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既把文艺评论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把文艺评论作为党领导文艺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音乐评论作为文艺评论的具体门类之一,是介于音乐创作与音乐研究的重要环节,连接着音乐实践和理论抽象,为更高层次的音乐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做好新时代的音乐评论,有必要厘清方位、直面困境、守正创新。
从音乐评论的发展脉络中坚定信心
历史和实践证明,我国音乐事业的不断前进从来都离不开理论评论的引领作用。首先,音乐评论的历史悠久。音乐存在的历史就和人类本身一样久远,考古发现由骨头和象牙制成的原始长笛可追溯至4.3万年前。相较于由南朝梁谢赫创作的美术评论《画品》,音乐评论在我国的发生可追溯至更早,其中较为系统的乐评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季札评周乐一节,遑论《礼记·乐记》《乐论》等作出的“《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唯乐不可以为伪”等重要美学命题,奠定了千百年来我国乐评的基调。其次,音乐评论的建树颇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音乐评论在20世纪上半叶积累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为世界音乐评论的研究提供着中国模式、中国影响和中国经验。体现在理论研究扎实,如评论体系建构上有居其宏关于音乐批评话语、自觉意识,杨燕迪关于音乐批评学理、音乐批评制度建设等;学科建设优化,全国主要专业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设音乐评论专业;评论活动丰富,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先后召开8次年会,连续举办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奖、“中国—东盟音乐周”当代音乐评论比赛、“上音院社杯”音乐评论“学会奖”等。再者,湖南音乐评论底蕴深厚。评论作品上,早有贺绿汀《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现有《肖舞音乐评论选》;人才培养上,我省18所高校有相关专业;近几年在评论活动举办上,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评论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八届年会;以长沙打造“音乐之城”为契机,连续两届举办“长株潭‘我是乐评人’橘洲音乐论坛”,有力汇聚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乐评力量。
从当下音乐评论的困境中找准发力点
音乐评论的水平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一个时期音乐艺术和社会音乐生活整体发展情况。当下,伴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我国音乐评论领域也发生着很大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一方面,评论内容不够精深。移动客户端和5G通讯技术的普及,以及各大音乐平台的崛起,让更多人加入音乐欣赏与音乐评论的行列中来,如网易云音乐日均产生64万条评论,已积累的4亿条乐评中不乏优质内容。但毋庸讳言,人群的涌入势必冲淡音乐评论的专业度,尤其是以主观个人听后感替代客观评价、以只言片语取代整体性评述,极大地消解了音乐评论的专业性和引导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音乐评论的理解,让人们误以为音乐评论缺乏深度。同时,部分从事音乐评论工作的人士,在专业方面也有所欠缺,不能在乐言乐,也削弱了音乐评论的权威。另一方面,传播影响不够广泛。目前而言,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评论都存在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当前我国音乐创作者及表演者愈发注重专业性,很大一部分都毕业于专业院校,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然而很多时候音乐作品创作出来后得不到较好的渠道传播。音乐评论作为引导、鼓励、推介作品的手段,自身也面临缺少传播途径的尴尬境地,传统模式仍是研讨会、期刊报纸发表、主流网络平台转发等,总体来说还是在专业圈子里头打转转,难以直面普罗大众,也很难吸引人们加入专业评论的行列。此外,评论特色不够突出。当下音乐评论呈现出极端化以及片面化倾向,这与一部分音乐评论人将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一味理论化、绝对化有关。事实上,对于同一音乐作品,因不同的音乐体验及鉴赏、感知、审美能力等差异,势必有不同观感,而部分音乐评论人忽略差异性,不仅限制了听众的思路造成偏颇的导赏,反而成为听众聆听、理解音乐作品的阻碍。
做好新时代音乐评论的路径思考
音乐评论以反馈的方式完成音乐链环的生产过程,又将整个链环串联,对音乐创作具有重要影响,要从繁荣发展音乐事业的角度切实做好新时代音乐评论工作。一是明确评论导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本质上来讲,文艺评论具有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两个具体作用。具体到音乐评论,其核心要义就是服务音乐创作,同时面向社会在音乐作品与听众之间架起桥梁。音乐评论工作者有义务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研究新时代音乐评论的方向、形式和准则,回答什么是新时代的好音乐,怎样创作新时代的好音乐。二是把握评论内容和方法。在创作手段、传播媒介、接受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把握好评什么、怎么评,是做好音乐评论的必由之路。评什么是对象、题材的选取,怎么评是视野、方法的运用。从实践角度考量,就是要立足本土推作品,如湖南先后为《通道转兵组歌》《苗寨的故事》《苗寨欢歌》《浏阳河之光》等音乐作品召开研讨会,助力作品提质打磨;同时放眼全国拔高度,要从地域、个人的音乐作品中提炼出普遍规律,归纳升华为理论思辨,用以指导新的创作。三是凸显评论价值和影响。人民性是新时代音乐的根本属性,要将人民喜欢作为音乐作品评价标准。作曲家、演奏家的作品是为广大听众写和演的,同理音乐评论要代表广大听众说话,这就要求乐评人的评论要让听众接受,而非堆砌术语赶时髦,既藐视大众,又忽悠专家。在扩大音乐评论影响方面,其基础仍在于写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评论,在共情共理的层面,进而通过更多的媒体平台、专业论坛、评论活动,让音乐作品与评论并驾齐驱,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