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女工在为古筝进行精细打磨
待加工的泡桐木材
阅读提示
当年焦裕禄书记为了防风固沙在兰考培植的泡桐,因得益于黄河故道得天独厚的土质,生就了“会呼吸”的特质,成为民族乐器最佳的音板原材。如今,泡桐成就了兰考年产值超亿元的民族乐器制作产业,也成就了兰考中国民乐之乡的美誉。
“泡桐板从这里出来后就能弹曲了”
行驶在兰考县城通往固阳镇的220国道上,放眼田间,处处可见一排排黝黑“皮肤”、滚圆粗壮、绿叶如盖的泡桐。当地人告诉记者,自从焦裕禄书记把泡桐作为防风固沙的植被引种到兰考之后,这种泡桐与农田间作套种的模式已普遍存在了40多年。
还未踏入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大门,电锯声音已先传入到了记者的耳中。公司副经理陈改州告诉记者:“泡桐板从这里出来后就能弹曲了。”
车间里,10多位工人在不同的流水线上作业,精挑细选的泡桐板经过这条有着数十道工序的流水线后,便成了能弹出悠扬动听旋律的民族乐器。
做乐器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板木,师傅们只选笔直桐杆,而且有着10多年树龄的桐木。“选好板木后,工人师傅会将板木分解、加工后放在药水里泡上近半月的时间。之后,将木板烘干,在库房里放置1年到2年的时间后才能使用。”一位在挑选木板的师傅笑着告诉记者。
打磨女工在为古筝进行精细打磨
待加工的泡桐木材 阅读提示 当年焦裕禄书记为了防风固沙在兰考培植的泡桐,因得益于黄河故道得天独厚的土质,生就了“会呼吸”的特质,成为民族乐器最佳的音板原材。如今,泡桐成就了兰考年产值超亿元的民族乐器制作产业,也成就了兰考中国民乐之乡的美誉。 “泡桐板从这里出来后就能弹曲了” 行驶在兰考县城通往固阳镇的220国道上,放眼田间,处处可见一排排黝黑“皮肤”、滚圆粗壮、绿叶如盖的泡桐。当地人告诉记者,自从焦裕禄书记把泡桐作为防风固沙的植被引种到兰考之后,这种泡桐与农田间作套种的模式已普遍存在了40多年。 还未踏入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大门,电锯声音已先传入到了记者的耳中。公司副经理陈改州告诉记者:“泡桐板从这里出来后就能弹曲了。” 车间里,10多位工人在不同的流水线上作业,精挑细选的泡桐板经过这条有着数十道工序的流水线后,便成了能弹出悠扬动听旋律的民族乐器。 做乐器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板木,师傅们只选笔直桐杆,而且有着10多年树龄的桐木。“选好板木后,工人师傅会将板木分解、加工后放在药水里泡上近半月的时间。之后,将木板烘干,在库房里放置1年到2年的时间后才能使用。”一位在挑选木板的师傅笑着告诉记者。 生产半成品的车间里,两位师傅用胶将四块加工好的板木粘在了一起,成了古筝的模型,然后用绳子将模型层层缠绕。其中一位师傅告诉记者:“这道工序是加工的第一步,主要是把泡桐分解后的板木加工成古筝的原型。之后,再经过加固、打磨、刨面等6道工序才能生成半成品。” 制作好的半成品被运到油漆房,戴口罩的师傅用机器一个一个地为半成品打漆。待烘干后,还要进一步打磨。一位打磨工左手托着半成品,右手拿着砂布从古筝的侧面到正面一点一点地打磨。她说:“我这里打磨后,仍要喷漆,进行细喷后,再次精致打磨。” 经过油漆工与打磨工两道工序后,便进入到生产乐器的最后一道工序装弦、调音。在调音室里,一位年轻的姑娘坐在一架古筝面前,只见她双手拨弄琴弦,音乐声顿时如山间的泉水从她的指尖缓缓流出。 “全国90%的民乐音板产自兰考” “上世纪70年代,兰考人并不知道泡桐能做乐器。”陈改州给记者讲述了兰考泡桐走入音乐殿堂的经历。 当时,泡桐被制作成烧火用的风箱,这些风箱在鼓风的时候,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上海乐器厂的一位技师来到兰考,听到这种声音之后便说兰考的泡桐很适合做乐器材料。这个消息在业内迅速传开,上海、扬州等大民族乐器厂纷纷来兰考进货。 随着进货的人越来越多,固阳镇代士永就创办了一个小型的泡桐板加工厂,专门为乐器厂制作音板。随着对乐器行业的了解加深,代士永萌发了办乐器厂的想法。在代士永的带动下,兰考的民族乐器企业发展到32家,31家企业集中在固阳镇,年产乐器7万件,年产值2亿元。 陈改州告诉记者:“兰考北部靠近黄河的区域,原来经历过黄河改道,是黄河古道。这里的土质是沙土和淤泥掺和而成的,这种土质种植的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而且透气、透音性能好,被称为‘会呼吸的木材’,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 1992年,原轻工业部组织专家考察后认为,兰考泡桐为国内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音板的最佳材料,把兰考确定为全国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现在,全国民族乐器行业90%的音板取材于兰考的泡桐。”陈改州说。 