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家,跨界成为在京浙商,并且致力于用“互联网+”以及数字化的智慧方式,向全世界推送优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资讯。在京城浙商圈中,不少人对潘小芬表示钦佩。
潘小芬很年轻,是位80后,浙江温州人。
潘小芬也很柔和,说起话来温文尔雅的。
公益剪纸展但跟她接触得久了,记者发现:这位外表柔弱的江南女子,做起事情来实在雷厉风行得很。仅仅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她就和伙伴们办成了新年音乐会、“芬享陪你一起宅”全民网络歌唱大赛、公益剪纸展、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全球征集主题歌曲等项目,她领衔的智慧文化社区系统也推进得有声有色。她的事业,在2020年不仅没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在疫情期间给人们添加了许多互联网艺术内容。
芬享艺术,打破地域时间限制共享美的历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潘小芬,曾是中国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国际声乐大赛金奖获得者,也是获“中国金唱片奖”最年轻的艺术家。
她最初接受艺术熏陶是在教会的唱诗班,因为嗓音好,唱着唱着,就唱出了小名气。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考试面试时,考官们认定她是一块难得的表演型的女高音好料。果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美声专业后,她又不负众望展露了出色的表演天赋。
大学毕业后,潘小芬考入中国武警文工团,成为该团唯一的青年花腔女高音。并悄然绽放于国际舞台,2008年,在加拿大“国际艺术家声乐大赛”中,勇夺现代音乐剧组和美声组两项金奖。在那次比赛中,她是唯一一名同时兼报音乐剧和美声两组的选手。
潘小芬总结说:正是那次大赛,奠定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音乐剧和美声在唱法上有一定的差别。那次,她准备了音乐剧和美声一共十首歌曲,要同时准备这两套不同风格的曲目对她也是一种挑战。在决赛的当天,音乐剧组和美声组的间隔不过一小时,潘小芬比完音乐剧组便要马上重新调整声音状态进入美声组的比赛,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也因此,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就立刻成为了一颗新星。
演出中的潘小芬和所有的温州人一样,潘小芬不仅对经商有着独特的感悟,也敢于自我挑战。经过一番长长的思考,她于2015年创办了芬享艺术公司,自主开发线上平台,带着艺术家朋友们努力将她最喜爱的音乐与科技结合起来,让更多人共享艺术资源。
从公司名称上,便可看出潘小芬心中那份强烈的“分享意愿”。“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孟子曾说: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她说。
这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自主开发着作权和专利20多项。业内人士评价:5年来,芬享艺术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文化艺术手段推出智慧党建文化社区、智慧剧院、智慧学院三大产品,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立志为老百姓建立一公里文化艺术普及服务圈。
至今,芬享艺术已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文化艺术内容。与人共享的,除了音乐,还有书法、诗词、舞蹈、太极和茶文化等。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共享40多万首独家版权音乐作品,几万套国内外着名剧目赏析,50万套精品艺术教育课程。
一些数据可以表明大家对“芬享”的认可。目前,芬享签约和合作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已经上万。
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与艺术家随时发起线上互动交流并得到线上线下的指导。至今,芬享已有会员20多万名。
全民网络歌唱展演,“芬享陪你一起宅”
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潘小芬率领着芬享团队做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让艺术滋养灵魂 芬享陪你一起宅”全民网络歌唱展演艺术节。
活动开始于2020年2月3日,正是新冠疫情导致全民居家的时候。艺术节运用互联网手段全球征集,以线上全赛制为主要形式,参赛选手均可在线上传自己的歌声或作品。中国金唱片奖音乐家吕学东谱写《旗帜飘扬》、词作家孙义勇携唱作人云图真情祝福《朋友多珍重》、青年歌手毛娟何龙歌唱《花儿临夏》、歌唱家谢佳卿抗疫新作《一切都会好》……都在线上参与了展示。
活动历时113天,吸引参赛选手超万名,作品上传和分享达10万余条,展示了全民乐观向上、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经过海选、复赛、决赛三轮选拔,评选出“网络十佳”、“积极先锋”、“优秀歌者”、“最佳表演奖”、“最佳作曲奖”等奖项。
值得点赞的是,正是活动的全民性、正能量,国内众多音乐界大咖自告奋勇担任评委,包括:着名歌唱家、教育家、国际声乐大赛评委会主席郭淑珍,着名指挥家、国际合唱评委会主席杨鸿年,着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秀芬等。
剪纸艺术进社区第二件事,举办首届芬享国际剪纸艺术节。
“中国剪纸是世界剪纸艺术传播的母体,其对世界剪纸艺术发展影响深远。”至今说起这个活动的初衷,潘小芬依然激情满满。
