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学堂乐歌——中西方音乐的历史性大碰撞

编辑:csm351
2021-09-09

  自1989年康有为发出呼吁开办新式音乐教育的第一声后,在全国兴办新式学堂、唱歌课逐步走向正轨。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下,清政府于1900年提出废除科举旧教育制度,开办新型学校(即“学堂”),学堂里设有唱歌课,即“乐歌”。
  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将音乐纳人官学教育体系,在全国实行直到清朝灭亡。民国初年,教育总长蔡元培明确把音乐列为美感教育,规定音乐成为必修科目。
  晚晴已降,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最早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引入,西学东渐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此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秋,大批爱国的仁人志士纷纷东渡日本,立志为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做出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中国教育的革新。
  这些日本留学生亲眼目睹日本学校唱歌对于改良社会风气、振奋民族精神所起的作用,于是他们便自发地开始学习新乐、创作乐歌。回国后又以教育救国、音乐启民的主张,在国内举办音乐活动,宣传国外先进的音乐知识,并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工作中,成为推广学堂乐歌的中坚力量。这群留学生的代表人物就包括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沈心工
  自1903年,沈心工在南洋公学开设他的音乐课以来,学堂乐歌才逐渐得到稳步的发展。沈心工一生编创了大量乐歌作品,代表作有《体操——兵操》、《竹马》、《赛船》等。
  《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是学堂乐歌中最有影响力、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其素材来源自《日本游戏唱歌》一书中的歌曲《手戏》,经过填词与改编之后,歌曲呈现出中国新时代学子的精神面貌,节奏活泼欢快、歌词意味深长。
  弘一法师——李叔同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曾教授出不少音乐家和美术家,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送别》就是由李叔同所编写的学堂乐歌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乐曲。
  李叔同的乐歌作品抒情优美、生动新颖、质朴典雅,其中蕴发出的是一份独特的淡泊人生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一些音乐家重视乐歌的思想教育,李叔同更加强调学校歌曲的艺术审美价值,其乐歌颇具艺术歌曲的性质。
  “为中国造一新音乐”——曾志忞
  虽然曾志忞在乐歌编写方面,其成就不如沈心工、李叔同,但其在音乐论著、音乐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却影响深远,他对学堂乐歌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十分精辟的批评。
  引人注目的是,曾志忞在《乐典教科书》中提出的“为中国造一新音乐”的主张,其内涵是指学习西方音乐,创造以学堂乐歌为代表的新式歌曲。经过这些音乐教育家、乐歌创作者的辛勤努力,学堂乐歌已然成为中国新音乐史的开端。
  “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
  虽然学堂乐歌在创作形式上一般都是根据现有曲调填入新词,但这种方式与我国自古以来传统音乐中按曲牌填词的方式如出一辙。
  最初,学堂乐歌所选取的歌调大都是日本歌调,如夏颂莱编《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木南公》的曲调填词);秋瑾《勉女权》(可能根据日本歌曲《皇御园》的曲调填词)等等,后来,学堂乐歌逐步改用欧美曲调进行填词。而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则比较少见。
  “以最浅之文字,存以深意,发为文章。与其文也宁俗,与其曲也宁曲,与其填彻也宁自然,与其高古也宁流利;辞欲严而义欲正,气欲旺而神欲流,语欲短而心欲长,品欲高而行欲洁。”——曾志忞《教育唱歌集》
  在填词时,乐歌作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歌词是否朗朗上口,是否符合学生传唱的条件,词与曲之间也要保持契合,旋律应简明轻快,便于记忆。
  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加速传播
  在这个世纪之交的特殊历史时期,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中国文化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音乐的发展已落后于世界,对如何改造中国音乐他们达成了不谋而合的共识,即在西方音乐的基础上改造中国音乐。
  而在新式音乐教育方面,他们需要一种新的音乐来“正教化挽颓风”,而西乐就是其有力武器。
  由于受到西乐影响,学堂乐歌广泛使用简谱或五线谱记谱,在音乐织体方面多为单声部,也有少量合唱形式的学堂乐歌。
  三声部合唱曲《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于1913年)
  在音乐创作方面,学堂乐歌的编写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开始使用钢琴为歌曲伴奏。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不仅十分“实用”,也是推动近代中国新音乐发展最为便捷、稳妥的方式。
  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核
  虽然学堂乐歌广泛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形式和理论,但不可忽视的是它深入骨髓的爱国主义精神。学堂乐歌诞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之时。由于国内局势的萎靡不振,音乐界的爱国青年便警醒国人不能再沉溺于“靡靡之音”,竭力探寻能够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音乐形式,学堂乐歌就诞生在这一历史语境之中。
  什么样的音乐能够发扬当代民族精神,学堂乐歌时期的先辈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即具有铿锵有力、富于鼓动性的音乐形式,或是具备感染力、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音乐内容。他们希望通过对青少年的教导来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提升国民精神品质,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也赋予学堂乐歌多样的题材内容,比如宣扬富国强兵、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反对封建腐朽思想,等等。除此之外,抒发个人情感以及描绘儿童生活的题材也比较多见。
  总结
  学堂乐歌在我国近代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凡的,它不仅开辟了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模式,它也同时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端,成为我国古代传统音乐与近代音乐之间的转折点,并为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音乐道路。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