族村就是一艘大船,因为装的人太多,船不堪重负就要沉了,怎么办?只能先下去一部分人,等把船修好了,再带上这部分人继续前进。”

  在完成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后,范立义认为要把民族村建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主题公园”,还必须通过增量控股,以存量引增量,以资产引资本,加大投入,以项目引资金,重组资产,完成产业扩张,最终增强企业实力,提升民族村品牌。

  第三步,按照“用集群激活片区”的理念,重新对民族村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2006年评审通过的《云南民族村总体发展提升规划》,今后,民族村将分为“综合商业接待区”、“民族文化体验展示区”和“休闲度假区”三大区域。

  “位于入口片区的综合商业接待区,也就是以目前民族村入口处的人流聚集广场为中心、‘昆明故城’、‘茶文化大观园·滇池新天地’等商业服务街分居两侧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出汉文化和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集旅游、商业、休闲、文化为一体,以浓厚的民族特色、时尚新颖的商业氛围、热情洋溢的民族风情,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精品产品、名优产品的展示平台,成为迎接八方来客和市民休闲的重要片区。”

  “民族文化体验展示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游览观光区,除了依托景区已有的村寨和游览设施,还建立了‘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中心’,在村内引入了哈尼族树皮服装,白族木雕、银器、铜器,民间陶艺,拉祜族面具艺术等一批民间艺人,传承保护和抢救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一区域是游客体验民族风情最主要的区域。”

  “位于民族文化体验展示区后的休闲度假区,民族村将考虑建设民居式的休闲度假型饭店,其建筑风格突出民族特色,内设民族餐饮、民族歌舞娱乐、民族特色的温泉浴、多种规格会议室、住宿等设施,以接待高端商务、休闲度假和会议游客为主。让民族文化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文广体局软硬件推进文化建设

  “本次会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当日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后,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厉忠教表示,今后,市文广体局将在原有基础上,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继续推进本市文化建设。

  厉忠教表示,本次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可以用“7个更加”来概括:“一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二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三是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四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原则更加辩证,五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举措更加过硬,六是文化改革发展的路径更加多元,七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

  他表示,文广体局将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软件方面,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昆明实际,先后制订了《昆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昆明市关于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为昆明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机制方面的保障;硬件方面,文广体局将建设昆明市博物馆二期工程、昆明市文庙(文化馆)恢复重建(一期工程)、聂耳音乐厅、昆明市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两馆一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等。(记者杨璐)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