在线向全球征集剪纸作品的同时,为了让这项非遗文化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艺术节还联合北京建筑大学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线下向青少年授课,深受欢迎。
剪纸艺术进社区数以万计的参与者,最终入围展览的参赛作品共405幅,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年仅6岁。除了开展线上“云展览”外,主办方还于2020年10月在北京朗悦空间举办了线下精品展览,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携亲带友前来观展。
第三件事,就是应邀为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展主题歌曲征集。恰逢疫情,这件事,大家本以为很难完成。没想到,芬享艺术巧妙整合了自身的信息化和资源化优势,竟然提前并且超额完成了任务,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对此,潘小芬表示:“让艺术融进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愿意助力这样的‘美好生活’。”
智慧文化社区系统,助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潘小芬的努力下,北京市昌平区霍家营社区的居民们,正在实践着这样的“美好”。
社区调研今年25岁的孙悦是霍家营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是该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她告诉记者,业余时间她喜欢在手机上打开“霍家营智慧文化学院”,津津有味地观看歌剧,偶尔也学习里面的小型器乐。“这些中外经典歌剧,都是我以前想看而看不到的。现在社区‘智慧文化学院’可以随意看,真的太方便啦!”
给孙悦带来这种便利的,是芬享艺术于2020年6月上线的“芬享艺宝”。“霍家营智慧文化学院”,是“芬享艺宝”专门为该社区量身打造的一款小程序。
霍家营原为北京市北五环外的一个城中村,后来撤村建居,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村民摇身一变成了社区居民。如何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如何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2019年,当潘小芬提出让芬享艺术公司与社区合作打造智慧文化系统时,社区党委书记李宝忠觉得眼前一亮。
之后随着合作的深入,也随着掌上“霍家营智慧文化学院”的逐渐成型,李宝忠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和艺术的力量。“这些课程不仅实用,而且在提高我们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李宝忠说,“现在我们社区可和谐啦,邻里间也没有纠纷了。每天大家有空就聚集在这个小程序里,有的跟着老师在锻炼身体,有的在学习艺术特长,还有的则在线交流学习心得。最关键的,这样的学习不用出家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这位社区书记表示:“拿我们家来说,业余时我在这个小程序里学习剪纸,我女儿学习钢琴,尚在牙牙学语的儿子则听的是‘宝妈’早教音乐。”。
霍家营社区共有居民4500多人,其中1300多人为原住民。采访时,记者在手机上点击“霍家营智慧文化学院”,惊讶地发现正在学习的社区居民还真不少:剪汉字,214人在学;快乐儿歌学唱,204人在学;中国茶文化系列课-茶的起源与栽培,279人在学……58岁的杨玉秀是霍家营社区舞蹈队的领队。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本地村民非常努力,此前她靠着自学取得了舞蹈方面的一级教练员证。“‘霍家营智慧文化学院’,现在是我们社区最受欢迎的宝贝。”她告诉记者,“我当然关注的是舞蹈,小程序一有舞蹈方面的新课,我会第一时间告诉舞蹈队的伙伴,同时带领女儿、孙子在家练习。”
同样对这款掌上社区智慧文化学院赞不绝口的,还有58岁的社区合唱团负责人刘彦云。“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合唱团成员就靠着它,各自在家学会了《北京颂歌》这首歌曲,又各自跟着它学会录制视频,最后剪辑成独具特色的‘《北京颂歌》线上MV’支持抗疫,反响可好啦!” 刘彦云说。
社区调研据了解,“芬享艺宝”的火花,起源于潘小芬和团队伙伴在走访调研时听到的老年人呼声。28岁的程静洁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去年她从老家温州北上,目前在芬享艺术团队负责早教板块的线上课程开发。“我们和社区老年人座谈时,他们特别希望能在某些特长上接受专业化的训练,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师资。”程静洁告诉记者。
“霍家营智慧文化学院”,是“芬享艺宝”助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为了调研,我曾经走过半个中国。现在老百姓经济条件普遍好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该如何跟上?看到‘芬享艺术’和‘芬享艺宝’的受欢迎程度,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潘小芬说。
家门口普及艺术教育,播撒更多艺术种子去年底,中国音乐剧协会成立智慧文化发展中心,聘请潘小芬担任中心主任。
成立仪式上,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泽林表示:“我们期待,未来艺术和科技可以结合得更加完美,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分享艺术带来的快乐。”
好消息是:截至目前,“芬享艺宝”已为几十个社区打造了各自专属的社区“智慧文化学院”,着手在建的仅在北京就有100多个。有意向的,或在洽谈的,目前已经超过5000多个社区。
社区调研私底下,潘小芬告诉记者:“我真正想做的,是艺术普及教育。有朝一日,如果艺术教育能在家门口普及,老百姓想学啥,都能像现在北京霍家营社区那样,下楼就能解决。那么,我的所有努力就都值了!”
