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凌云特校聋哑人无声合唱团亮相北京音乐厅。2013年,北京艺术家李博和厦门音乐家张勇来到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了无声儿童合唱团,历经几年的艰辛,在学校老师、爱心志愿者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凌云特校无声儿童合唱团在暑期站上了北京音乐厅的舞台。
以往一提到暑期档,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大片云集的电影行业,或是火爆出行的旅游行业。近些年来,高雅艺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暑期档,成为孩子们走进艺术殿堂的启蒙。
随着社会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许多知名的艺术演出机构,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都在暑期推出了“合家欢”艺术活动,旨在用音乐艺术来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用音乐活动充实假期生活
从7月6日至8月26日的52天时间里,中国交响乐团2018“打开音乐之门”系列活动共有60场音乐会和4场公开课等体验类活动陆续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涵盖传统古典音乐、视听类普及音乐会、民乐、声乐、戏曲等形式。同时,北京音乐厅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场外活动,让音乐会融入更多丰富内容,变得充满趣味与挑战。从7月5日至8月31日,“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18暑期艺术节音乐会共将举办76场精彩演出、10个特色艺术夏令营、10场名家讲堂。暑假期间,国家大剧院的“周末音乐会”也面向青少年推出了“值得聆听的中国交响乐系列”……
事实上,近年来,各个剧院都在暑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这不仅让孩子们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孩子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他们对艺术学习的热情,也让音乐厅在暑期迎来了高涨的人气。
谈到暑期档音乐会,很多人会认为就是给小朋友做做样子而已。对于暑期音乐会给人们留下的这种刻板印象,北京音乐厅总经理梁杰表示:“北京音乐厅‘打开音乐之门’系列不是大家以往印象中的‘哄小孩儿’,而是越来越时尚。爵士音乐会、跨界演出、多媒体音乐会以及很多国内外的创新项目,都不断地在这个舞台上呈现,而且演出品质越来越高。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
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仅有艺术教养的作用,还具备超音乐的功能。除了培养艺术兴趣,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音乐还能激发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育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用创新方式普及音乐知识
中国人历来就重视音乐教育。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人就将“乐”列入人才培养的六艺当中。即便是到了现在,听古典音乐依旧是最流行的胎教方式,其目的就是希望胎儿能尽早获得艺术启蒙。如何做好艺术普及,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之美呢?
经过多年运营的中国交响乐团“打开音乐之门”系列活动,在普及音乐艺术、激发和培养小朋友音乐兴趣爱好上,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做法。在演出内容上,北京音乐厅通过“观演分级制度”,根据低龄儿童的认知特点,划分与推荐适合他们欣赏的演出,提升小观众与父母们的观演感受。同时,演出形式也在不断求新求变。在音乐厅的大屏幕上,有配合音乐演奏的动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在开幕交响乐“音乐的宇宙之旅”中,观众们可在观赏视频的同时,欣赏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神秘莫测的“行星组曲”,在感受艺术的同时,领略到关于行星的趣味小知识,激发孩子们对于外太空的奇妙畅想。
北京音乐厅还通过丰富的场外活动吸引大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今年暑期档,北京音乐厅陆续举办4场不同内容的趣味公开课和互动工作坊,既有面对低龄观众的“豆荚宝宝陪你玩音乐”公开课,也有针对小朋友的英文趣味普及的“快乐ABC互动活动”,还有面向传统艺术爱好者的昆曲工作坊、呼麦演出后台大探秘等,内容丰富有趣,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有机会学习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
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推出的各类艺术夏令营,则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说:“小时候我就是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学习,所以希望把这种美好轻松的体验通过夏令营展现出来。”据介绍,精心准备的10场“名家讲堂”,也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今年,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同组织2018国家大剧院“青少年普及音乐会”,计划为11个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精选出30余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特色品牌“周末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表示,“今后国家大剧院将加大农村地区学校参与比重,努力让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成为普及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用礼乐文化延续民族血脉
音乐不仅是净化人心的艺术语言,也是历史记忆的文化载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纵观这些暑期音乐会,民族音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北京音乐厅在“打开音乐之门”系列音乐会中,加入了昆曲《牡丹亭》的表演互动。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而一本《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在这场音乐会上,观众不仅能领略到昆曲的优美婉转,还能在与昆曲名家的互动中,了解更多背后的知识,从而提升曲艺素养。
民间音乐也是传统音乐的重要一环,它诞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独具风情。从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二胡曲《姑苏春晓》到民乐合奏《夜深沉》,从蒙古民族音乐的独特演唱形式——呼麦到音色优美的古筝弹奏《渔舟唱晚》《定风波》,再到经典革命歌曲《英雄赞歌》《我爱你祖国》等,一曲曲或优美或高亢或激荡或低沉的乐曲,无不尽显出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曾表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业,是全民族的世代责任。”而从挖掘中华民族精神内容这方面看,“礼乐”正是这种精神的外放,是这种精神的表现形式。
音乐会也有暑期档。暑期音乐会在编排上都注意突出中华礼乐文化的特点,昆曲、京剧、琵琶等纷纷亮相。事实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那些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检验、洗礼而流芳至今的音乐作品,无不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气质的艺术精华,处处彰显着文化自信的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