兰考乐器名扬海内外 如今,兰考县生产的乐器有古筝、琵琶、二胡、扬琴、柳琴、古琴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国家,并远销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2002年,北京音乐协会邀请广东某管弦乐队在北京举行专场民族乐器演奏会,会上指定用兰考固阳镇的民族乐器,时任石家庄市民族管弦业协会副会长的高峰听过演奏后,走到后台,看了现场演奏的乐器并亲自弹曲,他激动地说:没想到兰考的泡桐音质这么好,没想到小地方也能做出这么优质的民族乐器,并当场拍板定下60台古筝的协议。 2003年冬,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林教授,调试好乐器弹过后,高兴地说:你们兰考的乐器真不错。此后,林教授把范场村的古筝、琵琶定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授课的专门乐器。 2003年北京乐器博览会上,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中州牌”古筝、琵琶折服了香港各大琴行,东南亚及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客商对精美的造型和优美的音色而叹服,纷纷订货。 2007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组推介了兰考县的民族乐器。如今,民族乐器产业已被兰考县委、县政府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生产半成品的车间里,两位师傅用胶将四块加工好的板木粘在了一起,成了古筝的模型,然后用绳子将模型层层缠绕。其中一位师傅告诉记者:“这道工序是加工的第一步,主要是把泡桐分解后的板木加工成古筝的原型。之后,再经过加固、打磨、刨面等6道工序才能生成半成品。”
制作好的半成品被运到油漆房,戴口罩的师傅用机器一个一个地为半成品打漆。待烘干后,还要进一步打磨。一位打磨工左手托着半成品,右手拿着砂布从古筝的侧面到正面一点一点地打磨。她说:“我这里打磨后,仍要喷漆,进行细喷后,再次精致打磨。”
经过油漆工与打磨工两道工序后,便进入到生产乐器的最后一道工序装弦、调音。在调音室里,一位年轻的姑娘坐在一架古筝面前,只见她双手拨弄琴弦,音乐声顿时如山间的泉水从她的指尖缓缓流出。
“全国90%的民乐音板产自兰考”
“上世纪70年代,兰考人并不知道泡桐能做乐器。”陈改州给记者讲述了兰考泡桐走入音乐殿堂的经历。
当时,泡桐被制作成烧火用的风箱,这些风箱在鼓风的时候,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上海乐器厂的一位技师来到兰考,听到这种声音之后便说兰考的泡桐很适合做乐器材料。这个消息在业内迅速传开,上海、扬州等大民族乐器厂纷纷来兰考进货。
随着进货的人越来越多,固阳镇代士永就创办了一个小型的泡桐板加工厂,专门为乐器厂制作音板。随着对乐器行业的了解加深,代士永萌发了办乐器厂的想法。在代士永的带动下,兰考的民族乐器企业发展到32家,31家企业集中在固阳镇,年产乐器7万件,年产值2亿元。
陈改州告诉记者:“兰考北部靠近黄河的区域,原来经历过黄河改道,是黄河古道。这里的土质是沙土和淤泥掺和而成的,这种土质种植的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而且透气、透音性能好,被称为‘会呼吸的木材’,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
1992年,原轻工业部组织专家考察后认为,兰考泡桐为国内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音板的最佳材料,把兰考确定为全国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现在,全国民族乐器行业90%的音板取材于兰考的泡桐。”陈改州说。
兰考乐器名扬海内外
如今,兰考县生产的乐器有古筝、琵琶、二胡、扬琴、柳琴、古琴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国家,并远销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2002年,北京音乐协会邀请广东某管弦乐队在北京举行专场民族乐器演奏会,会上指定用兰考固阳镇的民族乐器,时任石家庄市民族管弦业协会副会长的高峰听过演奏后,走到后台,看了现场演奏的乐器并亲自弹曲,他激动地说:没想到兰考的泡桐音质这么好,没想到小地方也能做出这么优质的民族乐器,并当场拍板定下60台古筝的协议。
2003年冬,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林教授,调试好乐器弹过后,高兴地说:你们兰考的乐器真不错。此后,林教授把范场村的古筝、琵琶定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授课的专门乐器。
2003年北京乐器博览会上,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中州牌”古筝、琵琶折服了香港各大琴行,东南亚及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客商对精美的造型和优美的音色而叹服,纷纷订货。
2007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组推介了兰考县的民族乐器。如今,民族乐器产业已被兰考县委、县政府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