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审美观,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者的审美。
说白了他们的艺术就不可能是脍炙人口的,不是普罗大众的。
换言之他们所在的那个“艺术殿堂”建立在审判人民群众的对低贱之上。
如果没有“土”和“油”,他们所谓的“高雅”、“艺术”就不存在。
因此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的“审”就是权利统治的体现。
他们先建立了一个无法言说的高高在上的神秘的“艺术性”。
然后偷换概念举例:
把杂技杂耍、卖大力丸等普通群众能接触到的表演贬得一文不值。
这样来反衬出那个不可言说的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有多么高雅,这就是审美霸凌。
艺术脱离了人文就变成了统治者的工具。
最质朴最真挚的文工团为什么不叫艺工团。
文艺作品最该关注的人文表达而不是那个所谓的艺术性。
歌手的技法是更次要的讨论。
音乐可以说是情感的宣泄,就像有的人伤心的时候喜欢大哭,有的就默默的流泪。
只是看你更偏想哪种表达方式。
心胸为什么不开豁一点呢!
可能会有惊喜的收获呢!
你可以说不好听,因为听音乐本来就很主观。
另外,对于一些音乐除了说一句“土”。
然后把自己僵固在狭窄的审美范围中。
其实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更进一步去了解去思考。
为什么别人会觉得好听,这种编排的合理性在哪?
多听不同的音乐,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和感知力。
这样就算你还是觉得不好听。
你也不再是基于狭窄的审美,你也能说得更有理有据。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喜爱音乐。
你为什么觉得你喜欢的歌手的音乐好听,除了说一句“高级”
你还能说出具体原因来吗?
你有真的听懂他/她的音乐。
或者基于他/她去探索更广的音乐世界吗。
你的音乐审美是不是也只是狭窄在你喜欢的歌手这里呢。
再说一下某些人说的“低俗”的技术。
我也接触一些音乐学院的同学和老师。
以我自己的认识再结合他们对我的教导来看
某些人对音乐的评判标准有点极端了。
那这就是个人对于艺术的审美在一些细节上有不同观点。
但有一点是没错的。
技巧是一个做艺术的人必备的技能和基础,它很重要。
但是如果你做艺术就是无止境的卖弄技巧。
那只能说明你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的水平有待提高。
音乐是如此,技巧只是手段。
想真正创做出好的作品需要提升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自身的审美。
有些歌曲没有太多的技巧,但却有可以深入灵魂的感触。
技巧要懂得收敛,收不住就变味了。
另外,就是为什么现在为什么没有那些真正能流传下来的歌。
当今的国内乐坛和影视的质量和20年前再来对比当下,惨不忍睹。
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有,搞的乐坛影坛乌烟瘴气。
造成这个原因一个是所谓的资本。
还有就是和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和生活有关。
大家需要这种嗨的。
热闹的音乐来短暂的放松,但却忽视了音乐本身的质量。
但是,以上这些都只是在歌曲质量中的争论。
无关一首歌是否“土”还是“洋”,
我不知道中国人唱什么歌曲算是“洋气”的。
经常看到大家弹幕评论互怼。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个是好的现象,但是过程不要太暴力。
艺术就是需要去争论的,多对这些作品进行批判和评价。
有人说总比没有人说的好。
所以大家都有责任共同促进推动华语乐坛和影视娱乐的进步。
这是我的愿望,也希望是所以人的愿望。希望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