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可以说在教育界内外引发了强烈“地震”,强劲而风暴般的政策要求与落实,打破了多年来义务教育中小学几乎扭曲的教育生态,喝彩叫好者有之,吐槽抱怨者有之,怀疑忧虑者亦有之。综观“双减”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各种现象与说法,客观地说,虽然这一政策的落实必将对整个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正向影响,但在很多地方却也多少存在着短促突击的新功利化现象,没有意识到“双减”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双减”工作是需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一场构建新时代优良教育生态的“持久战”。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本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此,国家从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与受教育者个体利益的一致性出发,即在“战略”和“民生”两个层面的结合上,提出义务教育学校的育人目标。
但在现实中,不管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产品的供应者和受教育者等,考虑更多的则是自身利益与价值的实现,自觉不自觉地都想得到以分数评价为杠杆的“眼见为实”的功利化结果,至于对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更多教育元素,则往往置之脑后,一味追求显性化的育人目标,特别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以牺牲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无休止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功利化教育生态由此应运而生,并走向愈演愈烈的“内卷”而无人愿意主动改变。
对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的原因,多数观点都把问题归结为我国大中专学生就业面临的激烈竞争、教育产业化等,使人们都把追求考试分数视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助长着“唯分数、唯升学”等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并形成强大惯性,左右着教育发展的环境与生态。
对此,笔者认为,这确实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综观我国教育发展全过程便会发现,其实这种把升学视为最高价值的功利化的教育现象,不仅自古有之,而且比比皆是。如古人所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劝诫,都把“头悬梁锥刺股”般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视为榜样,由此导致自古以来国人内心深处的观念,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普遍都把学生“有出息”与拼命读书考取功名画上等号,并作为所有孩子应该效法的标准。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今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各种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古代传统“科举取士”观念的延伸,这种根深蒂固的因素,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观念之中,认为学生靠增加学业负担而获得高分天经地义,改变起来实非易事。
由于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被长期捆绑在应试教育的车轮上无休止高速运转,课业负担过重“透支”着学生的身心,严重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国家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危害甚大,国家始终都在努力进行纠正。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数十年教育历程便可发现,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几乎从未停止过对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功利化教育现象的重视与破解,并不是现在提出“双减”政策之后才予以重视的问题。
但是,客观地说,以往数十年陆续出台的“减负政策”虽然普遍都比较及时,但同时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多数情况下,政府及社会各方面针对“减负”难题,并未形成强有力的合力,各级教育部门都只要求学校单方面“减”,从而形成“教育问题教育人内部解决,但却总是解决不了”的无奈,再加上根深蒂固到几乎是超稳定结构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在社会发展与就业压力双重作用下,使“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不正常现象较为普遍,“减负”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出现了越减学生负担越重的尴尬,以致到了现在中央重磅出手,提出通过“双减”新政,才真正开启了彻底阻断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家长经济负担过重的新行动。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都是违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错误行为与功利化、短视化狭隘教育观念的反映。毫无疑问,“双减”政策的实施,就是剑指长期以来持续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功利化育人目标与教育生态。
但如前所述,由于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因素极其复杂,因此,不可能靠出台一个“双减”政策和风暴般的治理整顿一阵子就能彻底解决,而是一个必然出现反弹与反复的艰难过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正因为如此,这次党和国家在政策出台时,就已经非常清楚地告知所有人,“双减”就是一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持久战”,即“双减”政策中所讲的“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双减”政策精神,用立体“组合拳”方式,从不同角度发力,坚决打赢“双减”这场构建新时代优良教育生态的“持久战”。
现在,“双减’政策的出台及政策的正确性已毋庸置疑,但要切实打好打赢这场“持久战”,就必须对由此撬动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予以扎实而有效的落实。
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需要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中高考制度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育人方式改革等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家长,都要吃透政策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双减”是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小切口”和新要求,利国利民利孩子,要与国家要求的大方向一致,教育管理者则应避免将“双减”政策极端化、简单化,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坚决防止和杜绝“减负”减到学生什么都不学、什么都学不到的情况出现,或者表面“减”却变相“增”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双减”引发的学校教师因课后服务工作量的加大、在岗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办学教学条件滞后、教师职业成就感偏低以及校外培训反弹等诸多新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相关方面,都要按照中央精神要求共同作为,要在坚持学生为本、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基础上,全面落实国家“双减”工作要求,并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坚持从严治理以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化配套治理以提升支撑保障能力、精心组织实施以务求取得实效等方面“组合拳”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