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的策略和模式初探——以鲁南地区为例

编辑:csm351
2021-01-22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只有首先让孩子们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高中音乐课程承担着完善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任务。相比成年人,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较强。此时,学校对学生进行非遗音乐文化的教育,更有利于他们从音乐中感知文化,深刻理解音乐的规律,切身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对提高学生关注传统音乐的兴趣和自身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一、鲁南地区有代表性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鲁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深远的文化价值、审美情趣和先民的创造力。有代表性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有——民间传统音乐:鲁南鼓吹乐、运河号子。

  民间舞蹈:鲁南花鼓、鲁南花棍舞。

  民间乐器:柳琴。

  戏曲:柳琴戏、皮影戏。

  曲艺:市中区鼓儿词、高派山东快书。

  非遗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学校结合高中音乐教材内容和校本课程特点,制定了模块化的非遗传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方案。选取柳琴戏、鲁南花鼓、鲁南鼓吹乐、运河号子等特色鲜明的易学易传的音乐文化类型,编创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音乐文化校本课程,形成了“知、感、学、承”四段式校本课程教育形式。现以柳琴戏和鲁南花鼓为例,作简单介绍。

  柳琴戏知:介绍柳琴戏。柳琴戏原称“拉魂腔”,主要流行于苏、鲁、豫、皖4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民谚“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流传至今。从民间乞讨说唱小曲到具有丰富的唱腔、唱词、剧目,柳琴戏由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成为具有地方独特艺术魅力的剧种。

  感:感受柳琴戏。学校邀请当地的柳琴戏专业演员为学生举办讲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柳琴戏的欣赏和实践基础课程。课程生动活泼,顺应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柳琴戏,进而耳濡目染,喜欢上柳琴戏。

  学:实践性互动式学习柳琴戏。口耳相传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柳琴戏的传承主要靠“口传”。枣庄市柳琴剧团专业演员将柳琴戏传统剧目,如《喝面叶》等,向教师和学生进行示范传授,师生们仔细模仿、用心记忆。学校还为部分学生提供柳琴戏的特色课程,让喜爱柳琴戏并有一定表演基础的学生选修,以扩大柳琴社团的备选人才数量,提高备选人才质量。

  承:发扬传承柳琴戏。学校的特色举措是加快建设学校的柳琴戏社团,提高团员的音乐素养、表演水平,保证社团活动和演出的质量与水准,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高柳琴戏的吸引力,加强与社会的融合。

  鲁南花鼓知:了解鲁南花鼓相关知识。鲁南花鼓产生于台儿庄区运河两岸,是一种独具鲁南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鲁南花鼓人物角色较少,道具大众,造型服饰简单朴素,表演人数及表演程式具有固定化模式,风格着重突出幽默、风趣等特点,但又不失流畅、细腻之风韵,因此在地方秧歌舞中别具一格。

  感:感受鲁南花鼓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首先,我们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强大作用,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整理关于鲁南花鼓的文献资料和视频。其次,考虑到鲁南花鼓在道具、服饰方面很接近生活,我们让学生自己准备简单的道具和服饰,如头巾、红腰带、红花等,这些简单易找的道具使学生对学习鲁南花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体验性互动式学习。鲁南花鼓的表演,一般由5人组成(1名琼伞,2名扇花,2名鼓手)。课堂上,教师把学生每5人分成一组,让他们看视频分角色模仿,再进行补充指导,形成鲜活的课堂效果。

  承:继承发扬鲁南花鼓,争做“小小传承人”。在舞蹈社团里,每名学生都要会跳鲁南花鼓,以鲁南花鼓作为专业汇报的必考内容,并且每届团员都要这样保持下去。这些学舞蹈的学生将来有一大部分会从事舞蹈教育工作。在工作中,他们可以把鲁南花鼓一直传承下去。

  作为鲁南地区新一代的年轻人,学生有责任更有义务保护与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并且感染身边的人,让更多的鲁南人参与其中。

  二、实施非遗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方法(一)创新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打造丰富多彩的非遗音乐文化课堂通过对鲁南地区非遗音乐文化的梳理,结合高中音乐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我们选取鲁南地区特色鲜明、易学易传的曲目和形式,编写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同时,根据校本课程和高中音乐教材制定了模块化的非遗音乐文化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三大目标任务:知非遗,即学习非遗知识,讲非遗故事,用非遗讲好鲁南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学非遗,即实践性学习非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非遗,感悟传统文化;传非遗,即通过认识、学习、体验学习非遗技艺,创新非遗文化,争做非遗传承人。

  (二)开展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遗之韵、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首先,制定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主要包括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人进校园、非遗进课堂、举办非遗音乐大讲堂,组织非遗音乐文化竞赛、“争做非遗音乐小传人”比赛、非遗音乐文化展示与体验等活动,然后通过实施识、观、学、体验、创新等教育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互动,感悟真谛,达到教育传承的作用。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非遗音乐文化和对非遗音乐技艺的学习、体验,切身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创造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由衷地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他们知传统、学传统、守传统、发扬传统的民族情怀和传承激情。

  (三)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让学校的素质教育“潮”起来在实践中把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项目化,在谋划、方案设计、过程实施、形式创新、内容细化、效果检测、宣传推广、创新转化等方面精密组织,认真实施。同时,尽可能固化过程和环节,以突出核心、展示特色、扩大效果。比如,成立非遗传人工作室,开展非遗音乐文化周、“争做非遗音乐小传承人”等系列活动,使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特色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建设学校非遗文化博物馆,结合学校德育活动,做实德育活动与非遗传承活动的融合,从而丰富德育主题,创新德育专题教育形式,让非遗音乐文化“活”起来,让学校德育“潮”起来,使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相得益彰。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使非遗音乐活力再现,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举措。非遗音乐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结合,赋予传统文化和技艺更多的时代内涵,挖掘了非遗音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使其在传统传承、文化育人、技艺创新与发展方面真正“活”了起来。

  (四)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继承、创新性发展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是实现学生与文化共生性成长发展的重要探索。非遗音乐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复活对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养,创新发展非遗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践行非遗音乐文化,创新发展非遗音乐文化,让非遗音乐文化在青少年创造性的继承中逐步向实践化、科技化、创新化发展,也是我们对非遗音乐文化和现代教育的尊重和担当,并赋之以强烈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文化和教育在融合中焕发内生动力,实现各自的高质量发展。

  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使非遗音乐活力再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模式创新,是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德育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生生不息的重大支撑;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是铸魂工程,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内涵;非遗音乐文化进校园是底色工程,因为在教育广大青少年做人做事、勤学修身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阐述。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核心,也是新时代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CMU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方舟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