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泉拉响锯琴 记者王汗冰 摄
锯,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是一种切割工具。然而,它在81岁的邱汉泉老人手中却能演绎出整曲的美妙音乐,也因此被称为“锯琴”。老人接触锯琴已近70年,还曾被多次邀请到国内外演奏。一把铁锯又如何能拉出天籁之音?近日,记者走进老人在领秀城的家中,采访中发现,这位古稀老人是锯琴演奏家,还是我国蠕墨铸铁事业发展的奠基者、钢铁方面的高级工程师,集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于一身。
半米长铁锯上响起山东民歌
音响里传出音乐旋律,老人端坐在一把椅子上,将一把半米长的铁锯手柄把夹持在腿间,不断抖动,右手持马尾弓,上下拉锯背,左手捏着锯片上端,控制锯片形态。每每拉动一个音符,都会与音响中的旋律合拍,发出时而欢快、时而悠长的一首舒缓的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老人演奏的锯琴看似与家用切割木头时用的普通钢锯无异,外形略显“粗犷”。它是一种无键无铉,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及定调的特殊乐器。除了它,老人还有七八把锯,短的有三十多厘米,长的近一米,有的还带有锯齿,但没有开刃。
能演奏出细腻婉转的音乐,甚至还能模仿虫鸣鸟叫——他介绍,锯琴依靠拉动马尾弓产生较为丰富的声音起伏,演奏者腿部还需抖动以带来特殊的颤音。老人说,演奏者需要对音准理解力强,把握住旋律,用好弓法,“锯片有宽有窄,宽的地方声音低沉,窄的地方音调高。”
锯琴演奏家还是钢铁工程师
网上搜索发现,九年前,邱汉泉老人还曾在美国华盛顿表演。上台后他先用锯琴锯了一段木头,随后,用锯琴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而台下的观众也从一脸错愕变得无比兴奋,继而给邱汉泉送出了热烈的掌声。
据悉,锯琴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传到全世界。据老人回忆,他第一次接触锯琴是在中学时代,“当时我看到有同学能用一把钢锯就拉出美妙的音乐,感觉很吸引人。”此后,邱汉泉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把锯琴,并开始学习和模仿,几年后他也能演奏出一首首完整的乐曲了。
邱汉泉是中国音乐家协会锯琴学会的常务理事。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我国蠕墨铸铁事业发展的奠基者,是一名高级工程师。老人退休后,两种不同的身份集于一身,曾时常被邀请外出演奏。
免费教学最希望有音乐老师传承
“锯琴这种乐器知道的人很少,目前国内会拉锯琴的人也不多。整个山东省内也就仅有五人。”老人退休后居住在杭州和济南两地。“我最喜欢济南这个城市,在这里我也教授了全国各地的20多名学生学会拉锯琴。其中,最小的8岁,年纪最大的60多岁。”
老人教授锯琴至今一直在免费教学。“锯琴取材不容易,演奏难度也高,初学者很容易拉断马尾,不过,如果他有一定的天赋会很快掌握技巧。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学习将其传承下去。”老人说,他最希望能将锯琴教给学校音乐老师,“老师能把它教给千千万万的学生,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
老人介绍,他还收藏了一把1887年美国专利锯,这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把锯琴,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标识也印证了年代久远,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前有多家公司愿出高价收购这把锯琴,但都被我拒绝了,以后我想把这把锯琴捐给相应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