潘小芬的这番话,是有感而发的。
曾经,她的求学经历,坎坷而难忘。
2001年,17岁的潘小芬从平阳师范(中专)毕业后回到家乡温州市鹿城区仰义中心小学,当了一名音乐老师。
也许是骨子里带来的温州人那股闯劲,那时她有一个很强烈的念头就是:“我要报考中央音乐学院,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但在当时,她遇到的一个人生难题是:得知她有这个信念,家里人都吃了一惊,反对!家里人都劝她:“人民教师,这么稳稳当当的职业。你为什么要放弃?外面的世界哪有那么好闯荡?”
但潘小芬很执着。为了实现心中的那个目标,她制定了详细计划,开始为自己攒起学费。
那两年里,她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白天在学校里教书,晚上则去一家西餐厅用自己的专长弹钢琴、唱歌;周末,还要去赶场走秀、接平面广告……甚至一日三餐,她都是带在包里,在路上来回的公交车里解决的。“那时我随身背着的大包里,永远有三样东西:演出服和鞋子、相关乐理等音乐书籍,还有食物。”她说,“我底子薄,往往利用一些空档时间学些音乐知识。”
根据中央音乐学院的报考条件,她还挤时间在温州找了两位老师,学习意大利歌曲和乐理。
因为太累了,有段时间她都累到腰疼得直不起来。但为了心中的那个信念,她一直咬牙坚持着。
2003年正月初四,尚在春节里,一个飘着大雪的日子,她瞒着家里人,推着两个大箱子,偷偷地来到北京,准备提前一些日子适应下后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课考试。
为了省钱,她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地下室里,发着狠劲拼命学习。
这次,她是幸运的。准备考学的那段日子里,她遇到了郭淑珍老师和李建忠老师。得知她的经历后,他们非常慷慨地辅导她声乐和乐理知识。
那年春天,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的专业课考试中,她过关了!
接下来的日子,她又回到温州报了一个高复班,准备文化课的考试。此时,距离高考仅仅不到2个月。而初中中专毕业的她,从未接触过高中阶段的任何知识。
潘小芬又开始对自己发狠了。
除了睡觉,她足不出户,向别人借来高中三年所有的课本,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日夜恶补。
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了她。那年高考,她的文化课也过关了!
学习来之不易,她非常珍惜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机会。“大学五年,我基本就是食堂、图书馆、琴房、教室、宿舍‘五点一线’。”潘小芬告诉记者。
她每天凌晨5:00起床,到操场跑步锻炼身体。图书馆一开门,她又是第一个报到,如饥似渴地学习乐谱和全世界歌剧、音乐剧的影像资料;之后,钻进琴房……“就连逢年过节,我也不回家就在宿舍里过。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潘小芬说,“老师们知道后,返回来请我去吃年夜饭,家里煲了鸡汤也喊我去喝。这样的恩情,我一直铭记着。”
她说:“正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刻起,我就立誓要感恩在心、回馈社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老师们曾经给予我的温暖传承下去。”
剪纸艺术“芬享艺宝”,现在在浙江也小有名气。
去年,不少社区已经向“芬享艺宝”发出了合作邀约,包括北京、浙江、安徽、四川、陕西、山东等地。
而在潘小芬心里,她也正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反哺家乡浙江。“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无论走多远,我的根永远都在浙江。”她说,“我也希望在家乡浙江,播撒更多艺术种子。”
这让记者想起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创作的《花婆婆》。“花婆婆”艾莉丝从小答应爷爷“长大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她周游世界,最后发现花的种子能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她定购了一大包鲁冰花种子,整个夏天,在她走过的路上都撒下了种子。第二年春天,满地开满了鲁冰花,连空地上和高高的石墙下面,都开满了美丽的鲁冰花。
潘小芬那个“播撒艺术种子”的愿望及她正在做的,也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她是我们的“花婆婆”!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