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限的竹子效果不一样;不同土质里长出的竹子发出的音质不同;不同地理位置的竹子音色也不一样——
10月7日,记者来到大竹县新华广场,这里正在进行本地竹乐器表演,这些貌似锅碗瓢盆的各种特色竹乐器在乐手们娴熟的击打下,发出美妙悦耳的音乐。
近年来,大竹县重视竹文化的挖掘,该县文广局、县文化馆精心打造,如今竹乐器表演已成为当地特色文化的一大亮点,已然走向了竹城的街头巷尾,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就地取材,开拓竹乐新思路
目前,具有大竹特色的大型竹乐器有竹片琴、竹鼓、竹梆、竹排管等。其中,体积最大的是竹排管,它可谓是竹乐器中的“航母”。这个庞然大物是由一个个贯通的竹筒组成,每个竹筒根据发音不同,其长短和大小也不尽相同,最长的一根竹筒长达近4米。
这么大的乐器究竟是如何演奏的呢?记者在竹乐表演现场看到,在舞台的一侧,有一名乐手正手执“乒乓球拍”,有节奏地对着竹筒口拍打着。要是没有人介绍,还以为是他在“捣乱”,在舞台上玩起了“乒乓球”。原来,竹排管的发音,就是通过这些“乒乓球拍”拍打竹筒来发出的。当然,这副“乒乓球拍”是经过特制的,其正反两面都附有厚薄不一的塑料薄膜。
与竹排管相比,竹鼓以及竹梆等其他竹乐器,从外表看制作更为简单。其实不然,据了解,由于全部以竹子为材料制成,为了发音的需要,每件竹乐器都设置有专门的装置。比如竹梆上一个个大小和长宽不一的小开口,竹片琴下的长短不一的共鸣筒、厚度不同的竹板等等,这些细微之处,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精心计算和调校的结果。
“最难就是调音,比如竹片琴,它的设计以民族乐器木琴为雏形,然而我们对音准的要求远远高于木琴所能表现的。”参与研制的大竹县文化馆创作人员冯裕富介绍,竹材柔韧,易吸水,空气的潮湿和干燥对竹器发出的音色都有极大地影响,防水的处理在竹乐器的制作中尤为重要。
别出心裁,打造特色竹乐器
谈起打造大型竹乐器表演的初衷,冯裕富向记者娓娓道来。
大竹是我省竹资源大县之一。丰富的竹资源孕育了厚重的竹文化,千百年来,竹编、竹饰、竹盆景、竹歌已成为竹乡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该县在为大竹竹唢呐整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时,发现当地居民面对漫山遍野的竹子,信手捣鼓,竹叶在嘴里能变“调调”、用竹筒做的牛铃铛声音很清脆、小竹板能敲打出不同的音调,甚至能弄出个“哆咪”……一个大胆的构想渐渐萌生在冯裕富等人的脑海里。
“其实大竹竹乐器表演由来已久,但是传统的表演只有竹唢呐,竹笛等,表演内容简短,表现形式单一,表演效果很不理想。”一同参与竹乐器研制的李君一直怀着振兴竹乐器的梦想,“我们大竹有着丰富的竹资源和浓厚的竹文化底蕴,能否在特色竹乐器方面做大文章呢?”“瓷都景德镇有‘瓷乐’,竹乡能不能有‘竹乐’呢?”在该县文化馆的全力支持下,冯、李两人很快投入到特色竹乐器的研制中。
随后,冯、李两人砍来竹子,经过一番削、泡、煮、炭化、干燥等工序后,却发现竹子材质和表现出的音色相差太大。后来通过分析、走访民间艺人和请教专业人士,才发现其实选材大有门道。竹子不同于树木,竹中空有节,即使是同种的竹子,在粗细、厚薄、间节的大小上都有差别。
要让竹子发音不难,但要让它演奏出彰显竹韵特色的音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竹片琴的研制中,音域和韵律的调整、校音就整整耗费了大半年时间。冯裕富告诉记者,为了找到竹片琴音域的平衡点,调好音,他们对着竹片足足敲打了四五天。此外,乐器外置的五金零配件的设计、制作同样也没有可模仿的样式,需要反复地比较和摸索……
经过近3年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冯裕富、李君二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如今的竹片琴已经成为大型竹乐器演出的“当家花旦”。竹梆、竹排管、竹鼓等特色竹乐器也相继研制成功。
尔后,独具风情的大竹竹乐器表演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竹乐器演奏《竹谣》登上了四川省群星奖的大舞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