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室内的声乐课。
京剧、葫芦丝、手风琴、书法、绘画、舞蹈……众多才艺,想学哪个都可以,免费学,还不用走太远,在家门口就能学!只要你愿意,各个课堂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这就是尖草坪区汇丰街办槐园社区居民生活的真实一幕。所有的课程都在社区一间多功能室进行,一周7天,天天有课,这间特殊的教室基本不会空闲,总是很热闹。大伙儿亲切地称它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近日,记者对其进行了实地探访。
教室每天有课全年不闲着
6月30日15时许,天空阴沉,还下着些细雨。一走进槐园社区所在的小巷,耳边就传来了悠扬的琴声和动人的歌声。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声乐课。
多功能室不是很大,有50多平方米。里面的桌椅一排排地摆放着,大爷大妈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讲台前方,除授课老师外,还有乐器伴奏和领唱。粗略统计,教室里的“学生”有60多人,除了坐在课桌旁的,还有不少人是挤在走廊上。或许是因为教室靠南一侧装着整面墙的大镜子,所以,整间教室显得并不是太压抑。此外,教室内还有饮水机供大家使用。
临近教室门口的墙上,张贴着一张课程表,从周一到周日都有安排的课程,上课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上午时间从9点到11点,下午从3点到5点,一天共4个小时,课程种类共计7种,除声乐课外,还有京剧、葫芦丝、书法、绘画、舞蹈(少儿舞蹈)等。一位学员告诉记者,课表上显示的是主要课程,有时候,社区也会临时穿插一些别的课程,比如插画、丝网花制作等等。
记者注意到,课表上还写着“道德大讲堂”和“例会”,社区主任吕芳告诉记者,这是社区的常规活动,一周最多一次,多功能活动室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居民学习,有时候,社区里不太要紧的事务还得让步,先紧居民上课用。
前不久,这里刚刚开设了夏季葫芦丝班,代课的是城市学院的一名姓张的退休老教师。每年10月份以后,张老师会前往海南过冬,直到第二年3月底才会返回省城。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就是张老师义务开班的时间,其间,她会教学员们基本的音节技巧,让每位学员都能上手吹两曲。当张老师不在省城时,葫芦丝的学习主要就靠自学,自己琢磨技巧熟练技艺。
“葫芦丝课是季节性的,秋冬季停课后,会按照大家意愿再增加新的课程,比如手风琴、古筝、陶笛等。”吕芳说,自打多功能室开课以来,这里天天有课,全年不闲着,即便是到了节假日,这里依旧能听到歌声、琴声,只不过人相对少了。
课程由居民定 老师都是义务教学
社区主任吕芳介绍说,2017年1月,多功能室投入使用,正式开设兴趣班供大家学习,所有的课程种类都是按照居民意愿定的:有的居民反映他们平日唱歌、学戏等都是在公园等户外“打游击”,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一遇上个刮风下雨的天气,就没地儿活动了,于是声乐班、京剧班应运而生;有的居民反映孩子很想学跳舞,但是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去市面上的课外班,于是,成人舞蹈班成立的同时,少儿舞蹈班也顺势诞生了;有的居民喜欢“文的”,于是有了书法班、绘画班。
趁课堂休息时间,记者见到了教授声乐课的刘老师。说起这里的声乐班,刘老师一脸的开心和自豪:“班里的学员最小的都在60岁以上,年龄大的有80多岁的,人老了,不图别的,只要健康快乐就好,社区的声乐班就是我们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刘老师告诉记者,她原本是厂里的一名退休工人,以前上班时就喜欢参加厂里的各种文娱活动,退休了,也没间断学习,喜欢钻研乐理知识。后来社区开了声乐班,她便义务来教学,和大家一起探讨声乐知识,告诉大家如何开嗓、发声、识谱、唱谱。“学员们都很友好,每次来了教室,都会积极主动地打扫卫生,或者收拾桌椅,或者连接音响线……尽己所能地为大伙儿服务。唱歌使人开心,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友谊,感觉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刘老师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这里教授课程的老师都是义务教学,大多数是退休人员,极个别是在职人员,当听说社区需要老师,他们便热心地当起了志愿者。吕芳介绍说,社区副书记刘琦是舞蹈专业出身,得知孩子们想学舞蹈,她就义务当起了少儿舞蹈班的老师,即便再忙,也一直在坚持代课,常常忙到晚上九点以后才能回家。
“只要有人想学,我们又恰巧能找到这样的老师,愿意免费教学,社区就一定会开班。如今的多功能室能有如此丰富的课程,这离不开有爱心的老师,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吕芳说。
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 把多功能室打造成专业的活动室
吕芳介绍说,槐园社区共有居民4272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856人,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所以,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老年活动建设水平是他们社区工作的重点。多功能室的诞生是伴随着社区“双拥小巷”的建设成立的。
“‘双拥小巷’的意思就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我们社区不仅老年人多,驻地单位中还有两所军休所,所以,辖区退休的军干也多。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服务,打造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经过长期的调研摸索,建造了如今的‘双拥小巷’。”说着,吕芳带着记者走出办公室一一介绍,1000米长的小巷子中,包括社区办公室、多功能室在内的一排平房,外部全都是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这里有敞亮的“晋味道”老年餐厅;有便于缴费、提供家政等服务的“智慧我家”;有商品价格低于外部的便民超市;还有提供按摩、理疗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还有乒乓球室、棋牌室、书吧等。
“提高生活品质,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得新知、收获健康,是我们为老人服务的宗旨。自从多功能室开设兴趣班以来,活动室很受欢迎,这一年多的时间,有500多名学员从中受益。”吕芳说,尽管如此,活动室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老师。“居民们学习热情高涨,还想开设面塑、剪纸、阳台种菜等课程,无奈,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希望有更多的爱心志愿者能参与进来,把多功能室打造成趣味、多元、专业的活动室,让它成为人人称颂的‘社区老年大学。’”
本报记者 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