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是莆田音乐与莆田传统工艺的结晶,体现了莆田人民的智慧,工艺精湛。今年10月,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陈篙松在自家作坊“金福乐器”店对面筹办起了一个传统乐器展厅,供路人、学生、音乐爱好者等参观游览,以主动“走出去”的姿态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莆仙传统器乐。
记者一行来到了“金福乐器”店。走进作坊,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放满八角琴、伬胡等各式莆仙特色传统乐器以及各种制作工具的小店,乱中有序,古色古香。就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陈金福和他的儿子陈篙松。
守艺有成,创艺有方
陈金福从小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制作莆仙传统乐器,从打鱼胶到制器型,15岁时终于能独立完成这一技艺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莆仙传统乐器制作店——金福乐器店。转眼间陈金福已到花甲之年,这家作坊也屹立了47个年头。
“这些都是我们莆仙地区才有的乐器,别的地方可是看不到的啊”,采访时,陈金福随手拿起几把伬胡、八角琴等乐器让记者观赏并告诉记者莆仙乐器与其他地区民族乐器的区别主要在于“品种”和“调式”,伬胡、八角琴、佬胡等乐器都是莆仙地区特有的乐器品种,独树一帜,调式上也别有一番风味,主要以F调为主,吹拉弹唱时以平调较多,音色质朴优美。
随后,陈金福又拿起木锯、刨子、锉子等工具向记者演示制作乐器的技艺,刨、磨、钻孔、打眼、擦……只见一道又一道工艺流程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陈氏家族传统十音乐器制作技艺代代传承,分枝开业。他们不忘初心,坚守传统,在沿袭古法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着祖辈留下来的技艺。陈金福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陈氏家族第四代传承人陈满堂、陈如玉推出简化版十音乐器,降低成本、物美价廉、推动乐器制品大众化,传统制作技艺和造型传承至今。现在的制作工序包括选料、画模板、锯型、夹筒、伡筒、制杆、刻花、磨光打蜡、组装、试音等。
同样的,陈金福也继承了先辈们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做“守艺人”,更做“创艺人”。音色是一把乐器的重要特点,是乐器品质的关键,而莆仙传统乐器的音腔主要由发音板决定,其材料密度、软硬程度都会影响到发音的音色,陈金福在经过长期摸索试验后,选取了延展性好、不易开裂的河南兰考泡桐板为发音板,进一步增强音质以及提高音色的变化空间。
除了在选材上“斤斤计较”,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陈金福也不断改良莆仙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更加先进的制作理念和技术带来了更加精美的乐器。陈金福在胡类乐器的琴筒上方拉弦处加上了铜片,并加大了琴杆的弧度,减少琴弓对琴筒的磨损,此外,他更是推陈出新,加入了移动式筒轴,方便演奏者调音。今年,他被莆田市文化与旅游局评为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子承父业,赤子拾遗
传统手艺的传承大多子承父业。如今,如何更好的发展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的重任落在了陈金福的儿子陈篙松肩上。
科班出身的陈篙松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父亲的小店,背负起第七代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传承和坚守这项“事业”,并希望利用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让莆仙传统器乐焕发出新的光彩。
问及学成归来,为何选择这充满着未知变数事业的缘由时,陈篙松显得不以为意。“也许是习惯吧,从小就是在父亲制作乐器的敲敲打打声中长大,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制作。制作传统乐器已经很自然地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些传统的东西挺宝贵的,感觉这么丢了就太可惜了”。
陈篙松告诉本网记者,莆仙传统乐器最初的形式和种类是十分多样的,但是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些乐器越来越不被“需要”了。如莆仙戏中用于丑角出场时使用的笛管以及演出苦情戏时使用的文管,集拉弹于一身的文枕琴,做工精美的碗胡等,这些具有莆仙特色的传统乐器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少,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除了传统乐器种类的消弭,一些特有的工艺也不能幸免。孝扇头、草帽头和虾尾头,这些老一辈演奏家才能认出的制作工艺,曾是莆仙传统乐器独有的特色。“由于这些技法工艺复杂、工期冗长,现在制作、使用的频率已经很低了。但是这些莆仙乐器都充分体现了莆仙地方特色,是文化的独特涵养,传统的集成。”陈篙松谈及传统乐器的现状,显得极为惋惜。
言谈间,陈篙松拿来碗胡让记者观赏,那精巧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精美的花纹让人眼前一亮,陈篙松指着其中“碗面”上的花纹告诉记者,单单是这些花纹就需要雕刻上两三天才能完成,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为了像文管、笛管、碗胡等莆仙特色传统乐器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陈篙松萌生了筹办展厅,推广器乐的想法。现在这个展厅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办中。而借助在外莆商的“泛”和音乐学院的“精”,是陈篙松下一步推广莆仙传统乐器制作工艺的两大“法宝”。“现在,在外莆商遍布全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莆仙传统器乐可以走出莆仙地区。此外,我们还与些音乐院校合作,让莆仙传统器乐走进校园”。如何让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陈篙松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选料、画板、锯形、夹筒……金福乐器店内又响起了阵阵敲打声。陈金福父子坚守每一道工艺流程,行云流水的操作,就像血液在身体里流淌一样自然,也铸就了每一把乐器的曼妙身姿,唯美音律。对陈篙松父子而言,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已然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日复一日的敲击打磨中早已融入了骨血和气韵,简简单单的”传承“二字,具有的却是生命一般的重量。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