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意义和价值,而艺术,是基于个人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存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艺术的感觉都不尽相同,我们无法对艺术进行固定的理解,形而上地分析,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艺术是由社会环境、认知水平、人的心理共同作用产生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寻求自我表达即自我艺术,当一个人具有特殊的感知力和审美、创作能力时,就会在自我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艺术。
一个艺术家区别于普罗大众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审美创作能力和融汇预判能力,这也是许多艺术家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原因。艺术是一种生存体验,文化的多层次和艺术的多形态决定了艺术意义的多元性,艺术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它的表达自我,反映世界,不同知识结构和社会环境下的艺术认同是不同的,但无论哪种社会条件下,艺术都应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两种属性。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展现人生价值,同时,一项艺术创作被肯定也是对创作者个人价值的肯定。
对于艺术的起源,历来争论不休,各种派别都有自己的依据,但不论哪种派别,都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对艺术的起源来进行阐释,他们既能自圆其说又经不起其他理论的反证。劳动说、游戏说、巫术说都能对原始艺术的某一部分做出解释,但又不能完整地概括整个原始艺术群体。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然后才具有社会属性,早期学者按照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来对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和创作进行分析,忽略了文化差异,因此对原始艺术做出了错误的分析。
一个多世纪之前,当旧石器时代的岩石壁画在西班牙首次被发现时其真实性受到了怀疑,其依据是在生产力低下,生存条件恶劣的条件下,人类是没有意识进行社会创作的。但从艺术的原型层面讲,艺术是有意识的,艺术凝聚着人的原始欲望和逻辑结构,原始社会的艺术创作即展现了当时对自然的敬畏和繁衍生息的需求。在近一个世纪来,随着考古活动对史前艺术作品的不断发现,和对一些远离现代生活的原始部族的深入研究,新一代的史学家和文化研究学家逐渐转向了对一首起源的综合研究。
但按照皮亚杰的说法“从研究起源引出来的重要教训是,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开端”,是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艺术的起源只能是不断往回延伸的,我们无法准确把握艺术的起源在哪里,只能历史地分析艺术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反映的社会现实。
艺术是人类审美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特殊价值是建立在人们的审美特性基础上的,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教育也成为了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
席勒在西方艺术教育中第一个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他的专注《美育书简》同时被形容为“对于完整的人的感性的与审美的教育”,这也是对于现代美育的一种概括解释。在现当代教育中,艺术的作用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即立德树人,社会传承。
艺术的教育作用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美认知能力,二是审美创作能力。克罗齐说过,要了解但丁,就要把自己提高到但丁的水平。他所描述的是艺术审美认识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但同时,歌德有一句话,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寻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正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但要真正地理解一件艺术作品就必须要把自己放入这件作品在被创作时创作者所处的环境,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中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在提高了人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其对于美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也会提升,同时他们能更好地认识社会,表达自我。
讨论艺术的美育作用不能离开一个国家的社会背景,2006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制定的《艺术教育路线图》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其明确地将艺术教育提升到人权的高度。在现当代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正蓬勃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更加被相关部门重视,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不是大量的艺术家,而是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高校毕业生也不会是全部从事艺术行业,但无论他们进行何种工作,在哪个岗位,他们大学四年所接收到的艺术教育都将持续地影响着他们,为他们的进步与发展提供背景支持。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体验、分析与加工,融合创作者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艺术形象。从数万年前的岩石壁画到如今的科技创新都可以说是艺术创作,但由于不同的艺术作品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取向不同,其创作目的和创作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
回到最初的艺术起源说,不同的派别代表了艺术
创作的不同目的。劳动说即艺术的创作价值是基于社会劳动的同样也是为社会劳动服务的,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艺术创作就是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也许并不是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创作,但从现在看来那些作品承载的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从游戏说来看,席勒认为是游戏推动了模仿,人除了演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外还需要满足精神需要,游戏说即艺术创作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巫术说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和认同性的说法,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原始社会中的人类普遍存在着万物有灵的观念,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于超自然力量,艺术创作就是依附于巫术仪式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现当代,艺术创作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思想活动,蕴藏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人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内涵,将自身价值观念和创作思想融入艺术作品中,还能和艺术欣赏者进行思想沟通对社会审美与艺术理念进行引导。
杜书瀛在《谈艺术欣赏》中论述到,“如果说艺术创造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把无穷之意概括在有尽之言中,那么艺术欣赏则通过欣赏者“再创造”和“再评价”,做到由“一”见“多”,由“点”及“面”,由有尽之言领悟无穷之意,并且使艺术创造不断发展和完成。
欣赏是欣赏主体与艺术作品的沟通交流,从而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某种艺术观念。艺术欣赏主体的深层审美心理对于艺术欣赏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张玉能在《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深层审美心理与“召唤结构”》中写道,“实际上,艺术生产生产出审美欣赏者和艺术欣赏者主要有两个方面。”审美欣赏指艺术接受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领略其中的真善美,并且潜移默化地接近、认同这种真善美汇成的价值与力量。
而艺术欣赏是将欣赏者的个人经历、价值体系与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沟通融合,引导出艺术欣赏者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从而产生对艺术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而同时,艺术欣赏优势具有创造性的,欣赏主体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内涵的感知,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艺术作品作出新的理解,为艺术作品赋予新的内涵。
在生理方面,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有效地运用某些自然规律和人的生理规律对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使之产生最佳的生理效果,同时也可以使欣赏者消除生理紧张与肉体疲劳。艺术是一种创作与欣赏相互结合的过程,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还能对艺术进行二次创作,这也是一件艺术作品能够经典永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