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数字音乐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争论与共识交织的过程。
自上世纪末互联网出现,数字音乐开始崭露头角。在初期,唱片公司、音乐人和消费者对于这种新型的音乐传播方式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看到了它打破物理的局限,使音乐拥有更加便捷的传播潜力,而另一些人则担忧它对传统音乐产业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音乐逐渐发展壮大,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模式出现。例如,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几乎近于无限的音乐。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关于如何合理分配版税,如何确保公平的报酬分配给创作人等问题,持续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也促使我们思考在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考量优秀的作品从何而来,考虑对创作人更多关怀。
在思考和行动的同时,新的技术仍在继续推进行业的变革,比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出现对音乐产业的影响,新技术、新场景对于现有产业生态的改变等等。这些变化,进一步促进我们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共识。
在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我们对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敖然进行了一场兼具情怀与理性的访谈。
敖然表示,协会一直想提供一个平台,让行业各方都能表达自己的声音,在意见发表的过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而借助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这个开放的交流场合,让不同的行业主体参与进来,对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是个极好的机会。
以下是专访精华:
音乐先声:咱们基于什么考虑,决定办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
敖然:计划举办数字音乐产业大会由来已久,从我到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考虑。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业务模块中,音乐拥有很重要的位置,而音乐产业又是这些年来创作和传播方式变化最大的产业,过去很多年使用的是磁带与光盘,现在用户大多通过流媒体去下载收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技术不仅助力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某种意义有益于创作人的利益的维护。加上国家版权局十年来通过包括“剑网”在内的行动对侵权盗版行为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版权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用户尊重版权意识逐渐加强,也慢慢适应了通过付费下载收听音乐的消费方式。所以说,技术的推动和政府的作为不仅使音乐产业在规模上得到扩大,也帮助权利人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在所有的内容产业中,音乐产业利用技术发展进步是最快的,但音乐产业的生态又比较脆弱。这就需要这样一个产业大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发表各自的声音,阐述彼此的立场,在意见的发表甚至争论的过程中去求得共识,于是,在厦门这两天里我们邀请不同的利益主体,各自发出自己的意见声音。因为只有发表广泛的意见,才有可能形成广泛的共识,我们的追求就是努力求得“最大公约数”。
音乐先声:对于大会上大家所阐述的意见、发现的问题,数字音乐工委将如何帮助推进?甚至是否会推动相关的立法过程?
敖然:行业各方都极为关注产业明天,但追求一蹴而就达到行业共识则不太现实,需要大家不懈的努力。更多是在推动过程中不断地寻求共同点、充分交流、科学研究、立足长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更加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生态更加健康的环境。
说到“最大公约数”,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在推动这个行业的进程中,争论、争吵不是目的,提供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应该更积极、更有效、更有质量。
音乐先声:中国数字音乐大会的定位是什么?与其他大会有何不同?
敖然:是的,会有一些不一样。因为音乐行业一直在争论中成长,好在是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下边有唱片工作委员会,它代表传统的唱片出版,代表大量音乐创作人的利益,也有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联系了一大批音乐平台,还有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这一次是我们行业的共同携手,由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牵头,其他工作委员会和音乐机构与音乐人积极参与。所以,我所说的“最大公约数”,一定是各方共同参与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协会来说,各方的声音都在这里发出,我们的立场更多的像罗伯特议事法则中主持人的角色,听取大家意见。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后再形成结论,而不是事先设定某个结论。
音乐先声:除了为行业内各方打造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在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敖然:数字音乐产业是促进文化产业过程中非常重要一个产业,在包括游戏、网文、动漫的数字内容产业中排在前位,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音乐的消费比例已经占到差不多80%以上了,如果删除线下演艺活动的话,它所占的比例可能更高。
加上,目前我国数字音乐消费的付费转化率仍然是一个相对不那么高的比例,因此我们对未来的产业规模应该抱着一个更高的预期,也许它可以不止1500亿,它或许可以是3000亿甚至6000亿的消费规模。所以我觉得除了文化价值外,它的商业价值也应该更大,同时也能给音乐创作人、平台企业以更好的回馈,实现音乐产业应该有版权价值和消费规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过程,不断地去给产业做加法。
音乐先声: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下设三个分论坛,分别涵盖到数字音乐创作与传播、数字音乐版权生态建设以及数字音乐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何选择这三个主题分设分论坛?
