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当钥匙打开心灵枷锁
- 编辑:csm351
2012-05-07
今年35岁的姜先生干了多年的销售,平时应酬很多,早出晚归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从5年前开始,他对工作渐渐感到厌倦,总觉得自己天天低声下气地求着人家买东西,很没有尊严。时间长了,他常常失眠,情绪也不稳定,注意力也不集中,工作业绩也是忽高忽低。即使是回到家里,他也没有什么好脾气,一进家门就恨不得扑到床上睡觉,也不爱与妻子和女儿交流。3年前,妻子以感情不和为由跟他离了婚,姜先生失去对女儿的抚养权。之后,他的工作能力下降得厉害,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感觉自己卑微丑陋,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工作没法继续下去了,姜先生只好辞去工作闲在家中。失去工作后,他的情况更糟糕了,失眠比原来更严重,经常在凌晨就醒来,记忆力也直线下降,甚至对未来都没有了期盼。后来,在父母的劝说下,他来到回龙观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抑郁状态”。
入院后,姜先生接受了常规抗抑郁、抗失眠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他感觉睡眠有所好转了,心情也愉悦了一些,但自卑感强的情绪依旧困扰着他。他还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还伴随记忆、意志减退。后来,姜先生的主治医生建议他接受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的团体艺术治疗。
艺术行为治疗边玩边治病
艺术行为治疗听着挺新鲜。艺术行为治疗中心音乐治疗师尹誉霏介绍, 这种治疗方式很有趣,患者听音乐、练舞蹈、演戏剧、做瑜伽、玩软陶……一边玩着一边“治病”,不知不觉当中,就改善了自己的认知功能,调节了不良情绪。通过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还可以改善人际交往,增加消退的意志,改善注意力,改善身心协调能力和精细运作能力,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尹誉霏用姜先生治疗的例子来解释音乐治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姜先生选择了团体音乐治疗。一开始,他常一个人静坐在音乐治疗室的角落里面,还是像过去一样自卑自闭。音乐治疗师主动与他接触,可是姜先生说,自己既不会乐器,也不会唱歌,对音乐感觉一般,只是猜测这种活动也许能帮助自己得到改善。治疗师循序渐进,引导着姜先生慢慢融入到音乐的妙境里。
从第4次开始,姜先生已经可以参加到音乐治疗的各种活动当中来了,这意味着治疗关系已初步建立。治疗师根据他的病情与音乐能力,给他制定了一个长期目标“提高自信与自我悦纳度,不良情绪宣泄与表达,提高兴趣,增强意志”。
姜先生总共参加了24次团体音乐治疗。其中包括音乐聆听讨论、音乐想象、音乐游戏、演唱甚至简单创作等,在这样的音乐体验中,姜先生的参与程度逐渐提高了,与团体中成员的互动也增多了,内心与音乐的联系与信任逐渐加深,在长期目标的各方面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第8次治疗时,姜先生还参与了主题式分组音乐表演,他作为主唱,跟伴唱、伴奏及伴舞的病友们合作排练与表演。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过去根本不会唱歌的姜先生,全情投入,引吭高歌,就像变了一个人。演出完了,他自己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他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感到特别的开心满足。
聆听音乐说出自己的心声
第11次治疗时,姜先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了音乐想象。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他想象出了代表自己的蓝粉色向日葵,花下散落了种子。在团体讨论中,姜先生表示向日葵本应是黄色,应该是阳光不足所致,更没有能力庇护孩子。姜先生讲到这里时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不由得声音哽咽,泪水滑落,治疗师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还发动团队的力量来支持安慰他。至此及以后的相关治疗中,姜先生在音乐体验中对自我的探索渐渐深入,并开始面对内心问题,还能通过书写、画画、讲述和演唱、创作的形式进行情绪宣泄和表达。
第20次治疗,姜先生参与了“唱出心声”的即兴歌曲创作,他许下了“早日出院”的愿望,并写下歌词“女儿啊,父亲思念你,父亲一定早日出院,哪怕从做小生意开始,也要给你幸福的生活”。姜先生通过音乐体验探索出了自己未来的规划,达到了提高意志的治疗目标。
精神、躯体障碍都可音乐治
尹誉霏说,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并非像药品一样,并非由医生开出音乐处方,也并非是用特定的乐曲治病。其次,音乐治疗也并非一种特定的方法技术,它是集音乐、医学、心理等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能帮助哪些人群呢?尹誉霏介绍,音乐治疗的应用方面包括:精神发育迟滞、行为障碍、学习障碍、躯体障碍、药物依赖病人,还有精神障碍的音乐治疗、老年病的音乐治疗等。实际上音乐治疗适应的人群几乎包括各年龄段的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如儿童及青少年的智力缺陷、学习障碍、自闭症;儿童和成年人的听力损伤、视力损伤、肢体损伤、沟通障碍、精神或行为紊乱、严重的情感障碍、严重的多种残疾的人群,还包括医院治疗者、接受身体康复项目者、老年人、临终病人等等。同时音乐治疗还可以惠及身心健康的普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