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音乐主题,由隋唐时期庄严恢弘的宫廷音乐,转变为自然多样的市井内容,其形态特征、受众人群等相较前朝都有了巨大的转变。随着人民参与度的不断提高。这一时期的市井音乐,反映了宋代平民阶级的音乐活动状况。市井音乐在民间范围内广受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音乐的整体发展。
一、宋代市井音乐的种类及演奏形式宋代市井音乐种类繁多,拥有说唱音乐、戏曲、民间歌谣、曲子词、歌舞、乐器等多种表演品种,十分丰富。除了单一的种类外,还有像“杂剧”这样的表演形式,将音乐、舞蹈、杂技等诸多元素进行了融合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极强综合性、全面性的表演形式。
宋代在乐器的存在数量上,与前朝相比有着很大的增加,种类上也进行了革新。之前单一的器乐演奏形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宋代出现了很多器乐合奏的表演形式,比如:笙、筚篥、笛、排箫、拍板、鼗鼓等乐器进行合作表演。
这样新颖的形式,在宋代戏曲、说唱等艺术形式的伴奏部分中被广泛使用,丰富了宋代市井音乐的种类,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市井音乐种类的繁盛和多样。音乐艺术之间,得到了充分的融合,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除了在演奏形式上的创新外,宋代市井音乐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革新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品种,例如歌舞音乐,不再像以往只有单一的歌与舞的结合,而是在故事情节上增加更多的戏剧冲突,让戏剧化的元素来丰富整个表演。
“唱赚”也是当时所流行的歌曲套曲表演形式,“赚”是南宋艺人张五牛创造的一种崭新的歌曲形式,其代表着一个单个的歌曲表演形式,以笛、板、鼓为伴奏乐器进行演唱表演,有缠令和缠达两种形式。“唱赚”则是将若干个歌曲连成完整的一套歌曲的形式。
由此可见,宋代的市井音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宋代市井音乐在民间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使得各阶层的人们在思想上,面对商业活动、金钱、商人地位等事务上的想法,发生了巨大转变。特别在政治生活中,商人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这些变化都对市井音乐的商业化定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代在没有了宵禁的限制后,出现了繁荣的夜市,这些都成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时的音乐活动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当繁荣的市井音乐活动,且这些活动大多以营利为目的在市井街头演出。
随着音乐活动规模地不断扩大,参与市井音乐活动的人群不断增多,市井音乐活动已经不再是一种自娱或娱人的简单手段,而变成了一种职业行为,市井艺人们借此谋生,音乐也不再单单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成为了一种商品或是一种招揽生意、吸引顾客光临的宣传手段,市井音乐也因此得到发展。
这些市井艺人若想要获得更加可观的收入回报,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迎合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艺,从而使市井音乐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加之由于唐代宫廷音乐逐渐处于衰败的状态,民间瓦子、勾栏等商业场所的音乐出现且逐步兴盛,使得宋代的市井音乐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时机,也促使宋代说唱音乐、杂剧音乐等市井音乐文化得到了形成和发展的机会。民间音乐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宋代音乐整体的发展水平状况。
同时,由于宋代音乐的主流方向由宫廷逐步转向民间,更多的百姓参与到音乐娱乐活动当中来,他们以不同的身份:或是音乐的创造者、演奏者,或是音乐的消费者、欣赏者,积极地参与到市井音乐文化生活当中。瓦子、勾栏、茶馆等场所,满足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种不同职业人的不同需求。
不论是地主、官员、商人、小贩,甚至是贫民百姓都可以在瓦子勾栏,甚至是街头巷尾,参与到市井音乐文化活动中来,成为各阶级大众均可拥有的爱好。而且,市井音乐的内容与功用不单单只是体现在统治者对于民众的教化作用,更多的是市民阶层用来丰富日常生活,增添生活趣味。
三、宋代市井音乐的演出场地1.瓦子勾栏瓦子,是在宋代大城市中出现的集商品交易与娱乐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在瓦子中的专门从事艺术活动的场所搭有许多棚子,用来遮蔽风雨,因此这样的场所,被称之为“乐棚”或“游棚”。 这些乐棚的舞台边缘会设有栏杆,而“勾栏”一词的本意即为栏杆,后就用这一个词语来指代瓦子中的艺人、伶人们专门表演的固定场所,“乐棚”也被作为瓦子的别称。
瓦子作为当时的娱乐场所,参与人数众多且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台下的观众,或会一家人赴瓦子观看表演,大人们被表演的内容吸引,而孩童却不一定会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表演的内容上,而是与小伙伴们成群相聚,嬉笑打闹。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与家长走散也是常有的事。
宋代的瓦子当中特别设置的小棚子,目的是防止孩童走失,方便聚集以让家人得以寻找孩童。这样的设置放在如今看来,也非常人性化。
总体说来,宋代开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瓦子的成形与发展,而具有商业意味的瓦子,其兴盛与繁荣,也推动了宋代音乐的蓬勃与繁盛,这对整个宋代的音乐文化都有着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酒肆茶馆宋代的酒文化十分兴盛,卖酒的场所被统称为酒肆。北宋时期的酒肆有正店和脚店之分。按现在的理解,正店是兼营酿酒、零售和批发的相关业务,而脚店则主要负责零售,并以正店作为供货渠道。在宋代,酒肆的数量也非常的可观,规模也很庞大。
北宋时期,酒文化的繁荣景象;到了南宋时期,酒肆分为四种,分别叫做官库、子库、脚店和拍户,饮酒的风潮相较北宋更胜。
从早到晚,市井艺人作乐、演绎各类技艺、杂剧也是迎酒仪式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仪式当中,用音乐来吸引顾客。
除了酒肆之外,茶坊也是宋代商品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产物。随着宋代商业文化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酒肆、茶坊也变得极为普遍3.其他演出场地大街小巷的人口集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们在宋代的城市中,展示自身才能的绝佳场所,可以让他们在除了如瓦子、勾栏、酒肆、茶坊等固定场所之外,还有一片天地可以施展市井艺人才华。
还有一些市井艺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入固定的场地为众人演奏,但他们又有着一定的才能与技艺,需要靠它们生存,于是这些艺人就会选择在街头巷尾的非固定场所进行流动性质演出。在这样没有固定场地的市井艺人被称之为“路歧人”。
四、宋代市井音乐是“雅”与“俗”的交融在宋代之前的艺术、文学审美大多追求着“雅正”的特点,到了宋代,不像经史那样严肃规整,但却以灵活的形式,展现一个具有“俗”文化风情的真实宋朝。
在民众间得到普遍认可的“俗”文化,在上层社会也有着一定的接受度。宋代“俗”文化的价值观念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商人的地位、重商的思想均有所提高。在各方面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之后,也逐渐将“俗”文化的价值观念,带入了上层社会。
这样“雅”与“俗”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与宋代商业迅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解释了宋代的音乐既具备“雅”乐的教化作用,又具备着“俗”乐的大众性、娱乐性的原因。这些来自市井阶层的文人官士在入仕之前接受了“俗”文化的熏陶,在出人头地后,自然也会将这样浓厚的世俗烙印带入从官后的生活之中。
宋代辉煌灿烂的市井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市井文化形式,丰富了当代市井人民的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渠道,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长按上方图片进入“中音联博览会”微信小程序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