敖然:版权无疑是数字音乐领域乃至整个音乐领域最受关注的一个事情。国家版权局对此尤为重视,中宣部版权管理局领导与会并做了主旨演讲。此外,业界代表也在论坛上发言,既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有观点的碰撞。我觉得大会是一个给行业同仁阐述各自想法的平台。
数字音乐技术创新与发展分论坛更多的是一个展望:在未来,数字音乐在技术的推进下会带来更多的想象。
还有一个关于创作与传播的分论坛。创作也很重要,我们不希望低俗、媚俗的音乐充斥市场,音乐的消费应该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积极的情绪、向上向善的精神、带来美好的感受!这是一个由音乐创作者、传播者不断引导的过程。让好的音乐不断地涌现,让大家的审美水平不断地提升,我们的音乐环境、音乐市场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目前,平台上流行音乐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我们能够理解也非常支持,另外我们也希望一些传统的、小众的、不同风格包括严肃的音乐也能找到它的消费场景,也让它有足够多的音乐用户。
音乐先声:大会设置了“致敬非凡十年”优秀数字音乐作品揭晓环节,您如何评价这些作品?
敖然:过去10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在发展,但很多人认为作品的推出也许不如华语音乐正在蓬勃兴起的那十几年让全年龄段的音乐用户耳熟能详。所以这次评审的时候,我们回顾了过去10年间的作品,力求做到两个兼顾,即质量与流量、热度与年度。
另外,这次推介名单很难囊括10年中所有的优秀作品,音乐是极具极高个性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评审也是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希望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包括作词、作曲和表演者。所以,有些选项中也会有作品和作者分布的考虑,让更多的表演者和创作者能够得到鼓励,比如《孤勇者》,首先是一首游戏歌曲,但它的传唱度如此之高,放在致敬原创歌曲中似乎更合适。
音乐先声:除了创作和版权问题,您觉得我国数字音乐产业还面临哪些问题?
敖然: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整个行业共同去沟通后达成共识,共同去积极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努力为这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达成共识,创作更多更好的音乐贡献给大众,应该是所有从业者的共同追求。相信未来,相信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都会在未来得到解决。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以外,我觉得数字音乐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行业达成一个共识。因为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后续解决问题的技术难度恐怕就比较大。比如说按实际使用收费的问题,就迫切需要一个对曲目有效标识的数据库,即音乐的元数据库。
我们希望能够把带动核心消费的那部分曲目数据库能够先做出来。如果有这样一个核心曲目数据库,在版权收入分配上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另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希望行业能够有一笔资金,积极地扶持一些新的作者,扶持一些新的创作。
音乐先声: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已经有多个音乐相关的工作委员会,为何还要建立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
敖然: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除了数字音乐工作以外,还有一些与数字内容产业相关的工作委员会,包括游戏、电竞、动漫、网络文学等等。但数字音乐的成长性和大众性是数字内容产业结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上述这些领域密切相关,互为渗透,这次也有游戏音乐的奖项,包括有声阅读,它的背景也需要音乐。其实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生产、用网络化方式进行传播的各个领域联系十分紧密且缺一不可,但数字音乐又非常独特,协会在产业的促进过程中认识到了它的重要!
音乐先声:本届大会的嘉宾都非常重量级,请问咱们在邀请嘉宾时有哪些考量呢?
敖然:代表性和权威性应该是最重要的考量,主论坛、分论坛的演讲嘉宾应该说明了这一点。牵头这次会议的其他几位组织者,包括音数协张传静副秘书长、数字音乐工委刘阳秘书长、班志远老师、唐捷老师等同事都在嘉宾组成的设计和邀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音乐先声:那么,本次大会为何选择在厦门举办?在发展数字音乐产业方面,厦门有哪些优势条件?
敖然:厦门市有一个“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畅想。同时厦门是个富有艺术气质的城市。厦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对这件事情也很支持,在沟通初期我们就一拍即合,选定了厦门市湖里区做为大会承办落地的区域,也非常感谢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给予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另一个原因就是,闽南语音乐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之一,厦门拥有闽南语的环境。同时,两岸的便利交流也给我们孵化中国优秀流行音乐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而且最近两办印发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也明确强调,要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促进文化领域融合发展,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音乐先声:双方将如何深化合作,走出具有厦门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
敖然:我们积极促进音乐产业、音乐创作人落地在厦门,共同打造厦门音乐岛概念,同时也希望能够把各方面资源整合在一起,这些资源的整合更多的将是侧重在产业的促进发展,也包括活跃当地的音乐文化生活。
衡量文化发展水平的尺度不是天、月、年,它可能是一个3年、5年甚至更长的过程。所以,大家要对数字音乐产业充满信心,同时对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给予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